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芬台灣台南報導)攝影家廖翠環,雖然是一名家庭主婦,但對攝影的熱情卻絲毫不輸專業攝影師。她的微距攝影之路剛剛開始,僅僅半個月的時間,便取得了令人驚歎的成果。談到她為何突然投入微距攝影,廖翠環回憶說,這源於台南新建成的生態公園—哈赫拿爾森林。這座公園特別培育了青紋細蟌,第一次透過手機微距鏡頭觀察這些蜻蜓時,她驚訝於青紋細蟌身體的構造與配色之精美,瞬間愛上了這種攝影形式。

「青紋細蟌在微距鏡頭下,彷彿縮小版的龍蝦,每個細節都清晰可見,讓人嘆為觀止。」廖翠環說。

初嘗成果—昆蟲的世界
短短半個月的微距創作,廖翠環已經拍攝了多種昆蟲:毛毛蟲、蜜蜂、蝗蟲等。她特別喜歡研究昆蟲細微的特徵。例如,毛毛蟲那滿身的細刺,讓她理解了為何它爬過皮膚時會引起癢感。

「我想要透過鏡頭研究,為什麼毛毛蟲這麼令人害怕,卻能蛻變成蝴蝶,這種生命的轉變讓人著迷。」

在她的作品中,有一張蜜蜂鑽進空心菜花並沾滿花粉的照片,獲得朋友們的讚歎,甚至被用來當作小學生課堂的教學素材。

構圖與光影的探索
對於構圖,廖翠環直言這全憑興趣驅動。她笑稱,拍微距的過程中,跪著、蹲著、甚至躺著,都是家常便飯。她特別分享了一張紫色花朵的照片,為了捕捉最佳角度,她跪在花圃中,利用早晨柔和的自然光線,讓光影完美襯托出花朵的細節。

「手機讓我隨時隨地捕捉瞬間,尤其在微距攝影上,方便性是無可替代的優勢。」

微距拍攝中的挑戰與樂趣
微距拍攝並非一帆風順,需要克服許多挑戰。例如,手機的穩定性對於捕捉細節至關重要。廖翠環強調,拍攝時幾乎需要讓鏡頭貼近拍攝物,稍有抖動便可能影響畫質。她還提到,腰力與手部穩定性在微距攝影中至關重要。

有一次,她在哈赫拿爾森林拍攝時,意外發現一隻偽裝在葉片上的蝗蟲。她形容蝗蟲的外殼像戰士的盔甲,充滿力量感,這啟發了她對昆蟲世界更深層次的探索。

與自然對話—作品背後的故事
除了昆蟲,廖翠環也將微距攝影延伸至其它主題。例如,她自己製作的巴斯克提拉米蘇蛋糕,搭配自家花圃的綠意,創作出兼具美味與藝術感的作品。此外,她經常在附近的一處漁池拍攝水面倒影。這個地方成為她靈感的來源,清晨的日出與傍晚的夕陽映照在水面上,形成絕美的自然畫卷。

那是廖翠環的祕密基地,位於台南一條不起眼的馬路旁,那裡有一個寧靜的漁池,漁池上方坐落著一間簡單的工寮,工寮旁邊則長著兩三棵樹。

廖翠環:「某天我騎著腳踏車路過這裡,因為它離我家很近,便成了我經常停下來休息的地方。我喜歡坐在這裡,看著平靜的水面,欣賞工寮的倒影映入水中。當沒有風的時候,水面像一面鏡子,倒映得清晰如畫。我每次騎車騎累了,就會在這裡放鬆自己,看著眼前的美景。有時候,還能看到一群鴨子悠然地從水面划過,這一幕總讓我感到無比幸福。」

這個地方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僅擁有平靜的美,還能隨著時間展現不同的風采。清晨向東可以拍到日出的金光,而傍晚向西則能捕捉到夕陽的餘暉。這裡的每一刻,都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我希望透過鏡頭,將那些日常中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分享給大家,讓更多人看到這個世界的美。」 廖翠環笑著說。
這是廖翠環-一位手機為創作工具的微距攝影家,帶給我們的啟發與感動。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