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醫逸事多 行醫助人種善因

文/顏雯
縣志中記載多位名醫行俠仗義,為人洗雪冤情的奇事。(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83
【字號】    
   標籤: tags: ,

古代有許多文章、典籍都詳細記載著民間醫者的超凡醫術以及難能可貴的懸壺之德。在那些彰顯著其人品、醫德的諸多逸事中,既有不收謝禮、不取酬勞的,也有樂善好施、接濟窮人的,而形式並不限於此。本篇所講的是清代幾位名醫行俠仗義、洗雪冤情的奇事。

憑醫術洗冤的名醫石堅

石堅,字碧天,號太朴,甘肅高台縣人。他自幼便承習祖輩傳下來的醫術,對治療疑難雜症頗有心得。他的方子很獨特,不拘泥於古書,也與眾醫者不同。當他把多年治病的藥方彙編成《鴻寶堂醫案》一書後,連城裡的名醫都感到如獲至寶,紛紛將此書作為自己日後行醫配藥的藍本和參照。

石堅品性純良,有著一顆仁愛之心。他行醫幾十年,從未覺得辛苦、麻煩。若有病家來請,即使颳風下雨,他也決不推辭,立刻跟隨前往。他從不看門第、家境而有選擇地給人治病,哪怕病人付不起診費,他也盡全力治療。遇到性命垂危的病人,他更是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與得失,一心只想著如何讓病人脫離險情。

有一次,他騎驢經過一片湖,見路旁躺著一個身體僵直、已奄奄一息的人。於是,他趕緊從驢背上下來,走到那人近旁。他發現,那人看似氣息全無,卻還有一線生機。

他正想著如何施救時,衙門裡的一位捕快也碰巧從那兒路過。他以為地上躺著一具屍體,便認定石堅就是凶手。石堅想要解釋,他也不聽,直接把人帶進了衙門。後來,縣令升堂時,也沒仔細審查案情。就這樣,石堅被關進了大牢。

當時,陝甘總督的兒子得了一種怪病,他的舌頭一直向外伸著,不能往回縮。見過的人都說像「吊死鬼」似的,很嚇人。總督在陝甘一帶請了不少名醫,可是兒子的病卻沒有任何起色。縣令聽說了,為巴結長官,也鞍前馬後地四處尋訪名醫,但過了很久,都一無所獲。

總督兒子的病被傳的沸沸揚揚,連牢裡的獄卒們都在議論紛紛。石堅無意聽到了,便向他們打聽病人的病情。他聽完,立刻說道:「這病其實不難治!」獄卒們不信,認為他在說大話,還嘲諷道:「名醫都治不了,你能行?」石堅說:「你們去告訴縣令大人吧,由他來定奪!」獄卒們向縣令稟告,他也半信半疑,但思來想去,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了,只好讓石堅去試試。

他一看到那病人,就告訴總督,讓他去找兩床破舊的棉被來。然後,讓他家裡的下人把病人的衣服脫光,再用棉被把他的身體裹起來。石堅又讓眾人把他抬到一張熱炕上,只等著他把汗發出來。病人汗一出,他就趕緊在其喉部施診。只見針一扎下去,病人的舌頭就能動了,不一會兒就緩緩地縮了回去。後來,石堅又給病人服了一、兩劑藥,他的病就完全好了。

看到兒子恢復正常,總督對石堅既感激又敬佩。他問石堅是因何事被關進大牢,石堅將自己的遭遇和盤托出,並懇切地說道:「如果是我殺的,傷口又在何處呢?」總督聽他一說,也覺得事有蹊蹺。於是,他命人打開卷宗,詳細地查閱案情。後來,案子被查清了,石堅終於沉冤得雪,被無罪釋放了。

石堅被關押的大牢不在他的家鄉高台縣,而在皋蘭縣。自從他治好了總督兒子的奇症,名聲就傳開了。每天登門來找他的人絡繹不絕,他一直忙裡忙外地給人治病,幾年過去了,都回不了自己的家鄉。他有時想躲都躲不掉,只要一出門,在他家附近埋伏等待的人就會上前拉住他,求他去給人治療。

後來,他想了個辦法,將自己喬裝打扮,躲過了那些人的視線。他往高台縣方向邊走邊打聽,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

晚年時,他的醫術更加神妙了。很多命懸一線的病人經他妙手回春,都能被救活。那時,一位駐守在陝甘地區的官員還將一塊書寫著「函關紫氣」四個大字的匾額送到他家,以稱讚他的醫術出神入化。

憑醫術脫險的名醫金有恆

金有恆,字子久,是浙江德清縣人。他剛出來行醫時,只有二十來歲,因他醫術超凡,沒過幾年,就在當地享有盛名了。

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一天,一夥強盜將他劫持到太湖一帶,並開出了天價贖金。就在他家人想方設法籌錢時,強盜中有一人認出了金有恆。這個人出生在窮苦人家,有一次生了病卻沒錢請大夫。後來遇到金有恆,沒收一分錢診療費,就把他的病給治好了。他心裡打算報答金大夫的恩情,便想了個主意,要把他救出去。那人找了另一個更有勢力的幫派,因他跟裡面的頭目有交情,於是二人聯手、裡應外合,把金有恆救回了家。

金大夫遇險、脫險的事很快在當地傳開了。大家都嘖嘖稱奇,直誇他德行出眾,因治病救人時不看身分、地位,於是種善因、得善果了。金有恆聽了,並不為之所動,還是像以前那樣不求名、不圖利,只懷揣著救人如救己的聖人心腸,繼續在醫術上進行鑽研。

他經常手不釋卷,反覆研讀古代的醫書。儘管對古方爛熟於心,但給人看病時,他還是會結合當時的環境和具體情況,先找出真正的病因,再對症下藥。他行醫三十年,開出的方子融匯古今,且療效顯著,經他之手救活的病人已不計其數。

到晚年時,他的醫術更加神妙了,許多達官貴人、商賈巨擘都慕名而來,跟他學醫的人遍及江浙各地。當時的御醫陳蓮舫對他推崇備至,其美譽傳到京城後,連皇帝也召見了他。

金有恆宅心仁厚、樂善好施。行醫之餘,在公益、慈善、教育事業上也做出了許多貢獻。他一邊創辦專業的機構,一邊拿出自己的積蓄進行捐贈。在他去世時,有名流送來一副輓聯,上面寫道:醫國先醫人,盛名遍海內;仁心亦仁術,生傳列篇中。

憑醫術解圍的名醫法征麟

法征麟,字仁源,是江蘇武進縣人。法氏是毗陵(今江蘇常州一帶)世代行醫的名門大家,其子孫大多都走上了懸壺之路,且頗負盛名。法征麟也不例外,他繼承了祖傳的醫術,遇到不同的病人,總能一眼就看出其病源與癥結所在。他心存俠義,行醫時若見他人遭遇難事,便會出手相助。

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夥人正把一位婦人往馬車上拉。那婦人大聲哭喊,不願跟他們走。他一打聽才知道,女人的丈夫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婆婆沒錢給兒子治病,不得已要把她賣給一位商人。法征麟聽了,立刻推開聚集的人群,朝那病人走去。他給病人號了號脈,說道:「這人還有救,不會死的,只要吃了我開的藥就能好。」這時,他又轉過身,對那商人說:「按照律法,活人的妻子得先跟丈夫離了婚,你才能娶。」商人聽了,只好放開女人的手。他讓老母親把錢還給了商人,自己則免費給她兒子治好了病。

乾隆朝的名臣程景伊在《法氏譜序》中對此事亦有記載。經他證實,法征麟身為名醫,可他急人之難、幫人脫困的善舉也一直為人所稱道,上面所說的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件而已。

參考資料:
民國十四年《新纂高台縣誌·人物》
道光二十二年《武進陽湖縣合志·人物誌》
民國二十一年《德清縣新志》
《選舉志·徵召》@*#◇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 在中國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製作出功能顯著或療效神奇的藥丸。這與他們掌握的祕術,尤其是修煉出的神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世間雲遊時,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頗有悟性的人,他們就會拿出這樣的藥丸,目的是讓人能有所了悟,從而促成修煉的機緣,踏上返本歸真之路。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有關異人的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並不少見。他們一般隱居在山野之中修煉著出世之道。到一定層次後,便具備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於某種異能異術。當機緣成熟時,他們會出山尋找有德之士,比如懷有大慈惻隱之心的行醫者,將能治病救人的祕術或法術傳給他們,使之得以善用,並讓世人也能福蔭並感恩於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質。(Shutterstock)
    古代醫者多以救人性命為重,甚少有拿醫藥當牟利手段的。為窮苦的病人出義診,動輒還施金、贈藥的醫生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代中國民間大夫對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
  • 明代的許多御醫的一生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因帝王愛重而在醫官的最高品階上連任了好幾朝;有的敢直言進諫,勸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則與帝王暢談養生之道,讓其清心寡慾、保養正氣。這些御醫都是品性高潔之人,醫術更是不同凡響。他們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還能通過診脈預測出其福禍吉凶。
  • 他們深知,煉就醫術之前,先要領悟醫道。心中有道,望、聞、問、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於病痛疾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