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發揚傳統道德 國寶級陶藝家堅持走自己的路

國寶級陶藝家蔡榮祐。(彭秋燕/大紀元)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3年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秋燕台灣南投報導)在秋高氣爽的九月天,由百年歷史建築改建的台中市中央書局洋溢著濃濃的藝文氣息!為傳承本土文化,中央書局策劃「故土容顏」陶作職人展,邀請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台中霧峰在地國寶級陶藝家蔡榮祐與家族成員聯手,展出圓滿、憨厚、包容等13項系列作品。

一走進展廳,瞥見展櫃上的陶藝散發著內斂溫潤的質感與剛柔交融的釉彩光華,格外引人注目。蔡榮祐投入陶藝創作至今超過47年,獲獎無數,是唯一同時獲頒文化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家工藝成就獎」及新北市陶藝獎「陶藝成就獎」的陶藝家。

陶藝半成品。
陶藝半成品。(彭秋燕/大紀元)
各種造型的陶器與收藏。
各種造型的陶器與收藏。(彭秋燕/大紀元)
中央書局策劃「故土容顏」陶作職人展,邀請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台中霧峰在地國寶級陶藝家蔡榮祐與家族成員聯手,展出圓滿、憨厚、包容等13項系列作品。
中央書局策劃「故土容顏」陶作職人展,邀請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台中霧峰在地國寶級陶藝家蔡榮祐與家族成員聯手,展出圓滿、憨厚、包容等13項系列作品。(彭秋燕/大紀元)

與陶藝結下不解之緣

時間回到1944年,蔡榮祐出生在臺中霧峰本堂村的一個佃農家庭,從小對繪畫懷抱著濃厚興趣,長大後原本從事印刷廠工作,後來因病失業便決心走向美術。或許是天份使然,1966年他跟隨侯壽峰學習膠彩畫技巧,2年後隨即獲得「臺陽美展」的「峰山獎」。但是因為父親的催促,蔡榮祐被迫放棄夢想的追逐。

然而一切冥冥之中似有定數。1975年,待業家中的蔡榮祐,為了協助侄兒佈置結婚新房,因此認識了製作陶器提供拍賣的楊連科,於是向他請益簡易的陶器製作。及至1976年,他更北上拜師學藝,投靠在邱煥堂與林葆家兩位教授的門下學習,自此與陶藝結下不解之緣。

在人生的轉折點上毅然投入陶藝領域,蔡榮祐在學陶第二年起,連續4年作品入選義大利國際現代陶藝展,並首開台灣陶藝家在專業畫廊舉辦個展的先例,奠定了今日他在台灣陶藝界的地位。此外,他還與台灣茶界大老聯手設計茶具,最後這套茶具因為兼顧精緻工藝與方便實用,受到不少愛好品茗者的使用,也被故宮典藏。

作品借物寫情蘊含人生道理

「藝術是生活態度的一種展現。」有虔誠信仰的蔡榮祐在一次茶敘中突來靈感,以日常生活體悟為主題創作。他舉例說,「圓滿

」就是碰到任何事情不能要求別人全部聽任於你,而是要圓融一點,退一步海闊天空。還有做人要「憨厚」一點,不能太奸滑。一些再平凡不過的人生道理,透過他借物寫情的詮釋,使人得到一種更具體、更親切的警示作用。

而陶器製作是泥土和清水的凝合,加以釉料與烈火的昇華。在製陶的過程,蔡榮祐加入了新竹北埔鄉的原礦土,目的在燒出的一點一點鐵灰色使作品呈現歲月斑駁的美感。還有為了讓坯體的水分燒掉,坯體在自然環境乾燥後要經過800度的素燒。而釉料的使用也是重要的一環,最後上過釉料的坯體必須經過1,250的高溫煉燒。

對故鄉泥土的眷戀與釉藥的鑽研是蔡榮祐多年創作的堅持,至今他已研究出千萬種的釉料組合。他自豪地說,「

變化太多太多太多,我們用釉的變化非常豐富。」所以端視他的作品,有的釉色搭配顯得華美奪目,有的藉由不同釉彩形成江河氾濫的氣勢。他都能將那獨特的無光釉發揮得淋漓盡致。

蔡榮祐透露說,顏色的決定在於燒窯的過程,各種釉噴出來的效果需要調配。他將釉料歸類為三大類,一個是基本款,一個是耐高溫的,再一個是降低溫的。配方試後,如果沒熟就把耐火的拿掉一些、助熔的加進一點;如果太稀薄則加多一點材料,以此原則慢慢調配。

創作堅持走自己的路

蔡榮祐表示,傳統與現代的差別只在時間軸的遠近,藝術家會因為文化的涵養而豐富自己的作品,但他不仿古、不重複別人的創作。「創作是你先想好,然後用你熟練的技巧、熟悉的材料去把它完成,這才是創作。」他的創作不是靠感覺、靠巧合,而是靠經驗的累積,所以從理想到實踐往往是一趟漫長的過程。

「六年磨一劍 」,蔡榮祐整整花了6年的時間完成「包容 」作品。他表示,在一次參觀學生窯場的機會看到燒窯用的耐火材料上面覆蓋一層熔點較低的宜興土,「軟硬結合 」給他帶來新的靈感,因此他以白雲土創作,過程中曾因泥土的膨脹係數差距大而失敗,但是他仍堅持不懈最終克服困難。

「一件作品要先有一個構想再配合熟練的技巧去完成,所以功夫也很重要。」蔡榮祐以過來人的口吻說道。例如他的另一系列「憨厚

」作品,考量到「陶瓷怎麼做都是薄薄的,難道不能把它做得厚一點嗎?」樸實的造型靈感來自其收藏的民俗文物—石臼,蔡榮祐逐漸開發雙層套胚技術,包含四個胚和兩個胚,然後在乾硬適當的時候組合起來。

各種造型的陶器與收藏,由圓而方,由長而扁,在他的「廣達藝苑」工作室,隨處可見琳瑯滿目,蔡榮祐對於美學有其獨到的眼光。喜歡賞玩石頭的他,曾經在埃及金字塔撿到一顆石頭把它帶回家
。「被我踢到,它在那裏等我不知等幾萬年了。 」玩石人充分珍惜與石相遇的緣分。而珍貴的是,他還收藏幾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 。

藝術家用雙手賦予泥土新的生命,期盼引起共鳴與迴盪。藝術傳給人的目的是使人在追求純善純美的過程中得到生命的升華,如果一個擁有高尚道德的人,憑藉對神的虔誠信仰,使其作品傳遞著善良、正義、美好和希望,對本人和觀賞者都是有益的。

責任編輯:筱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