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國際要聞

蓄意?意外?芬蘭稱中國船前錨致管道受損

2023年10月24日,在位於芬蘭萬塔(Vantaa)的國家調查局(NBI)總部,(從左至右)芬蘭海軍指揮官托尼‧尤特西亞(Toni Joutsia)、芬蘭邊防衛隊中校馬庫斯‧帕利亞卡(Markus Paljakka)、NBI偵查員里斯托‧洛希(Risto Lohi)和NBI局長羅賓‧拉多特(Robin Lardot)出席了關於10月8日連接芬蘭和愛沙尼亞的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Balticconnector可能遭到襲擊事件調查聯合新聞發布會。屏幕上顯示的是芬蘭邊防衛隊拍攝的中國貨船「新新北極熊號」(Newnew Polar Bear) 照片。事發時,該船正在受損管道附近行駛。(Heikki Saukkomaa/Lehtikuva/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3年10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芬蘭警方週二(10月24日)表示,本月早些時候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受損據信是由一艘中國船在海底拖動大錨造成的,但對於這是意外所致還是故意所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調查人員表示,他們現在已從10月8日管道破裂所在的海底位置打撈出一根被遺棄的錨,正在調查它是否來自備受關注的中國貨櫃船「新新北極熊號」(NewNew Polar Bear)。

警方先前曾表示,連接芬蘭和愛沙尼亞的「波羅的海連接管」(Balticconnector)海底天然氣管道和兩條波羅的海電信電纜受損是由外部機械力造成的,正在調查這是一起蓄意破壞案件還是意外事故。

警方稱,點查人員在海底看到了一條明顯的拖曳痕跡,延伸數十英里一直到管道破裂的地方,並且錨就位於管道受損點之後。

他們補充說,錨已經部分(兩個尖刺之一)斷裂。

芬蘭國家調查局(NBI)局長羅賓‧拉多特(Robin Lardot)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對這一事件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接下來的問題是,這是否是故意、疏忽或航海技術不佳所致。」他補充道,「這就是我們要調查所發生事件是否存在動機的地方。」

國調局上週五(10月20日)表示,他們的調查重點是懸掛香港旗幟的「新新北極熊號」貨櫃船,該船在受損時曾行駛在管道和電纜上方。

國調局週二表示,他們已經確定「新新北極熊號」確實少了一個前錨,並表示他們曾試圖聯繫該船,詢問其消失不見的前錨是否就是在芬蘭灣打撈上來的那個,但沒有成功。

中共週一(10月23日)呼籲對管道損壞事件進行「客觀、公正、專業」的調查。

這一事件發生後,芬蘭管道天然氣供應量受到影響。同時,北約加強了在波羅的海的巡邏。

2022年9月,連接德國和俄羅斯的更大的北溪管道因爆炸而受損,當局稱這是蓄意破壞所致,但目前尚不清楚誰是幕後黑手。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