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超凡尉遲敬德 明辨大是大非 不離不棄糟糠之妻

作者:允嘉徽
清殿藏本尉遲敬德像。(公有領域/大紀元後製)
font print 人氣: 43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名列凌煙閣功臣的尉遲敬德武勇超凡,進出敵陣重圍,往返自如,而且他是能明辨大是大非、擇善固執的人。

隋朝大業末年,他從軍於高陽,討捕群賊,武勇超凡。他使長槍非常了得,且善於避開敵人長槍的密集攻擊,又能奪下敵人長槍上的矛頭,還刺對方,進出敵陣重圍,往返自如。

良將擇主而事

隋末,地方割據勢力劉武周冒起。隋朝亡,尉遲敬德入劉武周旗下為偏將,與宋金剛受遣南侵。尉遲敬德攻陷晉、澮二州;另一方,宋金剛戰敗,奔到突厥之地逃生。尉遲敬德接管他的餘眾,防守介休城。秦王李世民派遣任城王道宗和宇文士及前往曉諭勸降。尉遲敬德和尋相打開介休城投降。秦王大悅,以曲水宴款待他,並任他為右一府統軍。接著,尉遲敬德隨從秦王前進東都洛陽襲擊王世充。

不久,劉武周手下的降將尋相等多人叛逃。秦王的將領都懷疑尉遲敬德必定和他們一樣會反叛,就把他囚禁在軍中。

當時,行臺左僕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都向秦王建言:「敬德才歸順我朝,情感和心志未定。這人非常勇健,既然忠誠被懷疑,又長時間遭禁錮,必定會心生怨恨。我們把他留在這裡到時可能會後悔不及,請立即將他殺了為好。」

秦王說:「吾所見不同。敬德若有反叛之計,何需等到尋相背叛之後再行動?」

秦王立即下令釋放敬德,並引他入內室,賜他金寶,說道:「大丈夫以意氣相許,請勿因小疑而介意。寡人絕不會聽信讒言殘害忠良,公當體會我的心情。你如果有離去的打算,當下這些金寶可以資助你,也表達寡人對你這段時間共事的情誼。」

但是尉遲敬德並沒有離去。不多久,他跟從秦王到榆窠打獵,遭遇王世充領著數萬步騎前來襲擊。王世充手下勇將單雄信率領騎兵直奔秦王跟前。敬德躍上馬大呼一聲,舉長矛橫刺雄信,對方應聲墜馬倒地。這讓其他一幫賊徒退後不敢向前直衝。

敬德保護著秦王衝出敵圍。然後,他率領騎兵與世充交戰,幾次交手後,敵人大敗,潰不成軍。偽將陳智略被俘,繳獲排槊(長槍)兵六千人。

秦王對敬德說:「最近眾人都信誓旦旦地說公一定會叛變,天意開導我,讓寡人獨自保有清明的判斷。沒想到你的回報如此之快!」秦王深知敬德的忠勇,特賜一篋金銀給他。從此以後,對他的寵遇日益加深。

尉遲敬德殿前奪槊。(公有領域)

忠心無貳  堅拒利誘

建成和元吉將謀害秦王,送密信給敬德,還附贈了滿滿一車子金銀器物,試圖引誘他參與謀害計劃。敬德婉拒道:「敬德出身卑微,曾遭逢隋朝滅亡,天下大亂,流竄失所,長期淪為背叛者的下屬,罪行難赦。因為秦王的恩德,讓我重生,今又侍奉秦王府中,應當以身報恩。在殿下面前,敬德無功,不敢妄受重賜。若是私下答應殿下,那就是二心人,為利而忘卻忠誠,於殿下又有何用?」

建成勃然大怒,從此斷絕了聯繫,並想將他除之而後快。

面臨死亡威脅  坦然無畏

敬德隨後將這事稟告秦王。秦王說:「公的心志如山嶽般堅定,即便有黃金柱高達北斗(星),寡人知道你的心意不會動搖。接受他們送來的東西吧,無需擔心。如果不這樣做,恐怕您的身家性命將會不保。而且了解對方的陰謀,也是明智之策。」

元吉等人對敬德心懷怨恨,派遣了壯士前去刺殺他。敬德事先知曉了他們的計劃,於是敞開大門,平靜地躺在床上。刺客頻繁來到他的院子,見到大門敞開,卻終究不敢入內。

元吉於是向高祖中傷敬德,把他關進監獄訊問,準備處死他。秦王一直為敬德請命,使他獲得了釋放。

力勸秦王以社稷為重

當時隱太子建成和元吉都覬覦帝位,想除去深孚眾望的秦王。建成對元吉說:「秦府中的智略之士,只有房玄齡和杜如晦讓人忌憚。」他們就在唐高祖面前中傷兩人,把他們逐出秦王府。

秦王的謀策心腹唯有長孫無忌還在府中。尉遲敬德等和長孫無忌以及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車騎將軍三水人侯君集等人日夜勸秦王要誅殺建成和元吉。但是秦王猶豫未決。

另一邊,建成已經採取積極行動。他向高祖推薦元吉取代世民督軍北征,並要求令秦王府中的精銳勇將尉遲敬德等等全部偕行。建成與元吉祕密策劃暗中坑殺他們,並藉送別之機加害秦王,要把秦王府中人一網打盡。

率更丞王晊得知他們的密謀,密告了秦王。秦王轉告了長孫無忌等人。無忌等人勸世民先發制人。世民嘆道:「骨肉相殘,是古今的大惡事。我心中明白禍在朝夕,我打算等到事發再討伐那些不義之輩,這樣就合情合理了!」

敬德說:「俗世之人,誰不怕死!當今眾人都願意放下生死奉大王,這是天授之機。災禍可能隨時降臨,而大王仍安然不以為憂。大王縱使無視自身的生死,能不顧宗廟社稷的命脈傳承嗎!大王若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將投身江湖草澤,再也不能侍奉大王左右受人殺戮!」

長孫無忌也說:「若不聽敬德之言,事情就要失敗了。敬德等必然不歸大王,無忌將相隨離去,不能再侍奉大王了!」敬德和無忌故意說自己將要出逃的話以激秦王速發行動。

秦王說:「吾所說的話也不是毫無可用,公請重新合圖計劃。」敬德說:「大王當下處事有疑,非智也;臨難不決,非勇也。」

在敬德和秦王府輔臣的極力建言下,秦王終於下定決心採取行動,以護衛社稷為重!

秦王繼位為唐太宗,貞觀元年,拜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賜爵吳國公,並實封他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四人千三百戶的食祿。貞觀十一年改封為鄂國公。

刀劍箭鏃下的倖存之軀

後來,太宗曾在聊天中對敬德說:「有人說卿反叛,他們為何這樣說呢?」

敬德回答道:「陛下,臣確實是反叛了劉武周!後來,臣隨陛下征戰四方,身經百戰,現在還活著的是戰場上刀劍箭鏃下的倖存之軀。如今天下已經安定了,怎麼反而還懷疑臣會反叛呢?」說完,他解下衣服投在地上,露出身上的累累傷疤。

秦王為此流下了眼淚,說:「卿請把衣服穿上,朕不懷疑你,所以才會跟你說這些話,何必生氣呢!」

愛惜糟糠之妻

一次,太宗對敬德說:「朕要將女兒許配與卿為妻,不知卿意下如何?」

敬德叩頭辭謝說道:「臣妻雖然卑陋低賤,但是長久以來跟隨著臣,同貧賤,共患難。臣雖然沒有學問,但曾聽過古人的話說富貴不易妻。臣願以古人為榜樣,不離棄糟糠之妻。」

太宗雖然賜婚不成,然而敬德謹守夫妻恩義更是深得太宗嘉許。敬德在高宗之朝去世,諡號「忠武」。尉遲敬德的後代子孫歷經千餘年仍然富貴昌盛,足證上天將善報回饋給重義之人,絲毫不爽。

資料來源:《舊唐書‧卷六十八‧列傳第十八》《資治通鑑‧卷四十》《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五》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飛早期從軍抗金,雖然職位低微,卻憑藉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將宗澤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澤,卻不贊同他的作戰方式:「你的勇敢機智和才能武藝,遠超古代的良將。但是你喜好野戰,不是萬全之計啊。」岳飛的回答,卻有著過人的智慧。
  • 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末年,中國最著名的抗金名將岳飛,誕生在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一戶農家。他祖上世代務農,父母過著清苦的日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家庭,卻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 弓箭在古代生活中,既是儒家「六藝」中的必修課,更是戰場上殺傷力極強的兵器。因而,無論文人還是武人,射箭都是一項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人們也用「百步穿楊」「箭不虛發」等辭藻讚美神乎其技的射箭技術。
  • 朱勃二十歲當縣令。過了二十年,馬援當將軍,朱勃還是縣令。不過,兩家人關係一直很好。及至馬家遭冤,正是這位平凡的老朋友,第一個站出來說話。到底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當然,也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做得到。
  • 初唐武功赫赫,高宗時唐軍開疆拓土,先後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版圖達到唐朝之最。風雲際會的時代,正是英雄大顯身手的舞台。由太宗慧眼擢拔的白袍勇士薛仁貴,也在此時正式開啟他建功立業的征途。
  • 貞觀治世中,絳州龍門、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種田為生的小伙子。他有武功、善騎射,卻無力改變貧賤的生活。於是,他想到一個「捷徑」:遷祖墳,改風水。
  • 岳飛坐鎮江西、湖北一帶,籌劃北上收復中原的抗金事業,牛皋有幸調任到岳飛帳下,成為岳家軍中「神武軍」的一位統領。當牛皋加盟岳家軍時,史書特別提到「飛甚喜」。看來岳飛對牛皋的本領非常欣賞,說不定已經等待他多時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