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7月28日訊】幾年前看到旅居美國的阿陀一篇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驚心動魄的南中國知青偷渡潮》一文,該文寫得深入細緻,氣勢恢宏,且數據清晰,把當年的知青偷渡重現眼前。作者不是卒友,但能寫出如此佳作,可見其寫作功力深厚。但一篇好文有時也會有爭議的地方。我個人與作者有不同的意見不吐不快,因此在這裡提出來,讓大家討論一下。
阿陀文:「逃港知青從來不是英雄,他們只是社會底層的『卑賤者』,他們的行為那怕再勇敢,多數人的動機也只是追求個人幸福。他們和劉文學,向秀麗,焦裕祿,雷鋒,郭鳳蓮,歐陽海,金訓華,李雙雙,江水英這些和知青同時代被體制宣傳樹立起來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典型』有天壤之別。逃港知青從來不是英雄,他們只是一些平平凡凡的老百姓,他們那怕觀念再超前,也遠遠達不到林昭,遇羅克,楊㬢光,顧准等思想者的深度和高度,何況他們中多數人的動機也只是追求個人幸福。」
對這一段我有不同的看法,逃港知青以下簡稱「卒友」,為何不是英雄?首先我們要知道何為英雄?要合乎什麼資格才稱得上英雄?我認為具備以下兩條件就可稱雄:一是所作所為是為天下黎民百姓;二就是具有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敢上刀山下火海。如果還具有第三個條件就是有大智慧,不是愚蠢莽夫,那就更是大英雄,真英雄。
距今二千二百年前,中華大地出了二位被後世傳頌的千古人物,那就是荊柯與項羽,二人都是為了天下百姓,荊柯明知此去前途凶險,有去冇回,但為了天下蒼生,仍然負起了刺殺秦王重任。在易水河邊對送別的燕太子丹高歌一曲,「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生離死別的場景多麼的悲壯,多麼的慷慨激昂。後世人不會因他心中也想留芳千古,萬世傳頌而否定他是鋤強扶弱的大英雄。
至於項羽也是為了天下蒼生而起兵反秦。他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過河後破釜沉舟,憑藉一股勇氣大破二十萬秦軍,結束了暴秦的統治。後世的人對這個西楚霸王不因他在後來的楚漢爭雄中落敗於烏江自刎,而否定他在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有很多種,有大英雄,真英雄,草莽英雄,民族英雄,近世還有抗日英雄,黨國英雄,內戰英雄,革命英雄等。至於阿陀兄提出的從劉文學到江水英等一串名字,我還可以提供一些,如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王傑等,這些人的事跡不管真假,但都在死後被宣傳為英雄,但他們的死為的是天下蒼生麼?現在看來他們是被黨所宣傳,為黨的利益多於為天下蒼生,故他們只能算是黨國英雄,抗美援朝英雄和革命英雄。
至於林昭與遇羅克等,我承認我們的思想不在同一高度。在謬誤過時空洞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方面,他們的確是比我們高出很多,但他們在現代的人權,自由和法制的觀念又不如我們。如被宰的鷄,死前還會撲騰幾下,但他們卻都缺乏反抗精神,任由宰割。而卒友則聰明得多,形勢不利還會逃。寫至此,我忽發奇想,林、遇等幾位思想大家,如果當年生活在廣州,對港澳情況有所了解,說不定會和倪匡先生一樣,成為卒友中的先行者。
那卒友算不算英雄?那就要和上述三個條件比一比,首先卒友這個龐大的群體,自然什麼理由都有,有的是為了個人前途,有的為了過幸福的生活,更有受到政治迫害,各有各的原因,我們不能以其出發點不同而否定卒友的資格,而要看他們對社會的影響與效益而言。卒友大規模的逃港,終於把專制獨裁的鐵籠撐開了一道縫,讓經濟開放改革的春風能吹進神州大地,造就了今日的人民能過上較好的生活。
既然卒友的行為功在家國,利在黎民,那就有資格了。其次就是每個卒友在出發之前就已知道他們此行或會失敗,但仍有信心祈求成功。卒友知道他們要上高山,下冰海,會面對狼狗和子彈,要面對軍警和管教,但卒友全然無懼。他們出發前充滿豪情壯志,視死如歸,不到香港誓不還,你說英雄不英雄!
卒友們更有大智慧,他們當時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沒有揭竿而起,以暴易暴,他們認為使用暴力,造反的拳頭何時才能砸進中南海,受傷害最深的還是自己,因為拳頭首先面對的積極分子、街八、老二,即今天的紅粉、五毛、城管都是普通老百姓,有的還是自己的親人。面對暴政,卒友選擇了最溫和最聰明的做法,以雙腳向暴政說不。三個條件都有具備,我認為夠格了!
今天所有的卒友,無論是來港幾十年都混不出個人樣的窮卒,或是腰纏萬貫的富卒,大家都很厚道謙卑,沒有人說自己是英雄。但若否定說卒友不是英雄,是一群為了過幸福生活的,為了個人前途利益的自私鬼,則我覺得有點不厚道了,心裡有點戚戚然。當年卒友被認為是「投敵叛國」,後來改為「非法探親」,現在最新說法則是「祕密赴港就業」,不知是誰說的「歴史是由勝利者寫的」。
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時代,勝利者固然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隨意改寫歴史,但今天資訊這麼發達,事實就是事實,統治者已不能隨意更改,更何況民主與獨栽誰是最後的勝出者?我相信歴史終將會被還原,到時卒友是時代的英雄這角色會被重新肯定,因為如果沒有我們這些卒友不怕山高路遠,風急浪高的偷渡去改寫自己的命運,我們這一代就要交白卷了。
今上喜愛創新名詞,我就斗膽創新一個就叫「偷渡英雄」之名,讓卒友暫且先用著。我多年來收集了不少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在這裡向大家分享一下,看看他們夠不夠格稱之英雄。我的老友沈君,第六次起錨時餓了五天,又瘸了一條腿,這次是他第一次能到達海邊,看到大海原來如此寬闊,那樣的波濤洶湧,但為了自由與愛情,他毫不猶豫的走下去,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又比如阿芳,一個毫無偷渡經驗的弱質女子,第一次起錨在沒有心理準備下卻要孤身走路,她又需要多大的勇氣呀!但她做到了,並且十分出色的成功了。阿秀與阿燕兩個紅粉佳人在早春的大鵬灣裡,不是英雄救美,而是反過來女救男。阿秀拖著冷暈了的二哥,遊了三個小時終能到岸,救了二哥一命。阿燕則拖著冷暈了的男朋友梅君,在冰涼的海水中激搏了幾個小時,成功上岸全賴於在瀕危中卻從沒有想過要放棄!
今後在自由的國度裡必然會有大量以偷渡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卒友肯定是作為正面人物形象出現,而這一天不會太遠了!文章寫到這裡,我向大家說,趁現在把握時間把自己的故事記下來,為卒友正名的那一天到來而做好準備。
今天的香港已非昔日之香港,我輩亦不再年少,我已決定不會再逃了。今天的中國危機四伏,我就留下來看大結局。我對當年失敗後放棄了的人士心存敬意,起碼他們也曾反抗過。再要向那些經歴多次才成功的同道們致敬,萬分佩服他們鍥而不捨的精神,不屈不撓地經歴多次生死的嚴峻考驗。更要懷著無限崇高的敬意向那些不幸的死難者們默默致哀,你們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你們真的做到了為投奔自由而視死而歸,值得我們年年拜祭。

我在這裡跟大家說,我心目中有兩人令我十分敬佩,那就是老陳夫婦,他倆是我心中的英雄。我在海上生活過,見識過風浪,知道颱風的威力,試想想在九號風球下橫渡大鵬灣,能生還的機率幾乎是零!你們在海上演繹了縴夫的愛情故事,究竟你們是如何做到的?!陳生是英雄,而陳太阿潔則是巾幗不讓鬚眉的英雌呀!
爭妍鬥麗女仕詠七絕詩一首:
隱世英雄
放逐蠻荒淚灑田
避秦走險渡生天
何堪成敗悲歡事
亂世英雄出少年
2022年7月22號寫於香港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