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台北報導)台灣四面環海,環境潮溼、夏天炎熱,空氣中的水分容易使中藥材變質,減少藥品療效,民眾擔心受潮變質不敢服用。藥師表示,療程內藥粉結塊不用太擔心,但如果味道改變、出現斑點、結塊無法攪散,就可能是發霉了,最好將藥品丟棄並提前回診。
中醫門診開立的科學中藥粉,開立天數7~28天不等,可能會一次領到數十小包的藥粉。通常吃到最後幾天,往往發現最後幾天的藥粉都結塊了,「怎麼保存科學中藥粉呢?可以冰冰箱嗎?」這是許多人的疑問。
為什麼中藥粉會結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林淨儀表示,科學中藥是將中藥材熬煮濃縮成膏狀,再黏附於澱粉顆粒並均勻混和。於調劑、包裝、保存的各環節中,都有不同因素影響中藥粉結塊的可能性。中藥粉在藥師調劑時會被倒出原包裝塑膠罐,與不同方劑混合後,再以機器分裝並融封在紙包內發給病人。
藥粉具有濃縮浸膏黏性,不同方劑黏性也不同,澱粉有吸溼性,輕薄的包裝紙阻隔溼氣不如塑膠罐,再者藥粉帶回家後的保存方式,尤其臺灣氣候潮溼,更可能增加結塊情形的發生。
藥粉結塊還能服用嗎?
林淨儀表示,中藥粉結塊不須太擔心,結塊為物理性質改變,在醫師開立的療程時間內發生藥品成分變質的風險其實很低,只要稍作攪拌,藥粉都可以再度散開。若是有其他變質狀況,例如顏色或味道改變、出現斑點、結塊無法攪散,這時就很有可能是藥粉已經發霉或變質,不建議繼續服用了。
林淨儀指出,不論西藥或中藥,已分包、脫離原包裝的藥品都不建議放置超過半年(180天),所以當次療程未服用完的藥品最好定時整理、丟棄,避免餘藥累積過久。
如何避免中藥粉結塊?
過去曾有研究者進行中藥粉結塊實驗,將科學中藥粉置於雙層夾鏈袋內,結果可保存超過八週不會結塊,比起單純裸包或置於單層夾鏈袋內,能更延後發生結塊時間,但每次取藥後得將夾鏈袋封好,才能達到阻絕空氣的效果。相關文獻也提及,可以把中藥粉放冰箱保存,但要在服用前才能取出,若取出後未馬上服藥,可能使粉包與環境空氣接觸,溼氣遇冷凝結在粉包上,反增藥粉結塊風險,因此放置冰箱要特別小心。
平時外出時,也可以先將部分藥粉置於夾鏈袋內,剩餘的藥品置於另一夾鏈袋中,避免同一夾鏈袋每天頻繁開合,所有藥粉一直跟空氣接觸,如此便可減少藥粉結塊情形。◇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