【大紀元2024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戴德蔓報導)台陸委會最新「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指出,自2012年11月的中共「18大」,習近平以「肅貪」之名發動政治清算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中共官員非正常死亡的案例層出不窮,許多高階官員和軍官在被調查之前或調查期間突然病 故、墜樓,尤其 2023 年甫卸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突然心臟病發猝逝最為離奇。 在中國經濟惡化下,可以預測隨機殺人案及官員的非正常死亡仍會持續發生,「其真實規模與數量趨勢可能擴大」。
台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在最新的陸委會「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以「近期中國大陸官員非正常死亡及街頭隨機殺人觀察」為題撰文指出,習近平上台後,中共政權朝個人化集權,策略就是清洗內圈的異議者、削弱中間層的挑戰者,鎮壓外圈的反抗者。
林宗弘說,層出不窮的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反映習近平清掃黨內派系的 手段愈趨極端。一旦對官員啟動調查,最後的下場幾乎都是「雙 規」和判刑,已有許多中共前官員指出,一旦進入「雙規」程序, 下場通常是無止盡的凌虐、監禁、訊問。
林宗弘表示,「雙規」制度屬於中 共黨內紀律體制,由中紀委掌控,不受司法系統管轄,沒有任何制 度保障人權,因此許多人寧可選擇自我了斷,也不願意被「雙規」。
林宗弘提到,觸發官員自殺的另一個重要 原因是可以停止究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 對於刑事罪犯死後即不再追究,許多貪污官員或將財產藏於配偶及 子女轉移海外,為避免被追究,而選擇「一人換全家」的極端手段。
林宗弘說,中國大陸媒體最近逐漸減少官員自殺報導,反而更關注另一 種非正常死亡,即遭到同事或民眾挾怨報復的命案。近兩個月來, 包括內蒙呼和浩特市政協主席、湖南省財政廳長、福建省醫保局長 分別自殺或墜樓,然而有關死因的案情調查往往撲朔迷離,外界很 難取得資料分析案件的內涵與趨勢。
此外,林宗弘說,全面鎮壓的策略會引起社會上一定程度的反彈,會有一些民眾創造新的集體行動抗爭模式,然後又被鎮壓,使得社會底層的民怨持續積累,其 中一部分身心不穩定者,可能會採取越來越碎裂化的個人反社會暴力行為。
林宗弘觀察,一些無差別 殺人的重大刑案爆發,其中最嚴重的是據稱 35 人死亡的珠海衝撞事 件,後來習近平雖然下令排查、監控所謂「四無人員」(無婚姻、無 子女、無工作、無房產)、「五失人員」(投資失敗、生活失意、關係失 和、心理失衡、精神失常),但這種運動式控制手段的範圍與成效恐怕 有限。更重要的是,珠海事件兇嫌並非貧困失業人士,而是對司法 判決憤恨不平的市民,或能顯示都市中產階級的民怨。
林宗弘說,許多評論認為,中國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特權橫行造成社會流動停滯, 都是造成報復社會型暴力事件的原因。在專制體制下,有身心 困境的民眾很難透過民間團體或專業心理人員介入輔導,更無法採 取集體行動或政治參與來推動社會改革,只能透過「原子化」的孤狼行動報仇雪恨。
林宗弘分析,去 中國民眾可以容忍中共獨裁繼續賺錢,隨著經濟惡化,各種生活中 的不順導致民怨、民眾對未來感到悲觀。經濟衰退、擴大鎮壓與激 化民怨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在經濟惡化下,可以預測隨機殺人案以及官員的非正常死 亡仍會持續發生,不過,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犯罪統 計,暴力刑案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逐年減少,然而就跟青年失業率 遭到美化一樣,這些治安數據的趨勢相當可疑。
林宗弘表示,中共最忌憚的不是 隨機殺人或官員死亡,而是這些刑案進一步觸發民怨,例如烏魯木 齊火災觸發遠在南京大學生組成的白紙運動,白紙運動又擴大到數 十個城市民眾採取集體抗爭。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