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佛賜棟梁?跨海而來的巨木

文/宋寶藍
font print 人氣: 8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一根明朝的梁木在海上沉浮了二百多年,一現身就有了用武之地。就在寺院重建,唯獨缺少一根棟梁之時,巨大的梁木竟跨海而來。這些天衣無縫的巧合,是否也是冥冥之中神佛法力的體現?

玄妙觀的浮海梁柱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一天,空中陣陣霹靂,雷電擊中了蘇州的玄妙觀。觀中的大殿西北方有一根柱子,已不堪重負,隨時都有傾倒的危險,情況甚是危急。然而,眾人選遍東、西兩邊匯集的木材,都沒有找到適合的大木來取代那根大柱子。

同年冬天,常熟福山口外的一艘漁舟在水中遇到一個巨大的漂浮物,仔細一看是一根巨木,於是打算牽往江北售賣。但半途遭到風阻,只好回返。之後再次前往,仍舊如此。漁民覺得很奇異,於是把巨木拖曳入港,一路走來風水皆順,一直抵達縣城東門外,停泊於港橋。巨木一事傳遍地方,百姓觀者如堵。

這根巨木胸圍約有兩圍半(一圍:指張開兩隻手臂合抱的長度),上面長滿了青綠的水苔,木梢上刊有「崇禎三年」四字(1630年)。其中,「禎」「年」兩字甚是分明,「崇」「三」兩字比較模糊。

蘇城人聽說後,出錢數十千買下了這根巨木,玄妙觀因此得以修繕了大殿,直到道光朝官員梁章鉅(1775年─1849年)於1848年記錄此事時,那根巨木支撐著大殿,歷久未壞。

天生巨材,上面鐫刻著前代年號,當初當然是因品質極佳才入選,但是選而未用,經歷了二百年之久,一直浮沉於汪洋浩渺之中,都沒有被人發現。而當玄妙觀急需用巨木時,這根前朝木材竟然就現身在漁船面前。巨木一現身,就有了用武之地。這不得不說是天意。

大慈寺的跨海梁木

常熟縣北行三十六里處的福山鎮海濱,有一座寺院名曰大慈寺。寺中的轉藏殿修建得很宏偉壯觀,四方的善信之士都很樂於到寺中焚香禮佛。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甲寅年),寺中的轉藏殿毀於一場大火。一直到了隆慶年間,有僧人四處募化,得以重建大殿,並改殿額曰「西方」。重建大殿,一切就緒,唯獨還缺少一根正梁大木。

有一位善良的居民葛甲聽說此事後,就準備駕船前往郡城購買梁木,以贈予寺院。天剛拂曉時,葛甲忽然看見海口一根巨木漂浮而來。他一看木材竟是香楠,屬於上好的棟梁佳材。於是讓人拖吊起來。他趕忙召來工匠計算木材尺寸,正好契合大殿所需的長度。轉藏殿得以成功重建。

完工之日,不論僧俗大眾,不論老少都來到大慈寺,仰觀這根巨大的正梁木,人們稱之為「跨海梁」,感歎佛力廣大,濟人所需,崇信神佛之風也因而盛行。

事據《浪跡續談》卷七,《獪園四》卷六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 廉廣畫了一隻大鳥。畫完後,試著呼叱,大鳥果然展翅欲飛,於是廉廣乘上大鳥飛出牢獄,大鳥載著廉廣一直飛到泰山頂上才落下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再連破二陣之後遼軍對接近宋軍大本營的各陣加強兵力防守,對此穆桂英及楊宗保又找來將士們商議後續破陣對策,各路將士到齊後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後台徐徐走來,正是本臥病在床的楊延昭。
  •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忽有兩虎驟然奔至,狼群嚇得四散奔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