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市井有名醫 能為皇族治頑疾

文/顏雯
中藥摻硃砂造成鉛中毒事件引起民眾擔憂,但衛福部中醫藥司表明此為個案。應如何安心使用中藥?(Shutterstock)
中國古代的名醫,其藥到病除的妙術不僅惠澤了一方百姓,在機緣巧合下也曾為深宮中的皇族排憂解難。(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971
【字號】    
   標籤: tags:

在中國古代,令人大開眼界的神奇醫術似乎無所不在。無論是深居在鄉野村頭,還是在市井街巷中一走一過,總能遇到家有仙方、能祕製良藥的民間大夫。他們的醫術或經由高人傳授,或經由祖輩代代繼承,其藥到病除的妙術不僅惠澤了一方百姓,在機緣巧合下也曾為深宮中的皇族排憂解難。

宋代高宗皇帝曾說:非怪證無以顯奇效,非奇效無以著神功。或許,皇族突發的怪疾、經年難治的頑疾,也終究是為了讓那些隱於民間的醫者脫穎而出,讓中醫深邃的文化再次顯現出其絢爛奪目的光華。

鄞縣名醫臧中立治好了皇后的重病

據《寧波府志》所載,北宋時有個醫生名叫臧中立,字定民。他原是毗陵(今江蘇常州)人,元豐年間搬到了鄞縣(今浙江寧波)。因他醫術神妙,在當地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家每天都被前來問診求藥的人擠得水泄不通。

崇寧年間,王皇后突然得了重病,御醫們治了很久都不見好。徽宗得知後,立刻命人去各地徵召醫術高明的大夫。鄞縣衙門舉薦了臧中立,皇帝便請他入宮。

進京面聖那天,他只穿著一身布衣、一雙草鞋就來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先請他去皇后的宮中診脈,他出來後回稟道:「皇后娘娘是因為頻繁地上吐下瀉,導致脾臟十分虛弱,我打算用牡荊的葉子入藥。若娘娘服用後,能好好睡上一覺,也就無礙了。」皇帝聽後不再多問,命下人照他的話去做。後半夜,皇后醒了,她覺得胃裡舒服多了,還叫人給她熬粥喝。後來,沒出一個月就痊癒了。

徽宗很欣慰,命人將臧中立一路送回家鄉,還下撥銀兩給他在縣裡建了一座宅院。皇后也為此宅院親筆題了字,當地人覺得甚是榮耀,於是將那裡的街坊命名為「迎鳳坊」。

臨安名醫嚴防禦治好了皇帝的頑疾

南宋高宗和孝宗這兩位皇帝,雖不是親生父子,卻是出了名的父慈子孝,連當時流傳於民間的《船窗夜話》上都記載著一段高宗舐犢情深的故事。

孝宗在位時,有一次得了痢疾,御醫們在一起開方、配藥,可怎麼也治不好。高宗憂心忡忡,決定在民間各處尋找能治痢疾的大夫。

那時,臨安城有間門臉並不起眼的小藥鋪,裡面有位大夫名叫嚴防禦,他最擅長的就是治療痢疾。這天,高宗看完孝宗,在回德壽宮的路上突然注意到這間藥鋪。他立刻派身邊的人去打聽。嚴防禦告訴那人:「我這裡就是專治痢疾的。」高宗一聽很高興,便傳旨讓他去給孝宗診治。

他見到孝宗後,向御醫們詢問了一下病情。高宗問他,是否知道這病是因何而起。他回答:「恐怕是因為食用了過量的湖蟹所致。」高宗又讓他給孝宗把脈,然後他回稟道:「這是冷痢,只要將新米和藕節放在一起研磨成細粉,再用熱酒服下即可。」高宗命人照做,而孝宗果然在服用了幾次後就痊癒了。

這神奇的方子令高宗讚歎不已,他將一支御醫們常用來研磨藥材的金杵臼賜給了嚴防禦,還授予了他官職。後來,臨安城的這家藥鋪一直被人們稱為「金杵臼嚴防禦家」,在當地頗負盛名。

婺源名醫江嚞治好了公主的小產

據《婺源縣誌》所載,南宋時,有個醫生名叫江嚞(古同「哲」),字明遠。他給人看病時,往往只開一劑藥,就能把病治好,於是來找他看病的人總是絡繹不絕。

有一年,當地爆發了時疫,染疫者不計其數。當時,縣令最小的兒子夢到了掌管瘟疫的神靈,告訴他:「來日遇到江先生,我將恭敬地迴避,得病的人都會好起來。」後來,果然是江嚞,依然只用了一劑藥,就將染疫的病人全都治好了。

理宗皇帝在位時,有一次,突然一病不起了,御醫們也都束手無策。左丞相范鍾向皇帝舉薦了江嚞,理宗答應一試。他入宮後,只進了兩次藥,就把皇帝的病給治好了。

理宗對他的醫術大為讚賞,要封他為御醫,可他無心官位,不想入宮。於是,理宗就讓他在朝廷開辦的臨安惠民藥局裡當差,以便能用超凡的醫術造福百姓。最終,他同意了。

一天,江嚞行至城東的古水旁,看到一棵樹上的鳥巢在不停地抖動,眼看著就要掉下來了。這時,有人爬到樹上,發現鳥巢裡有兩枚鸛鳥蛋,正要將其拿走,江嚞走上前,從那人手裡買了過來。等那人走後,他發現鳥蛋上有輕微的裂痕,便又小心翼翼地把蛋放回到鳥巢中,確認鳥巢沒問題,才放心地離開。過了一個月,兩隻雛鳥破殼而出。

沒過多久,鸛鳥們也長大了。有一天,它們銜著一根樹枝,往惠民藥局的方向飛去。當時,江嚞正在藥局的院子裡,一抬頭就看到兩隻鸛鳥將一根樹枝遺落了下來。他撿起樹枝,發現上面有紅藤纏繞著,根葉看起來很有光澤。於是,他就把樹枝栽在了花盆裡。

後來,理宗最疼愛的周漢國公主多次小產。江嚞就以那樹枝的紅藤做藥引,將公主的病完全治好了。有人說,那根紅藤正是鸛鳥媽媽當年用來纏繞破裂的鳥蛋所用。

作為藥局的一名普通醫員,江嚞造福臨安百姓長達十年之久。他奏請歸田時,皇帝將他家鄉的一座大宅子賜給了他,以便他安度晚年。

溫州名醫戴煨治好了太后的怪疾

據《溫州府志》所載,南宋有位懂醫術的官員名叫戴煨(號復庵),當時在臨安府衙任知錄一職。度宗在位時,謝太后曾得過一次怪病:她的舌頭伸出來後,就不能收回去了。有人向朝廷舉薦了戴煨,隨後他便入宮給太后診治。他只在太后的舌頭上敷了一些藥,很快症狀就消失了。太后很高興,得知他是前朝名臣戴溪的孫子,便親自做媒,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他。

後來,他棄官學道,遇到一位異人將一種能上入天宮、下入地府的祕術傳給了他。一天,他走在衢州街頭,一位手持文書的官員迎面走來。他告訴戴煨,冥府要請他去擔任一段時間的判官。當他完成了判官的工作,打算離開時,突然想起之前那官員手裡拿著的文書。他要來一看,發現那上面寫的正是溫州一帶即刻要發生的火災情況。沒過多久,當地果然起了一場大火。除了戴煨家,城裡竟無一家能倖免。◇

參考資料:《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 在中國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製作出功能顯著或療效神奇的藥丸。這與他們掌握的祕術,尤其是修煉出的神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世間雲遊時,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頗有悟性的人,他們就會拿出這樣的藥丸,目的是讓人能有所了悟,從而促成修煉的機緣,踏上返本歸真之路。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有關異人的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並不少見。他們一般隱居在山野之中修煉著出世之道。到一定層次後,便具備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於某種異能異術。當機緣成熟時,他們會出山尋找有德之士,比如懷有大慈惻隱之心的行醫者,將能治病救人的祕術或法術傳給他們,使之得以善用,並讓世人也能福蔭並感恩於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質。(Shutterstock)
    古代醫者多以救人性命為重,甚少有拿醫藥當牟利手段的。為窮苦的病人出義診,動輒還施金、贈藥的醫生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代中國民間大夫對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
  • 明代的許多御醫的一生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因帝王愛重而在醫官的最高品階上連任了好幾朝;有的敢直言進諫,勸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則與帝王暢談養生之道,讓其清心寡慾、保養正氣。這些御醫都是品性高潔之人,醫術更是不同凡響。他們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還能通過診脈預測出其福禍吉凶。
  • 他們深知,煉就醫術之前,先要領悟醫道。心中有道,望、聞、問、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於病痛疾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