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陶靜慈加拿大溫哥華採訪報導)冬季氣溫下降,很多人會感染感冒、流感甚至是COVID。如果只是感冒,那麼不用擔心,多休息、多喝水,幾天後就好。但如果是流感或COVID就完全不同了,嚴重的甚至有性命之憂,那麼要如何分辨自己感染的究竟是什麽,以及應該如何預防和應對呢?
讓我們聽聽卑詩省註冊針灸師、加拿大中醫針灸聯盟副祕書長吳璟秀醫生的介紹。
感冒、流感與COVID的異同
很多人分不清一般的感冒和流感有什麼不同,卑詩省的註冊針灸師、加拿大中醫針灸聯盟副祕書長吳璟秀醫生對此指出,普通感冒通常就是流流鼻涕外加喉嚨痛,但如果是流感就要嚴重得多。
她說:「如果你中了流感,你的身體會感到酸痛,會發高燒。當然免疫力低下的,他可能不會有這些症狀,但是也會有很難受的感覺。」
而現在人們非常關注的COVID(新冠病毒、中共病毒)雖然也屬於流感,這兩種病毒都能致人於死,但攻擊的部位不同。與COVID相比,普通流感症狀較輕,但如果免疫力不強的話,普通流感也能使人致死。而COVID不僅症狀更嚴重,變種也非常多,而且預防更加不易。
而且更麻煩的是,人們後來發現COVID還有很多的後遺症。「會造成一些後遺症,甚至可能是器官損傷,或者加重一些慢性疾病的病患的一些病情。」吳璟秀說,「它(COVID)真的除了能夠損傷我們的肺部以外,還會損傷我們的腸胃道和心血管系統,甚至在臨床上還有因新冠而引起的一些失智症。」
除此之外,還可能「影響到我們腸胃道功能,讓我們體內的血清素下降。而血清素是讓我們快樂的泉源」。
心情差易免疫力低下得流感
吳璟秀表示,流感通常是在秋末氣溫完全降下來之後,一直到第二年春天,都是感染最多的季節。而免疫力低下的,免疫機制差,身體又比較虛弱,調控自己的體溫比較難,就使他的免疫能力上下浮動比較大,也就更容易感染。
她認為老年人、有慢性病的、孕婦、孩子,女性,以及壓力大的上班族,或者常常穿梭於人群之中的都比較容易感染。
除此之外,是否容易感染流感還與人的心情有關,吳璟秀表示,「其實得不得流感,有時候真的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因為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狀態都不一樣。誰最容易得流感?就是心情不好的人。」
吳璟秀本人在去年也得過流感,當時因為生活中發生了一件大事,造成她情緒低落,馬上就得了流感。
她說:「你一旦心情不好,壓力大,免疫力就會下降。」
而一旦感染之後,有慢性病史的人,由於本身的免疫系統被破壞或者是免疫力低下,相對來說就會更嚴重一點,吳璟秀說:「一旦感染的話呢,可能要做修復的工作會比較長一些。」
得了流感怎麼辦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吳璟秀建議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斷自己得的是不是流感,她說:「如果說你有高燒,身體非常痠痛,那一定是流感。」
一旦感染了流感,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吳璟秀建議立即去看家庭醫生,儘量在流感的初期就控制住,消除炎症,而不是把炎症拖到後期,甚至感染肺炎。這樣會比較快速地把病情控制住,如果同時又能搭配中醫去調節免疫系統最好。
她說:「因為感染了流感,你一定是免疫力低下。可以再搭配中醫,調節我們的免疫系統,這樣雙向的搭配,我覺得其實是最好的。」
在感染流感期間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吳璟秀說,得流感的時候如果沒有停止工作去休息等於身體還是處於運作狀態,沒有辦法放鬆,就導致身體的免疫系統無法去消滅病毒,病情會一直反覆。
她說:「所以很重要的一件事,知道自己感冒,儘量就待在家裡休息,不要為了工作還是為了其它事情,又逼自己往外跑。因為二次感染,或者說因為疲勞而加重情況,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打了疫苗就不會得流感了嗎
很多人為了防止感染流感,會去注射疫苗,那是不是只要注射了疫苗就可以從此以後高枕無憂,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感染流感了呢?吳璟秀說,其實在臨床上發現很多人注射了四支、五支,甚至是剛注射了疫苗就又感染了。
針對這樣的情況吳璟秀認為,關鍵在於「你的免疫力足不足夠強,你能不能抵抗這個病毒」。因為病毒的變種速度很快,疫苗剛出來的時候,比較有針對性,可是病毒一旦變種,作用就會大打折扣。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她建議人們去打疫苗,「因為他們沒有其它辦法去防護」。
關於疫苗的爭議
作為一般人,吳璟秀建議還是儘量提升自身的免疫力而不是依賴疫苗,因為對於疫苗問題,現在醫學上爭議也很大。
她說:「疫情期間,因為疫苗而受到傷害的人,其實是蠻多的。」
最常見的是肌肉損傷。所以有人打了疫苗之後,身體某些部分的肌肉會疼痛,甚至有案例說注射疫苗之後得心肌炎死亡的。還有醫生本人打了疫苗之後發現疫苗會使人的肝臟疲勞,造成損傷,或者淋巴腫大等問題。
中醫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
如何提升免疫力,西醫基本就是用藥物來達到預防的目地。而中醫則不同,強調提升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來抵抗病毒和細菌的入侵,注重養生保健,所謂的「治未病」,也就是預防。而對於預防,中醫也有著一整套的哲學思想和實踐中的措施。
中醫常說的一句話是「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什麼是正氣?吳璟秀說,「就是你不要先去怕它,而是正視它。」
為什麼害怕就是正氣不足呢,她解釋說:「因為一害怕,人的氣場就變弱了。」
吳璟秀提到自己在疫情期間,雖然在持續地見各種各樣的客人,但一直都沒有感染COVID的原因是「不去害怕」。
可是不害怕,病毒就不會找上我們嗎?吳璟秀說:「它可能會來,但沒有關係,我們中醫有辦法去預防。」
對於防治流感,吳璟秀認為重要的是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保證充足的睡眠,充足的水分,飲食也要相對有節制。
心情好免疫力才強
吳璟秀提醒人們一定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因為人每天面對工作、家庭,親朋好友。繁雜的事務與情感的糾葛,都很容易影響到人們的情緒。對此,吳璟秀勸慰道:「看待事物,稍微要放寬心。」
特別是女性,情緒容易波動,如果發現自己已經「情緒低落了好一陣子了,然後也覺得身體不太舒服」,這時就要警覺起來,要想方設法紓解自己的情緒。
具體有哪些方法呢?她舉例說,可以多出去晒晒太陽,喝點花茶,中醫現在也有用精油舒緩情緒的。也可以找自己的朋友、家人聊聊天,分享分享自己的心情,也是「蠻好的方法」。
睡眠提升免疫力 睡不著怎麼辦
當然除了情緒問題,對現代人來說還有一個難以攻克的問題,那就是「睡眠」。睡覺可幫助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提升人的免疫力。可是充滿誘惑的手機使許多人無法放手。吳璟秀提醒道,手機除了能侵蝕人的睡眠時間,手機藍光還會影響到人的睡眠質量。
而現代人焦慮的情緒也經常是讓人無法入眠的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前面所說的學會紓解自己的情緒之外,還可以把自己擔心的事情、還沒完成的事情寫下來,留到第二天再想,讓自己安心睡覺。
再就是可以利用前面提到的精油、花茶,或者是聽聽音樂,中醫還有一個喜歡用的方法就是泡腳。
吳璟秀說:「我們泡泡腳,身體暖和了,就比較容易放鬆地進入到睡眠狀態。」
在公眾場合,傳統的中醫會有香包,香包裡的配物是比較固定的。還可以用一些精油,比如薄荷精油、檸檬精油,利用它們的芳香性質去消滅「周遭氣場裡面的病菌」。
還可以去中醫館熏一熏艾草對提升自己的免疫力都非常有幫助。
養成好習慣 飲食有節制

預防流感在飲食上也要注意,中醫希望大家能夠多吃健康的食物,也就是原型食物,而不是加工食物,或者甜品、點心之類。
吳璟秀解釋說:「原型食物,就是你去超市買菜,然後回家蒸煮,炒也可以,但是用油的方式要對,才不會把一些不好的油脂,吸收到身體裡面。平時,不同的食物要搭配均衡。」
當然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情況不同,中醫師也會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做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但就一般而言,吳璟秀認為一般人每天吃多一點抗氧化的維他命C和益生菌,可以預防一些基本的疾病。補充維他命可以多吃水果蔬菜,也可以是維C片,或者膠囊。
吳璟秀還推薦大家在冬季裡多喝一些溫暖的湯品,比如淮山排骨湯,滋陰潤肺的沙參玉竹湯等。她說:「這些湯水能夠讓我們的呼吸道系統比較滋潤,不容易乾燥。因為黏膜乾裂而破掉容易受感染。」
吳璟秀雖然認為飲食要「相對有節制」,但在現代社會裡,無論是慾望、焦慮,還是抑鬱,情緒波動大的時候,有人喜歡吃甜食,有人則是無辣不歡,感覺這樣比較爽快。但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飲食需要平和。
她說:「為什麼我講相對呢,因為有些人,他實在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但是如果你這個星期因為心情不好,吃了很多的零食,那請你下週就不要吃了。」
她提醒大家:「中醫裡面講食療,我們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腸胃脾胃的部分顧好。也就是說我們吃什麼,要非常地注意。」
吳璟秀強調,只有學會克制自己,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才能讓自己的身體處於一個陰陽平衡的狀態,不容易受到外邪的影響,不容易被病毒所感染。◇
責任編輯: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