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6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方金媛台灣高雄報導)痠痛是生活常有的經驗,雖然痠痛一般都和運動或勞動有關,但有些痠痛不但和運動無關,甚至有可能是疾病所造成。
20多歲越南新住民武女士自小就會全身痠痛,隨著成長及生活壓力,痠痛症狀越來越頻繁;結婚來台後,曾到醫院抽血檢查,結果無異樣;也試過3年針灸及電療,卻無明顯改善。全身不舒服卻病查不出病因,這讓武女士很沮喪。
因長時間頭痛及睡眠品質不好,武女士至高醫就診,醫師發現她除了全身筋骨莫名地痠痛,也有些許坐立不安的情形,需要伸展下肢及槌打小腿來緩解腿部的不適,尤其在靜止不動時及睡覺前特別明顯。醫師認為武女士罹患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是種很常見卻又神秘的疼痛疾病,最明顯為「明明沒有在運動,但長時間全身肌肉筋骨都很痠痛」。
高醫神經部醫師洪志憲表示,成年人中約有2~6%的人罹患纖維肌痛症,並以女性為主,是神經科及疼痛科門診常見的疼痛疾患之一,其特徵是長達3個月以上的慢性廣泛性肌肉疼痛,並伴隨著疲勞、失眠和情緒低落,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導致失能。
洪志憲指出,纖維肌痛症的病理機轉目前仍未明,但纖維肌痛症的痠痛和運動痠痛很不一樣;運動後的痠痛最多持續數天,但纖維肌痛症的痠痛會持續3個月以上,甚至長達數年。市售的消炎口服或外用藥能緩解運動後的痠痛,但對纖維肌痛症無顯著效果。
他說,乳酸堆積常被認為是運動後肌肉痠痛的重要原因,但在研究中發現,纖維肌痛症病患血液中乳酸含量較常人更低,代表該病的痠痛病因和運動性痠痛大不相同,可能與病患體內不正常的氧化壓力增加有關,而非運動或乳酸堆積造成。
洪志憲提醒,除了慢性全身痠痛外,高達3到5成的纖維肌痛症患者也常有不寧腿症候群,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會出現如痠、麻、漲、癢、痛等不適感,症狀會因活動或按摩而改善。
他說,不寧腿症候群患者和纖維肌痛症患者相同,通常飽受困擾卻不容易意識到這是個疾病,甚至就診時也不知如何描述自身症狀。目前,對於纖維肌痛症和不寧腿雖無法根治,但可藉由抑制中樞神經疼痛藥物作有效的控制。
經過18個月治療,武女士1年來痠痛己大幅降低,她說,「晚上能睡個好覺真好。」
高醫表示,許多新住民用中文描述自身確切症狀仍相當吃力。目前台灣新住民以越南國籍為主,約佔所有新住民人口55%。高醫醫檢師任明月和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老師裴光雄共同發展了越南語言的醫學量表工具,藉由越南文版本的纖維肌痛症、睡眠品質及不寧腿症候群問卷,並將其電子化,讓新住民可以透過熟悉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症狀,幫助醫師快速且確實診斷,及時治療。◇
責任編輯: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