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莊璦筠台灣台北報導)假車牌嚴重氾濫,交通部為此祭出修法提高罰鍰至3.6萬元,並當場沒入車輛銷毀、增訂併罰非車主的駕駛人。朝野立委要求針對使用假車牌數量暴增分析成因,部長陳世凱表示,偽造技術提升以及買賣平台增加,導致假車牌容易入手,也可能與超速等違規行為導致吊扣銷車輛數量增多有關,盼藉由加重罰則達到嚇阻的作用。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18日邀請交通部長陳世凱、交通部公路局就「偽變造車牌或其它隱匿車牌方式之查緝與防制暨如何有效杜絕無照駕駛猖獗之亂象」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現行防制措施,包括阻絕境外輸入、下架違法販售網路資訊、跨機關查緝等,交通部也擬加重處罰嚇阻,並提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2條及第85條之3修正草案,此次修正重點為使用偽造、變造或矇領號牌者罰鍰額度上限,由現行最高罰鍰1萬800元,提高至3.6萬元,且當場沒入車輛並銷毀,併罰非車主的駕駛人,將與車輛所有人處以相同處罰,重罰3.6萬元。
根據交通部統計,自2021年至2023年每年有95件、169件、251件偽造車牌,但今年截至10月有1,012件,比2022年169件、2023年251件大幅增加,根據進一步分析,偽造車牌中有8成為非正常牌照,大多為吊扣、吊銷及報廢等,另有16%涉及犯罪嫌疑。
針對今年假車牌突然暴增,國民黨立委黃健豪要求交通部分析成因,陳世凱表示,一是偽造技術提升以及買賣平台增加,導致假車牌容易入手,其次可能也與超速等違規行為導致吊扣銷車輛數量增多,因而有違規使用假車牌情形。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則指出,去年修法將嚴重超速定義從時速60公里下修為40公里,但也導致吊扣車牌數量,從2022年的1萬5千件增加至2023年的6萬2千件,暴增4倍,修法目的應是嚇阻,減少犯罪行為,若因此導致駕駛容易違規而遭吊扣銷牌照,他建議應檢討速限合理性。
針對吊扣銷牌照,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說明,有一大部分駕駛人未依限期定期檢驗車輛因此遭吊扣牌照、若逾期6個月以上則註銷其牌照,因此加強駕駛人定期檢驗車輛是後續執行重點之一,此外,林福山日前於交通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交通部立場是,無論是駕駛行為跟車輛管理都要遵守規定。
陳世凱於會中受訪時表示,對於偽造車牌,未來不僅是加強查緝,針對罰則也提高至3.6萬元,此外會當場沒入車輛,盼能藉此達到嚇阻的作用。
北市公車追撞釀1死 交長:非常沉痛
台北市17日上午發生一起公車追撞車禍,造成1死15傷,陳世凱於會中受訪時表示,第一台公車在行人穿越線前停讓行人,並按照公路局要求進行指差確認,但遭到後面第二台公車向前追撞,導致撞到行人,非常沉痛。
陳世凱說,將會持續加強稽查大型車輛管制,並與台北市政府等相關單位檢討修正;全台799處易肇事路口的改善工程也正在進行中,駕駛人、行人教育宣導也會持續努力。
行人死亡事故 夜間比白天多50%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18日於立院質詢時表示,根據交通部統計,2019年至今,晚間6時到隔日清晨6時的行人死亡事故,比白天多50%,甚至高出1至2倍。今年1至9月,清晨6時至晚間6時行人死亡事故19件,但清晨6時至隔日清晨6時卻高達30件。
林俊憲說,政府花費幾百億元改善危險道路,法規對行穿線的照明標準也有一定規範,但多數沒照著做,應檢討改善,交通安全宣導僅教育行人在夜間應穿亮色衣服、過馬路要舉高揮手,這是愚蠢建議,應設法讓行人行走的路段更安全。
陳世凱對此回應,行人穿越線照明已納入改善項目,會持續處理。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