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聖主(11):山神傳諭 終平霍邑

文/宋寶藍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忽然一日,軍校呈上來一道檄文,李淵失聲驚呼,「李密也起義了?好大的膽量!」原來李密已占據洛口,自稱魏公,並改年號永平,公開和隋朝決裂了。

正在說話間,忽然見兒子世民進來,李淵便把檄文遞給他。李世民閱罷檄文,隨即稟奏道:「父親,孩兒聽說李密已攻下河洛,瓦崗寨的盜賊翟讓等人奉他為主。他自稱魏公,現在已聚集了幾十萬兵馬,聲勢浩大。如今以我軍計,不如暫時與他保持聯絡,免得受其牽制。」

李淵點頭稱道,眼下唐軍正在進軍關中,倘若李密橫生枝節,必會損耗兵力。於是讓溫大雅修書一封,願與其結為同盟。

李密很快就回復了書信,稱:「既然四海英雄,共推我為盟主,我也願左提右挈,與諸君戮力同心。」李淵讀了幾行,嘲諷道:「真是狂妄至極!」派人喚來世民商議。

李淵的想法是,「李密妄自矜大,結盟只是權宜之計。如今我們正在進軍關中,倘若和他斷交,反而憑空多了一個勁敵。不如卑詞推獎,令他志驕氣滿,為我牽制隋軍,好使我們專心西征,進攻長安。等到關中平定了,我們占據險地,有所依憑時,再看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也為時不晚。」

李世民說:「父親大人,如此甚妙!就照此回復吧。」於是令溫大雅再修書一封,讚曰「天生烝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願推李密為天下盟主。

溫大雅寫好答覆書,李淵、李世民看了都讚不絕口,趕緊派人送到河洛。世民說:「此書一去,李密必會專一圖隋,我們暫無東顧之懮了。」

果然,李密收到書信,覽書大喜,「唐公見推,天下不難定鼎了!」從此與李淵書信往來不絕。

剛擺平了東邊的河洛,又掀起了一波風浪襲擊李家。原來探馬來報,說是劉武周與突厥結盟,將要乘虛而入攻打晉陽。

李淵的心情沒好過兩天,現在坐在帳中忍不住哀聲嘆氣,「看來起兵時機尚不成熟,我們趕緊北還吧。」於是和裴寂等人商定撤軍之事。

裴寂的建議是:「隋兵尚強,不易倉猝擊敗。李密奸謀難測,劉武周是惟利是圖之輩,不如撤軍,早救根本,他日再圖後舉。」這話李淵認同,當即議定次日還軍,返回晉陽。

當時李家的二公子李世民正在外面巡邏,一夕之間忽然驚聞父親要撤軍,立即返回大營,確認消息真偽,「父親,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突然撤軍?」

只有一天的光景,李淵像是泄了氣的皮球略顯頹喪,他簡要敘述緣由,說:「軍糧快吃完了,實在難以逗留。」

李世民勸阻父親,說道:「如今禾菽遍野,何患缺糧?隋將宋老生,稟性輕浮易躁,只要一鼓作氣就可拿下。李密只顧著留戀洛口,無暇準備遠攻。劉武周雖然依附突厥,但內部諸將彼此猜疑,軍心不定。他有心攻打太原,怎能忘了近處的馬邑?何況突厥剛與我們交好,還不至於今日敗盟。像這等傳聞,父親不應當輕信。像父親這般起義軍,興大義,志在救民,理應先攻下咸陽,方可西進長安號令天下。如今遇到一撮小敵,立即打算班師,恐怕從義的諸路大軍,就在一朝必會鬆散解體,從此父親起義大事便會付諸東流,不了了之了。」李世民真是天賦異稟,所言極是。

無奈他的父親搖搖頭,說道:「倘若晉陽有個閃失,日後我們豈不是無家可歸了嗎?我仍是決意回去!」遂即促令諸軍整裝撤軍。李淵這頓操作,真是高開低走。李世民見父親意已決,心中一陣大痛大憾,但他不敢忤逆父親,轉身走出大帳去見兄長李建成,想邀他一同去勸阻父親。

李建成說:「我的意思也不打算回去,但是父親歸志已決,看來是阻止不了了。」兄長也無心勸阻,於是李世民轉而去找裴寂等人商議,但是眾人志短,都說不如回去吧。這話一出口,惹得世民悲憤莫名,就連晚飯都吃不下。

他輾轉難眠,打算再去進諫,大步踏入後營,但被衛兵阻止了,只說大將軍已經就寢了,不便攪擾通報。

李世民難忍心中悲痛,坐在大帳外忍不住痛哭。李淵聽到兒子哭聲,就把他召進來問話。他哭著說:「父親,兵以義動,有進無退,進即生,退即死,眼看著幾萬大軍,不久將要死無葬身之地,讓我怎能不悲不哭?」

李淵反問他撤軍,怎麼就會致死呢?李世民說:「父親您想一想!行軍打仗全靠銳氣,一旦退下來,銳氣頓時消滅。眾人軍心潰散,敵軍乘機攻打我們後路,一旦追擊過來,李家軍心早已崩裂瓦解,如何打得過?我們豈不是自束手腳,坐以待斃嗎?」

兒子的話講得很明瞭,李淵聽了心裡別提多後悔了,不禁嘆道:「奈何左軍已經出發,你讓為父還能怎麼辦?」

李世民毛遂自薦,說要趕緊騎上最快的馬,把左軍追回來。李淵一聽就笑了,「兒子,成敗皆在你,你快去追回來吧。」李世民心中欣喜,趕緊叫起兄長李建成,一同帶領輕騎兵,夤夜追回了左軍。

在李世民的勸阻下,李淵終是打消了返回晉陽的念頭。此後,好事又突然接踵而至。這一天,有一位白衣老父造訪軍門,說:「我是霍山山神,特來謁見唐皇帝:『八月雨止,路出霍邑東南,吾當濟師。』」

李淵說:「山神從前不欺騙趙無恤,又豈會欺騙我!」於是耐心等待到八月。

不久之後,沈叔安調運的軍糧也已送到。上天有成人之美,漸漸地霧散雲消,露出了久違的陽光。

李淵命軍士曝曬兵器,整頓軍械,繞著山麓前行,避開了泥潦之地,逕自趕往霍邑。

義軍奮勇力戰,只一戰便平定了霍邑。宋老生死於唐將劉弘基之手。劉弘基見李世民氣度不凡,有意與其結交。他與李世民「出則連騎,入同臥起」,深受重用,成為大唐開國,平隋之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由於李淵先前下令:降者免死。霍邑城中的隋軍兵吏,全都是匍匐乞降。李淵派人貼榜安民,接見各府官吏,是去是留聽其自便。

唐軍兵鋒席捲而下,接連攻下臨汾郡、絳郡,沒多久就來到了龍門。突厥的始畢可汗派遣康稍利率領五百人,戰馬二千匹,和劉文靜一道會於李淵麾下。

這一年為煬帝大業十三年初秋,天氣漸涼,秋風拂面,金秋肅殺之氣已經悄然降臨。(待續)@*#

看更多【貞觀聖主】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王李世民東征,本來已如危卵的洛陽孤城,陡然出現了一股不可預測的救援之力——夏主竇建德。
  • 話說上一回,秦王李世民東征洛陽,下了一道嚴厲的軍令,誰敢妄言班師回朝,以軍法論處。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接到唐高祖李淵下的一道密旨:速速還朝。
  • 修真者要想御氣飛行,須修煉到通脈期,大周天通了之後才可。築基期以下只能藉助飛劍的靈力飛行。通脈期修者一日最多可飛行三百里,金丹期一日則飛行千里以上,元嬰期則可達萬里之遙。如果藉助飛劍的靈力,則可增加數倍行程。
  • 夏雲舟緩緩釋放神識,凝神感應林楓丹火融合的情況。「融合得很好,我已解開壓縮你靈力的禁制。這幾年你修煉的靈力會重新釋放,回到你的經脈中運行。」
  • 「老師,請收我為徒,我想跟您學煉丹。」林楓恭恭敬敬的跪拜在夏雲舟面前。
  • 晉陽城是大周朝築幽州下轄,西帕府西南邊角上的一個小城。背靠數千里的魔獸山脈 。靈田、礦產、藥材、高階妖獸無計其數,資源相當豐富。
  • 不知從何時起,穹宇中又產生了一個龐大的天體。這個天體和神界遙相對應,同樣擁有無量的眾生。雖然這個天體和神界平時並沒有直接聯繫,但自它產生開始,每經過一億年的時間,當蒼穹運轉、天體交匯時,神界與這個天體相連的空間隧道就會開啟。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隨著哨箭的發出,各路人馬是縱馬馳騁、爭先恐後,躍入春圍狩獵的獵場。伴隨著弓箭聲此起彼伏和駿馬的嘶鳴聲,林中的一場王者爭霸開始了。
  • 李世民親自督導大軍,傳檄各郡。他先禮後兵,勸令各郡速速歸降,以免傷無辜。檄文一下,各地豪雄帶領全城歸附,紛沓而知。而總管黃君漢率領的軍隊,用水師突襲,攻破回洛城,接連拿下二十多個城池。
  • 李世民班師回朝,唐高祖為兒子舉行慶功宴。喝到酒酣之處,本是喜慶的場面,高祖的臉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