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8)自我調節力

孩子現在需要的是自我調節力
作者: 李林淑 이임숙 譯者: 胡椒筒
(圖/大樹林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自我調節力是指為了達成目標,自己制定計畫,並且能夠克服外界的妨礙因素,調節自己的情緒付諸行動的能力。俄羅斯的心理學家李夫.維高斯基認為,自我調節力是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目標且能集中注意力、持續行動的能力。

簡而言之,自我調節力就是根據情況調節情緒,適應世界的能力。從小具備自我調節力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也能持續學習和發展。那麼具備自我調節力的孩子在4至7歲期間會是什麼樣子呢?

一個孩子在畫畫,另一個孩子走過來提議一起玩球。孩子想了想,回答說:「我想先畫完畫再玩球。你先去玩別的玩具,等我一下好嗎?」

這個孩子沒有停下畫筆,還教朋友先去玩別的玩具等自己,控制了周圍的情況。當然,在說出這句話以前,孩子也猶豫了一下。在想要達成畫完畫的目標以前,出現了妨礙自己的因素,而且這個妨礙因素很誘人,但孩子沒有動搖目標。孩子想了想如何可以做到這兩件事,既可以完成自己的目標,同時又能和朋友玩球。由此可見,這個孩子具備了控制周圍狀況的能力。

這個孩子發揮自我調節力的過程如下:
第一,自我調節是設定目標,找出能夠實現目標的方法並付之行動。
第二,自我調節是調節情緒,調節情緒與控制想法緊密相連。

由此可見,自我調節力是指調節情緒和想法,進而左右行動,能夠在社會狀況下調節身心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為了目標延遲滿足,即使沒有外部因素影響也可以持續行動。自我調節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最終會成為提高認知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影響學業和社交的重要能力。

學者們將「認知調節、情感調節、行動調節、動機調節」定義為構成自我認知能力的四大要素。調節自己的情緒,且在眾多的想法中做出明智的選擇,與此同時做出正確的行動,並對該行動作出評價。調節對於學習的負面情緒,整理出學習的目的和動機,以及更有效的學習方法,然後以此為基礎付出行動。經歷這樣的過程以後,可以確認:不具備自我調節力的孩子,肯定會在情緒、認知和行動上遇到困難。

4至7歲的孩子開始學習時,比起思考選擇什麼教具、使用什麼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具備自我調節力。

──摘自:《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啟蒙4~7歲孩子黃金成長期的75種實踐法》大樹林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父母教導孩子學習需要很多種能力。看似需要很多能力,但其實可以整理出5種核心能力。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應該具備的5種能力。
  • 最終,要想解決「如何學習」的問題,父母就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想法。提示和引導孩子走上自發、主導、有趣和高效的學習之路,正是4至7歲孩子的父母應該扮演的重要角色。
  • 在教育4至7歲的孩子時,有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在教孩子學習時,必須要守護「兒童人權」。
  • 在幼兒教育中,玩遊戲被定義為既是「最棒的教育教具」,同時也是「發展心理特徵基礎的最佳教育方法」。
  •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另一種培養綜合知識的最佳方法—閱讀。正如前面多次提到的,累積背景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閱讀可以幫助我們間接的體驗各種故事,並且學習到知識。
  • 注意力是指能夠集中精力和做出選擇的重要能力,是讓孩子集中能量解決問題的認知過程,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所須的先決條件,也是學習時有效集中精力所需的認知能力。即使現在孩子的注意力不足,但只要透過適當的認知訓練就可以提高,所以無需過於擔心。
  • 開始學習的前提條件是注意力。在注意力不足的情況下學習,就好比在用沙子堆城堡。因此在4至7歲期間,比起學習國語、數學和英語,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