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6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骨質疏鬆症顧名思義就是骨質含量減少,使得骨頭變疏鬆脆弱,稍微碰撞就容易發生骨折。脊椎骨是支撐背部俗稱龍骨的部位,部分民眾受到工作或者生活的影響,時常會背負過重的物品,以及將重物由地上舉起,甚至是抱較具重量的東西(如幼童、寵物等)等動作引起骨折。

大腿骨接近骨盤末端部分,我們稱之為股骨頸,以及腕骨都是日常生活中,民眾不小心滑倒可能容易造成骨折的部位。其中跌倒時,手腕部手臂伸直更十分容易造成腕骨骨折。因此上述的部位,也是普遍民眾常見骨質疏鬆症好發的部位。不僅如此,輕忽骨質疏鬆症帶來的影響,更有可能產生下列幾種症狀:
1. 駝背矮縮:由於脊椎骨質流失引起之骨折,呈現了所謂老態龍鍾,使得行動不便。
2. 骨折:骨骼變得十分脆弱,甚至彎個腰或輕微的滑倒,都會引起骨折。
3. 腸胃不適:這可能是脊椎前屈及壓迫性骨折,導致胸腹部器官受壓引起。
4. 腰痠背痛:約有一半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深為背痛所苦。
因此,台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呼籲民眾面對「骨質疏鬆」,絕對不能馬虎,若能定期追蹤,就能及早預防骨折,同時治療骨鬆衍生的相關問題。確診骨鬆後的持續照護追蹤也非常重要,千萬不可自行中斷治療,以防止骨折、減少發病率和死亡率。
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及微創技術的精進,更能提供全面性的關節照護。同時依據患者的退化程度,提供適合的治療方式:從輕度退化的保守治療,如消炎藥物的使用、不同減壓鞋墊的套用、疼痛神經阻斷術、施行自體血小板或者玻尿酸注射等;而針對中度退化且上述保守治療失效者,則可考慮接受微創膝關節鏡清創,並高位腓骨或脛骨切開矯正術,仍舊能保有血肉之膝;至於已是重度變形攣縮的退化性關節炎,則需採部分或全人工膝、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
對此,新國民醫院骨科已引進的導航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及正前開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就是為了提供更精準、恢復更快的技術,給有需求的患者。◇
責任編輯: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