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為降低護理人力離職潮,衛福部推動三班護病比標準,工會團體卻表示,政府公告的護病比數據,與基層實務存在落差,因計算方式排除「隔離、安寧病房」,但卻納入非主責的功能性護理人力,呼籲回溯校正後再行公告,未達標病房應優先關床,以保障病人安全。衛福部表示,持續滾動檢討。
我國護理人力自疫後大量流失出走,導致諸多醫院頻傳縮床、關床、急診壅塞等嚴峻狀況,護理人力嚴重短缺,加上職場環境未見顯著改善等困境,導致更多現任護理人員不堪負荷而萌生退意,形成惡性循環。
為此,衛福部今年公告各層級醫院三班護病比標準,包含醫學中心為白班1比6、小夜1比9、大夜1比11;區域醫院白班1比7、小夜1比11、大夜1比13;地區醫院白班1比10、小夜1比13、大夜1比15。
經台大醫院工會及成大醫院工會調查、彙整分析後,發現衛福部現行公告護病比數據與基層實務大相逕庭,原因既非計算誤差、也非採平均值所致,14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
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楊心慧表示,若以台大醫院13D腎臟內科病房、5E3綜合病房、14B感染內科病房等三個病房數據為例,依據衛福部現行護病比計算公式,在三個病房總計九個班別當中,有其中的八個班別都能達成現行的護病比標準,部分單位的白班護病比甚至能壓到不可思議的1:3.8。
若以真實護病比計算公式,即把護理人員也有實際提供照護的隔離病床計入之後,則達標的班別將由八個瞬間稅減為三個,從數據上來看,校正前後的照護量落差高達24%-53%,部分單位的大夜護病比甚至從原來的1:11.5直線衝上1:17.5,如此落差之大,正是衛福部用以欺瞞社會、粉飾太平的現在進行式。
楊心慧表示,這項計算方式瑕疵點,除了將非主責護理師,也就是功能性人力納入計算外,還包括計算排除「隔離病房、安寧病房」,等同於護理師照顧這些病人,就是在「做功德。」
工會團體呼籲,全面計入隔離及安寧等特殊病床,全面篩除主責護理師以外的所有功能性人力,經回溯校正後再重新公告,未達標病房應優先關床保障病人安全。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蔡淑鳳回應表示,一般住院病人最多,因此,三班護病比的主要對象就是一般急性病房,至於特殊病房本來就有特殊性,人力主要依照照顧病人的嚴重度不一,所以主要是「人床比」,目前是用設置標準來規範。
蔡淑鳳提到,這是歷經半年、6次協商才衍生出來的計算公式,初步希望能在二年內達標,工會的聲音,衛福部聽到了,未來也會納入滾動式檢討中。
衛福部補充回應表示,當初與專家學者等人經過密集討論才決議出的採計標準,縱使不是最完美,也依舊有在向前邁進,有關護病比或被擋加班費等問題,都能在護理職場爭議通報平台反映。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