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蘭多倫多報導)香農·戴維森(Shannon Davidson)去年由於公司合併裁員而失去了高級管理職位,她不想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此結束,但在已50多歲的她﹐要找下一個工作機會遇到了不少障礙。
「我覺得很多人在這個年齡被解僱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正處於職業的巔峰,但現在坐在了替補席上。」她對CTV說。
現在尋找工作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項挑戰,而在50歲後換工作或找新工作尤其困難,因為潛在雇主不願僱用成本高或資歷過高的人。
尼皮辛大學(Nipissing University)研究年齡歧視20年的副教授伯傑(Ellie Berger)表示,在招聘時,年輕候選人往往更受青睞。
伯傑表示,年長員工找工作所需的時間更長,他們失業的週數也超過年輕員工。
她的研究中包括與雇主討論,雇主有時會坦率地解釋他們的想法。
她說:「他們會提到,如有人在簡歷中去掉獲得學位的年份,或不顯示任何日期,他們會認為這是一個警示信號。」
她的研究還發現了另一種偏見,一位雇主表示:「如有人看起來步履蹣跚、搖搖晃晃,我不會僱用他們。」
伯傑說,年齡歧視通常會在45歲左右開始成為員工的障礙。她補充道,當性別、殘疾和種族等因素加入其中時,情況會更糟糕。
她指出,她的研究中,許多雇主表示不會考慮任何55歲或以上的求職者。雇主會說,在55歲時,他們在各方面都必須非常出色,才會考慮他們。而對於65歲,他們會說:「不,我根本不會考慮。」
雖然年齡歧視是一個障礙,但健康問題、對靈活工作時間的需求以及經濟因素﹐也可能是50多歲求職者面臨的其它挑戰。
2015年﹐加拿大統計局的報告發現,非自願退休﹐即那些想繼續工作卻找不到工作的長者﹐占一年中所有退休人數的25%。年長失業者的年齡越大,他們的退休可能性就越大。
退休儲蓄減少
古特威利克(Francine Gutwilik)在2009年從美國搬回家鄉曼省。作為一名職業招聘人員,當時的古特威利克接近50歲,她在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離開紐約。
她說:「我只是想再工作,於是開始發出應徵信,從銷售到人力資源再到招聘職位。但大多數時候,她都沒有得到回覆。」
如今62歲的古特威利克在附近的一所學校擔任午餐監督員,她經歷了長時間的失業期。沒有收入大大影響她的儲蓄和加拿大養老金計劃的供款。
古特威利克沒有工作期間,她創辦了一家企業,希望能從中累積積蓄。她開發了名為Wizard Hire的招募軟件,該軟件試圖消除履歷審核過程中的偏見。
「我的主要重點是銷售該軟件,對我來說,還算順利。」她說。
多倫多都市大學國家老齡化研究所的金融安全研究主任麥克唐納(Bonnie-Jeanne MacDonald)表示,在50或60多歲時失業可能會產生重大財務影響,因這是許多人收入較高且支出較少的時期,如房貸或撫養孩子的費用減少﹐所以「人們在這個階段更有能力增加儲蓄。如果這些年儲蓄被切斷,這對準備退休的關鍵時期將是一個巨大打擊」。
此外,由於政府的退休福利在晚年才開始領取,真正的退休會更困難。
她說:「一位50多歲失業的人會非常脆弱,因為他們無法在65歲之前開始領取OAS(老人金)。更早失去工作不僅無法繼續儲蓄,還可能不得不動用已有的儲蓄。」
50多歲仍可找到工作
加拿大職業諮詢公司(Canada Career Counselling)創始人漢布利(Laura Hambley)表示,更多50多歲人群轉向新職業。技能提升可幫助求職者更快地找到工作,「挑戰在於,長期在一個領域工作可能會讓人誤以為他們缺乏學習和適應能力」。許多50多歲的人會轉向合同、創業或諮詢類工作。
戴維森選擇自己創業。現年55歲的她經營自己的行銷顧問公司,指導年輕人才。
「我會戰鬥,我會做那些讓我充滿活力的事情,因為這一直是我的計劃,而且我會堅持下去。」她說。
她對50多歲的人的建議是,不要讓任何人將他們定義為「老」或資歷過高。
責任編輯:嚴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