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神尼傳奇 預知坐化日期 不識字卻寫下偈語

文/杜若
老尼二十年來心靜無染,自然心靈明敏,視覺復明,洞見了生命本來,詠出了十八首偈語,只不過是她講述了自身所在的生命境界所知道的真相罷了。(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298
【字號】    
   標籤: tags: , ,

清朝時期,有一位貧窮的婦人,平時在富家做幫傭。後來老婦雙眼失明,被主人趕出了家門。鄉里百姓憐憫她,給她安排了一個住處。從此老婦足不出戶,專心誦佛。一天,老婦失明的雙眼忽然復明了。她猶如頓悟一般,心中一片了然。她為人談論福禍因果,沒有不應驗的。百姓尊稱她為神尼。老婦提前預知了坐化日期,不識字的她還寫下了十八首偈語,被時人傳為奇談。

清朝時期,有一位婦人粱氏,她的丈夫早年去世,梁氏獨自一人撫養兒子。由於家境貧寒,實在難以為繼,只好把兒子送到廟裡出家為僧,而她自己仍舊為世家大族做傭人。

當地有個風俗,凡是附近的廟宇有僧尼居住,人們白天要施捨齋飯,每月要供奉糧米。梁氏所在的那戶人家,主人命她向僧尼布施,她每次都是給升斗恆滿,所以僧尼都很敬重她。

粱氏六十多歲時,雙眼都失明了,主人支付她一筆錢,把她遣走了。梁氏一輩子為富家做幫傭,丈夫早逝,唯一的兒子也已經出家為僧,她無依無靠,處境愈發艱難。

觀音堂有一老尼,素來受到梁氏代主布施,心裡時常感念她,得知梁氏被雇主遣走,可憐她的處境,於是收留她,為她剃髮。從此二人相依為命。

不久之後,收留她的老尼就去世了,她的徒兒主持廟事,很是嫌棄瞎眼的梁氏每天坐等吃食,於是把她趕出了觀音堂。梁氏無所依附,在路上悲傷地哭泣。鄉里的父老見到她,都很憐憫她。

當時有一座大五聖堂,被一群可惡的乞丐霸占。這群乞丐平日裡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攪擾居民,弄得百姓家鷄犬不寧。於是鄉里父老就和紳士商量,讓失明的梁氏住在那裡,並藉機趕走了乞丐。

得到百姓的施捨,梁氏得以安然居住。此後,梁氏就在這方寸之地,一心誦佛,足不出戶長達十年。

一天,梁氏的眼睛忽然恢復了視力,並了悟佛理。她開始遊訪昔日的主人家,為他們講述因果。主人家看見她失明的雙眼竟能不藥而癒,都感到很驚奇。鄰里鄉親得知這件事,不分遠近聞訊而來,都想當面見見梁氏。

梁氏為人說起禍福之事,沒有不應驗的。自此五聖堂香火大盛,從朝廷命婦到普通小戶人家都尊稱梁氏為「神師」,人們的布施無法計算。眾人又在她廟宇所在地創建了大士閣,宏偉壯麗,光彩耀眼。士大夫也來焚香禮佛,瞻仰問道。但梁氏只告訴他們要誦佛。梁氏之子自幼為僧,如今也歸依母親,每天料理炊飲之事,懇切地侍奉她。

又過了十多年,梁氏已經八十多歲了。忽然一天,她對其子說:「我將圓寂,在這裡二十年,攪擾了眾多居士,須要鳴謝他們。等到某月某日,你把他們都召集在閣前,我和他們拜別。」

其子領命,到處張貼通告。到了梁氏所說的那一天,不計其數的百姓聚集在閣前,都想看看神尼如何坐化飛升。

梁氏換上了新的衣冠,參拜天地四方神佛,舉手拜謝,似乎說了什麼,但由於當時人聲吵雜,誰也聽不清。梁氏走到閣前,端坐在蒲團上,命其子呈上筆硯。她在大幅硬黃紙上奮筆疾書,寫下了十八首偈語,命人黏帖在牆上,以示大眾。

偈語字畫分明,多是押韻的文言,頗有古韻。眾人都知道梁氏一向不識字,她在圓寂前竟能揮毫寫下十八首偈語,人們當場叩首禮拜。

梁氏執香朗誦佛號千聲後,香火剛剛觸及到手,竟然瞬間燃起熊熊大火,梁氏頃刻坐化,四周瀰漫著奇異的香氣。眾人哭著向她禮拜,事後幫助其子聚骨建塔,士大夫為其作銘文,以記述她的生平事蹟,傳頌後世。

或許有人覺得,老尼不曾讀書卻識字已不可置信,還能作韻語,太荒誕了吧。

清朝廣東商人吳熾昌(1828年—1897年),當時也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評價此事時引用了老子的一句話「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這位老尼二十年來心靜無染,自然心靈明敏智慧開,視覺復明,老尼洞見了生命本來。寫出了十八首偈語,這只不過是她講述了自身所在的生命境界所知道的真相罷了。

事據《客窗閒話》第二卷@*#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 廉廣畫了一隻大鳥。畫完後,試著呼叱,大鳥果然展翅欲飛,於是廉廣乘上大鳥飛出牢獄,大鳥載著廉廣一直飛到泰山頂上才落下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再連破二陣之後遼軍對接近宋軍大本營的各陣加強兵力防守,對此穆桂英及楊宗保又找來將士們商議後續破陣對策,各路將士到齊後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後台徐徐走來,正是本臥病在床的楊延昭。
  •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忽有兩虎驟然奔至,狼群嚇得四散奔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