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曾繁城捐1.1億元 歷時三年打造 清大捷英文物館落成

2024年10月7日清大捷英文物館落成,校長高為元(左)贈送紀念品予捐款助文物館興建的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中)及曾夫人陳韓(右)。(林倩玉/大紀元)
人氣: 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倩玉台灣新竹報導)歷時三年打造,由清華大學名譽博士、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捐款1.1億元所興建的清華大學「捷英文物館」,今(7日)舉行落成典禮。「捷英」二字係曾繁城以父母名字為文物館命名,以感謝父母撫育之恩。清大表示,捷英文物館目前已收藏近4千件東亞近代文物,主要來自清大哲學所特聘講座教授楊儒賓與方聖平伉儷的捐贈,未來藏品總數預計逾6千件。

今日的落成典禮,曾繁城偕夫人陳韓女士,及楊儒賓、方聖平伉儷皆出席,並在建築師黃聲遠的導覽下,參觀這座融入自然景觀的生態建築。

清大校長高為元表示,文物與歷史帶領著人類思考「我是誰」和「生命的意義」這兩個命題。他認為,捷英文物館正是探索這些問題的重要場所,「文物就像一片鏡子,讓我們透過時空背景去對話,更了解自己。」

高為元並引用楊儒賓的著作《多少蓬萊舊事》中提到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闡述每件文物都蘊含豐富的歷史意義。他感謝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以及楊儒賓、方聖平教授伉儷的捐助,期許捷英文物館能成為每一個人探索自己與蓬萊島的美好起點。

2024年10月7日清大捷英文物館落成,文物館館長謝小芩(左起)、前校長賀陳弘、曾夫人陳韓、曾繁城、校長高為元、副校長簡禎富、楊儒賓、建築師黃聲遠共同揭幕。
2024年10月7日清大捷英文物館落成,文物館館長謝小芩(左起)、前校長賀陳弘、曾夫人陳韓、曾繁城、校長高為元、副校長簡禎富、楊儒賓、建築師黃聲遠共同揭幕。(林倩玉/大紀元)

曾繁城1944年出生,幼年時跟著父母從貴州一路流離到海南島,終於在1950年海南島大撤退時搭上最後一班船來到台灣。曾繁城表示,父母親帶著他從遙遠的貴州遵義跑到海南,順利來到台灣,才讓他有機會從做電晶體,一路走到台積電和今天的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為感謝父母的撫育之恩,曾繁城取雙親曾捷、黃月英的名字最後一個字為文物館命名「捷英館」。

2024年10月7日清大捷英文物館落成,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致詞時表示,文物館「捷英」二字取自雙親名字最後一個字,以感謝父母撫育之恩。
2024年10月7日清大捷英文物館落成,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致詞時表示,文物館「捷英」二字取自雙親名字最後一個字,以感謝父母撫育之恩。(林倩玉/大紀元)

清大表示,文物館目前的收藏主要來自楊儒賓與方聖平伉儷的捐贈,藏品涵蓋明清以降4百年來漢字文化圈的文物史料,包括中日台韓鴻儒、政治家、書畫家、漢學家、外交使節的書畫、手稿及書信,歷史價值極高。除了慷慨捐贈文物,楊儒賓近年更發想、策畫「中華民國渡海七十週年」、「1949的戰爭記憶」、「近世旅日華裔文化人書畫」等主題特展,對文物館的籌建貢獻良多。

2024年10月7日清大捷英文物館落成,圖為文物館外觀。
2024年10月7日清大捷英文物館落成,圖為文物館外觀。(林倩玉/大紀元)

捷英文物館館長謝小芩透露,文物館將於明年秋天舉辦開館大展,主題就鎖定在民國誕始的1911年,展出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重要文件史料,並呈現這段歷史對台灣的影響。這一年也是清大創立之年,以此作為開館大展主題,深具意義。

責任編輯:筱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