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因為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很難在早期發現,確診時往往已經進入癌症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所以有「癌王」之稱。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統計,在美國胰腺癌占所有癌症約3%,占所有癌症死亡個案約7%。癌症協會估計,今年將有約66,440名美國人被診斷出患有胰腺癌,約51,750人將死於胰腺癌。協會亦指出,只有12.8%病人在被診斷出患有胰腺癌後存活5年或更長時間。專家提醒,要留意胰腺癌的六大常見症狀,以便獲得及時醫治。
胰腺癌6大常見症狀
胰腺是位於腹部的器官,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兩大功能。前者分泌胰液幫助消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後者分泌荷爾蒙到血液中,包括能降低血糖的胰島素與升高血糖的升血糖素,以維持血液裏適當的血糖水平。
紐約荊彤腸胃中心醫生、紐約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荊彤最近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表示,胰腺癌的早期症狀沒有特異性,但也可以歸納出以下6個症狀。如果出現其中幾個症狀,不一定是得了胰腺癌,但排除了其它常見疾病後,就要想到胰腺癌的可能性。
1. 胃痛和背痛
胰腺癌伴隨的疼痛因人而異,有患者上腹部、中背部或上背部出現長期鈍痛,可能因為胰腺腫瘤壓迫脊柱。亦有些患者描述疼痛從中腹部開始,並輻射到背部;躺下時疼痛會加劇,向前傾通常可以緩解。如果中年以上的患者出現長期腹痛,看胃病得不到緩解,就要考慮是否胰腺有病變。
2. 黃疸
由於胰腺腫瘤阻塞膽管,膽汁無法流進十二指腸,會導致皮膚和眼睛發黃、尿液變得深色、糞便變得蒼白油膩、皮膚發癢。
3. 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
患上胰腺癌後,胃口變得很小甚至沒有胃口,體重減輕。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突然下降,一定要看醫生釐清原因。
4. 胃腸道問題
胰腺腫瘤擴散時會壓迫胃或消化系統,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部膨脹或腫脹。
5. 原因不明的疲勞
胰臟癌患者通常會感到精力不足。當然疲勞也可能與其它疾病、睡眠困難或情緒低落有關。
6. 糖尿病
胰腺癌會破壞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導致血糖水平升高;同時,經常感到口渴和飢餓,經常需要小便。對於沒有糖尿病家族病史、沒有超重的中年人,突然出現高血糖,需要小心是否是胰腺腫瘤引發的。
增加胰腺癌發病率的風險因素
荊彤醫生表示,雖然胰腺癌不是最多人患上的腫瘤,但死亡率很高,以下因素會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風險:
1. 糖尿病
肥胖會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二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腺癌發病率也較高。有研究發現,對於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來說,空腹血糖每升高0.56 mmol/L,患胰腺癌的風險就增加14%。
荊彤說,很多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多吃不健康的快餐、再加上缺乏運動,所以患胰腺癌有增加的趨勢。
2. 慢性胰腺炎
研究發現,喝酒是導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風險因素,而慢性胰腺炎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風險較高。
3. 年齡增長
一般來說,年紀越大,胰腺癌發病率越高,大多數胰腺癌都發生在五、六十歲之後。
4. 性別
男性的胰腺癌發病率高於女性。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統計,男性在一生之中罹患胰腺癌的平均風險是1/56,女性是1/60。
5. 種族
有研究發現,美國黑人的胰腺癌發病率高於美國白人和其它種族,原因暫時不清楚。
另外,荊彤醫生提醒一些飲食、生活習慣等也會增加胰腺癌的發病風險。
注意4點 遠離胰腺癌
1. 不吸菸
今年剛滿100歲的美國前總統卡特有胰腺癌家族病史,他的父親與弟弟、妹妹都死於胰腺癌。卡特曾在受訪時提到,他父親與弟弟妹妹都吸菸,但他自己從來不吸菸。
荊彤說,香菸、雪茄或現代流行的電子菸裡面都含有尼古丁,都有致癌作用。
一項歐洲研究發現,吸菸者罹患胰腺癌的風險比從未吸菸的人高71%,但在戒菸5年之後,罹患胰腺癌的風險就會降低。這項研究也發現,父母吸菸危害子女健康,童年時每日暴露在二手菸中的人患胰腺癌的風險增加超過1倍。
2. 不要超重
荊彤說,肥胖增加胰腺癌等消化道腫瘤的風險,腰越粗就越容易得胰腺癌。
研究發現,肥胖者更容易在年輕時患有胰腺癌,而對於胰腺癌患者來說,肥胖者的存活率也比體重正常的人低。
3. 避免長期接觸化學品
長期接觸含致癌物的化學品,會增加胰腺癌發病率。
4.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有研究發現,經常進食加工紅肉與胰腺癌風險增加有關。荊彤指,紅肉、加工食物、飽和脂肪、含糖飲料及酒精類飲品,也可能增加胰腺癌發病率,雖然尚未有定論,但建議儘量選擇原型食物,少吃香腸、醃肉等加工食品及油炸食品,並避免喝酒。

胰腺癌治療新方法
在胰腺癌的治療方面,早期胰腺癌可以通過手術切除,但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在發現時癌細胞已經轉移。
荊彤介紹,胰腺癌可以分成四期,第一期是早期胰腺癌,腫瘤侷限在胰腺以內,第二期是腫瘤開始侵犯胰腺周圍的淋巴結,第三期是已經對周圍的血管或十二指腸有侵犯或包裹,第四期是已經侵犯到遠處的器官如肝臟、腹膜、胃等。
第一期和第二期胰腺癌可以手術切除腫瘤。現時最標準的胰腺癌手術叫「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 Operation),可切除良性或惡性胰腺腫瘤,但會對其它器官造成非常嚴重的創傷,因為手術會把腹部器官翻一遍,可能要切除部分十二指腸、膽囊、肝臟和胃,被切掉的器官還要重新接回去。手術的複雜程度和難度都很高,醫生需要站著十多小時連續做,術後併發症發病率也很高。
畢業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荊彤也指,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改良後的手術以機械人輔助醫生進行微創手術。腹部不用完全打開,通過打幾個洞就把胰線切除一部分,創傷小,還切得乾淨,病人恢復得較快。
另外,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2018年曾經有一個嶄新治療方法的案例,患者叫Lana Brandt,其家族有胰腺癌病史,她在經歷了幾次胰腺炎病發之後,了解到自己攜帶會增加罹患胰腺癌風險的基因。因此,為了預防胰腺癌,醫生採用微創技術切除了她的胰腺和脾臟。醫生分離出她的胰島細胞,重新植入她的肝臟,繼續產生胰島素。手術後,她不需要注射胰島素。
對於三期或以上的胰腺癌來說無法直接做手術,但一些病人可以採用「三文治療法」,即通過放療化療縮小腫瘤細胞,從三期降到二期,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後繼續放療化療清除殘餘的腫瘤細胞。
荊彤說,有一位45歲的病人劉女士,發現時已經接近第三期,採用了三文治療法後,8年後仍然存活。還有一名50多歲的男病人,發現的時候腫瘤已經轉移到肝臟,屬於第四期腫瘤,好在他肝臟上的轉移病灶只有一個。經過化療放療後,再進行手術切除大部分胰腺和一部分肝臟,清除了肉眼可見的腫瘤,術後繼續做化療放療清除肉眼看不見的腫瘤細胞,如今5年過去了,患者仍然存活,而且生活品質不錯。◇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張曉慧 孫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