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鴻海搭AI列車股價強勢 董座劉揚偉這樣說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侯駿霖/大紀元)
人氣: 8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4年10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鴻海近期受惠於晶片大廠輝達(NVIDIA)AI伺服器GB200出貨潮,股價表現強勢。針對鴻海是否搭上AI列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3日表示,硬體方面有、但軟體方面沒有,對於近期股價表現,就是反映公司經營狀況,自己會繼續把公司做好。此外,他也談及台灣發展AI會面臨五大挑戰。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電電公會提供)
電電公會23日舉辦「AIIA聯盟成立啟動儀式暨50週年TAITRONICS午宴」。
電電公會23日舉辦「AIIA聯盟成立啟動儀式暨50週年TAITRONICS午宴」。(電電公會提供)
圖左至右: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鴻海董事長劉揚偉。
圖左至右: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侯駿霖/大紀元)

電電公會23日舉辦「AIIA聯盟成立啟動儀式暨50週年TAITRONICS午宴」,邀請劉揚偉就「AI未來發展」發表演講。

劉揚偉指出,生成式AI(GenAI)對百工百業都會產生影響,例如智慧製造能提高製造業效率、進而讓GDP成長,所以很多人喊出「算力即國力」的口號。他說,未來算力可能是世界上最難得的東西,因此市場對算力需求只會越來越大,而且沒有止盡,AI商機不會是單純的泡沫。

劉揚偉表示,AI已開始具備足夠穩定的商業模式,很值得企業與國家投入,預估AI市場2030年將擴增至1.3兆美元規模,而半導體市場規模僅約6,000億美元、不到一半。

不過,劉揚偉認為,AI發展也帶來五大挑戰,首先,能源與環保壓力,因AI伺服器能耗巨大,對環境影響越來越受關注,台灣需尋求更綠色的解決方案;其次,供應鏈風險,全球政治與經濟變動可能衝擊關鍵元件的供應;第三,台灣高端AI伺服器技術人才供不應求,限制創新和競爭力提升,「20萬AI人才都不一定夠」。

第四,全球競爭加劇,面臨來自中國大陸、美國等國際大廠的競爭,台灣必須持續創新才能保持優勢;最後,市場需求變動快,因為每年AI算力都是2、3倍提升,加上AI技術變遷迅速,伺服器需求類型有可能發生劇烈變化,台灣廠商要靈活因應。

近期鴻海搭上AI伺服器GB200出貨潮,股價表現穩定成長,有望挑戰3兆市值。劉揚偉說,股價表現反映公司經營狀況,「對我來講,就是聚焦在把公司做好」。至於鴻海是否成功搭上AI發展列車,他認為,「硬體方面有、但軟體方面沒有」,會繼續努力。

鴻海AI布局有三對策

劉揚偉指出,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曾說過,輝達未來10年深度學習算力會提高100萬倍,這是難以想像的數字,同時需要的能源、電力也會相當龐大。

鴻海布局也有三大方向,劉揚偉表示,第一,硬體垂直整合,鴻海掌握全球40%伺服器市場,可從GPU模組、PCB到整機組裝與水冷散熱方案進行垂直整合。

第二,鴻海會持續發展以GenAI為基礎的智慧製造、智慧EV、智慧城市三大平台。同時在高雄打造超算中心,將導入64個輝達(NVIDIA)GB200 NVL72機櫃;第三,面對主權AI及伺服器的趨勢,在全球多個國家建構AI伺服器相關製造工廠,與全球多個城市打造以GenAI為基礎的智慧城市。

消息人士表示,鴻海在墨西哥有兩重鎮,契瓦瓦有做AI伺服器,而瓜達拉哈拉應該會設伺服器最大產線,因此契瓦瓦這次也希望能爭取擴大規模。此外,國際間都知道台灣硬體做得不錯、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加上地緣政治風險考量,都可能有在地製造或區域製造的需求。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