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術經異人傳授 明朝大夫有奇遇

文/顏丹
「懸壺濟世」一詞,在現代漢語中是對行醫、醫藥行業的稱謂,或是對醫術高明者的美稱。(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08
【字號】    
   標籤: tags: , ,

有關異人的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並不少見。他們一般隱居在山野之中修煉著出世之道。到一定層次後,便具備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於某種異能異術。當機緣成熟時,他們會出山尋找有德之士,比如懷有大慈惻隱之心的行醫者,將能治病救人的祕術或法術傳給他們,使之得以善用,並讓世人也能福蔭並感恩於上天的好生之德。

其實,「懸壺」一詞本身就來自《後漢書》中所記載的費長房遇到一位神異老翁的故事。老翁懸壺賣藥,「及市罷,輒跳入壺中」。親眼看到老翁的神異後,費長房「欲求道」。後來,他求道未果,老翁卻仍將「能醫療眾病」的祕術傳給了他。連神醫扁鵲,也是因為遇到異人長桑君,被傳授了祕術,才具備了透視人體的功能。

幾千年來,醫生巧遇異人得祕術的故事幾乎歷朝歷代都有,而本篇介紹的則是明朝幾位大夫的奇遇。

被記錄在《杭州府志》上的一位醫生,名叫王尚,他原籍在安徽休寧,只因母親的病在當地無人能治,便帶著老人來到浙江浦江縣求醫。

有一日,他又帶母親出門找大夫,不巧在路上遇到了風雨天氣。外面很冷,二人越走越荒涼,忽然又被一隻猛虎擋住了去路。這二人不知如何是好,正感到驚恐萬分時,一位異士突然出現。他看著王尚的母親說道:「這位老婦人的病我能治。」王尚見那異人氣宇不凡,不像俗世之人,於是很恭敬地把他請到家中。

很快,王尚母親的病就被治好了。沒等他表達謝意,那異士又說道:「我看你秉性純良,對母親又有孝心,也算是有一些道緣,我就把一些不外傳的道術教給你吧!」他帶著王尚來到山裡,指著路旁的一種草本植物,說道:「你用這種藥草可以治療任何外傷,它有起死回生之效!」

王尚以前就學過一點外科方面的醫術。後來,他就開始用那藥草給人治療外傷。有摔倒、跌傷的病人,即使都氣絕三日了,但只要被他灌進用那藥草熬製的湯藥,也能很快甦醒過來。有腦袋摔裂的人來找他,他就將那藥草搗碎,敷在那人的傷口處。只需百日,就連傷痕都看不到了。還有人肚子被劃開,腸子都露出來了。他把那人的腸子清理乾淨,再放回肚子裡,然後用桑皮線縫好。抹上那藥草後,也能恢復如初。就這樣,來找他治療外傷的人日漸增多,大家都對他的醫術與德行讚歎不已。

另一位同樣被記錄在《杭州府志》上的醫生,名叫王賜爵,字丹宇。他祖上有先人曾是宋朝的御醫,被宋高宗授官封爵後,他家便開始世代行醫。他為人至誠至孝,常為父親的身體康健向上天禱告。

一次,他行走在齊雲山中。當時已是隆冬時節,卻有一老人穿著襤褸單薄的衣服坐在一座小橋下。他一邊唱歌一邊飲酒,很悠然自得的樣子,看到王賜爵走過來,就請他一同坐下。盛放食物的盤子已經見底了,只剩一朵綻放的荷花好像就開在夏日的湖面上,看起來波光粼粼的。王賜爵心想,這老人決非等閒之輩,於是想跟他攀談。沒等王賜爵開口,老人便說道:「我跟你有前世未盡的緣分,因此今生得以在此地相遇。但此時機緣未到,若三年後再來,你我方能一敘。」

時間一晃,三年過去了。王賜爵再次進山,老人見到他,便拿出一本醫書,然後說道:「這裡面的方子可用來救人性命。」後來,王賜爵在仔細鑽研了這本醫書後,就開始給人治病了。他每次只需要望色聽聲或聽人描述病人的症狀,就能對症下藥,而且效果也很好。

浙江慈谿還有一位醫生,名叫陳錞(音chún),字子平。他幼時曾跟隨父親擔任過演奏銅鼓的樂師,後來遇到一位異人,將一些罕見的醫術傳給他。從那以後,他就能靈活地運用古法來給人治病了。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病人,他從來都不用現成的藥方。只要隨他所想,眼前的一草一木皆能為他所用。陳錞開出的藥方不但神奇,也特別奏效。當時的名臣夏時正(字季爵)對他出神入化的醫術感佩不已,總是親切地稱他為「杏林先生」。

江西婺源縣也有一位醫生,名叫江德泮,字文育。他以前在山中讀書,遇到一位剛打坐出定的僧人。他對江德泮說:「你有仙風道骨,只是無緣功名!」說完,便把一種外科祕術傳給了他,最後還對他說道:「不可用此術牟利,只能幫人救人。」後來,江德泮對內外、針灸諸科都很精通。世人沒見過的疑難雜症,他很快就能治好。經他救活的人不計其數,可他從不以名醫來自居。他將僧人的話銘記於心,一直濟貧施藥,其後世子孫也用醫術救了很多人。

明朝有傳授醫術的異人,也有教人讀醫書的高人。醫生劉嘉謨,號南川,十幾歲在私塾讀書時,就不太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沒過多久,他開始學習醫術,翻閱了古今許多醫書,也依然看不明白。

有一天,他外出時遇到大雨,就找到一間古廟避雨。他見廟裡沒人,就拿出晉代名醫王叔和的《脈決》大聲讀起來。未久,一位衣冠楚楚、風度翩翩的男子也走進寺廟躲雨。他見劉嘉謨在看書,就問看的是什麼書。劉嘉謨說,是《脈決》。來者又問:「你能看懂嗎?」他回答:「看不懂。」那人接著說道:「你並沒有不懂裝懂,真是難能可貴啊!」

說完,他只針對書裡的內容指點了一二,劉嘉謨就頓時明白了其中的主旨和要義。這時雨停了,那人也不知去向了。後來,劉嘉謨給病人開藥,總能藥到病除。

參考資料:《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 在中國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製作出功能顯著或療效神奇的藥丸。這與他們掌握的祕術,尤其是修煉出的神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世間雲遊時,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頗有悟性的人,他們就會拿出這樣的藥丸,目的是讓人能有所了悟,從而促成修煉的機緣,踏上返本歸真之路。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質。(Shutterstock)
    古代醫者多以救人性命為重,甚少有拿醫藥當牟利手段的。為窮苦的病人出義診,動輒還施金、贈藥的醫生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代中國民間大夫對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
  • 明代的許多御醫的一生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因帝王愛重而在醫官的最高品階上連任了好幾朝;有的敢直言進諫,勸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則與帝王暢談養生之道,讓其清心寡慾、保養正氣。這些御醫都是品性高潔之人,醫術更是不同凡響。他們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還能通過診脈預測出其福禍吉凶。
  • 他們深知,煉就醫術之前,先要領悟醫道。心中有道,望、聞、問、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於病痛疾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