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一東(11)恂留河內 何守關中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蕭何臨終前,不顧之前與曹參的心結,仍推薦曹參繼任丞相,而曹參繼任後,沿用蕭何所制定的政策、法令,未加改變,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此即成語「蕭規曹隨」的由來。蕭何像,出自《三才圖會》。(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8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原文】

xún liú hé nèi,hé shǒu guān zhōng。
恂留河內,何守關中。

ㄒㄩㄣˊ ㄌㄧㄡˊ ㄏㄜˊ ㄋㄟˋ,ㄏㄜˊ ㄕㄡˇ ㄍㄨㄢ ㄓㄨㄥ。
恂留河內,何守關中。

【註釋】

(1)恂:寇恂,字子翼,上谷縣昌平(今北京)人。乃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2)留:留守。
(3)何:蕭何,西漢沛縣人。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漢初律令大多由他所制定,與張良、韓信合稱為漢初三傑。

【語譯】

東漢光武帝劉秀向北征伐時,命寇恂留守河內,穩定後方,使光武帝無後顧之憂。漢高祖劉邦與項羽相爭時,蕭何留守關中,為劉邦的大軍提供源源不絕的糧餉。

【人物故事】

寇恂

東漢開國功臣寇恂,極受光武帝劉秀的倚重,是一位文武兼備,能忍辱謙讓,以大局為重的人。

劉秀攻下河內(今河南焦作),卻找不到可信賴的人來防守。因為河內地處險要,是光武帝向北爭戰的重要據點。光武帝向鄧禹詢問人選,鄧禹推薦寇恂,鄧禹說:「昔高祖任蕭何於關中,無復西顧之憂,所以得專精山東,終成大業。今河內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御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於是光武帝拜寇恂為河內太守,負責後勤的補給。

寇恂曾擔任潁川的太守,政績卓著。大臣賈復的手下在穎川殺了人,被寇恂抓起來治罪。賈復得知十分氣憤,認為寇恂故意羞辱他。一日,賈復由汝南回京城,途經穎川時,對左右的人說,見到寇恂時,一定會殺了他。寇恂聽說,為大局著想,便如戰國時藺相如避開廉頗一般,忍辱避開賈復,避免了一場無謂的衝突。後來,寇恂曾隨光武帝再到穎川,百姓請求再借寇恂一年,皇帝特准,史稱「借寇恂」。

東漢開國功臣寇恂,極受光武帝劉秀的倚重,是一位文武兼備,能忍辱謙讓,以大局為重的人。寇恂曾隨光武帝再到穎川,百姓請求再借寇恂一年,皇帝特准,史稱「借寇恂」。(公有領域)

蕭何

蕭何,西漢徐州沛縣(今中國江蘇省沛縣)人,漢代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首。漢朝的律令制度多出其手。楚漢相爭時,蕭何並未隨劉邦出征,他留守關中,安撫百姓,鼓勵農耕,源源不絕把軍需的糧餉及時送到前方。安定鞏固的關中,讓劉邦無後顧之憂,終能戰勝項羽,統一天下。蕭何臨終前,不顧之前與曹參的心結,仍推薦曹參繼任丞相,而曹參繼任後,沿用蕭何所制定的政策、法令,未加改變,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此即成語「蕭規曹隨」的由來。

──轉自正見網

(點閱【龍文鞭影】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國語》有句名言:「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深入險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蹟因而被收錄在史書「忠義傳」中。(志清/大紀元)
    敵兵攻破京城時,有個人護送皇帝到敵營談判。他為了捍衛皇室尊嚴據理力爭,不顧性命大罵敵兵。直到他被裂頸割舌而死,罵聲才停止。這說的是宋朝靖康年間一段的忠義故事。靖康之變中,忠臣良將捨生忘死、救國赴難,千百年來被人傳頌不休。這位大臣身在敵營,至死大罵金人。最後,他得到敵國的敬重,被尊為靖康恥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為名臣,張養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為文學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對張養浩的了解,大概就是從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開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李綱雖是一位文官,卻像一道堅固的長城,守衛北宋都城開封,連金兵都是他的手下敗將!李綱一生堅持抗金,如果說皇帝堅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恥」也許就不會發生!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