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老虎机app官网-老虎机app开户-老虎机app注册

【楊延昭傳奇】六郎的刀印

作者:仰岳
楊六郎。(天外客/正見網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83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楊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遼名將,戍守邊防二十餘年,遼人(契丹人)十分畏懼他。遼人認為六郎星宿(將星)是他們的剋星,而楊延昭的智勇善戰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稱之為「楊六郎」。

楊延昭和天波府楊家將保家衛國、一門忠義的改編故事,從元代起,各種版本在戲曲、小說和評書中流傳甚廣,深受普羅大眾喜愛。此【楊延昭傳奇】系列,筆者僅就鄉野民間口耳流傳的軼聞加以摘錄綜述,與讀者分享楊六郎流傳千年的英雄故事。

楊延昭威震三關的故事,在當地可謂家喻戶曉,所謂三關,主要是指位於現今河北至山西一代的高陽關、瓦橋關及益津關。然而,除了這幾個地方之外,傳說他與遼軍征戰的地方曾一度遠至幽燕地區,他與楊家將士們在這兒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其中在鹿皮關長城附近的山崖上留有一道深深的刀痕,歷千年後仍清晰可見,那便是關於楊六郎刀印的傳說。

這傳說跨越了兩個朝代,一直延續到《水滸傳》中的楊志以及岳家軍的猛將楊再興……

六郎的刀印

話說當年遼國多次進犯中原,遼國大將韓昌多次與楊延昭對戰,都吃了敗仗,致使遼軍一聽到楊延昭的威名都聞風喪膽。然而長城綿延數千里,楊延昭難以兼顧,有時只得用計,讓遼軍猜不透他身在何處。

有次韓昌又興兵來犯,準備挑一處隘口進行攻堅。楊延昭得知情報後,首先帶兵到了鹿皮關,在這裡他僅留下少量的士兵。

他對駐守的軍士們說道:「你們瞧見韓昌大軍來,儘管躲好,放心,他絕不敢攻來!」

士兵們一聽,覺得元帥說得神奇,但也不敢過多質疑。之後只見楊延昭抽起腰間寶刀使勁一劈,將關口旁的山崖劈開了一道深痕,把刀留在崖上,就離開了。

接下來楊延昭又率軍到了白馬關,把自己的戰馬縱放在此,隨後率著主力部隊到古北口埋伏。

不久,韓昌果然帶兵到了鹿皮關,他抬頭一看關口:「啊!這刀,不正是楊六郎的刀嗎?」他怕楊延昭埋伏於此,就帶著兵離開,前往白馬關。

結果,到了白馬關,又看到楊延昭平時作戰時座騎白馬的身影,他想,楊延昭一定在此地駐防,所以又率軍攻向古北口。

楊六郎。(天外客/正見網提供

遼軍到了古北口,發現城牆上插滿楊家將士的旗幟,韓昌想,這一路上發現寶刀、馬、旗幟,真讓人搞糊塗了!楊六郎畢竟只是個凡人,怎麼可能分身多處?他料想楊延昭只能防守一關,定不在此處。

韓昌於是下令全員進攻,但大軍才衝到城門前,楊延昭竟率領軍士從旁邊的小路殺來,遼兵遭城內外宋軍夾擊,只得硬著頭皮拚命。這一戰打得昏天暗地,戰場上煙塵滾滾,一連打了許久,韓昌和遼軍損失慘重,最後只得率殘兵北逃而去。

戰後,楊延昭又回到鹿皮關,取回了自己的佩刀。軍士們見狀,只得連聲佩服元帥的神機妙算。千年之後,鹿皮關歷經戰亂,城牆隘口已多處殘破,然而據當地人說,楊延昭當年留下的刀印仍清晰可見……

寶刀的下落

在鄉野流傳,楊家後代的記憶中,楊延昭離世後,那把寶刀歷經楊宗保、穆桂英、楊文廣之手,到了北宋末年,輾轉傳到了後人楊志手中,這時楊家的後代多已隱居在太行山,不問世事。然而,楊志自幼耳聞先祖精忠報國的事蹟,又練就一身家傳武藝,便想投效沙場,闖一番事業。

「青面獸」楊志插畫,歌川國芳繪。(公有領域)

楊志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的故事在小說《水滸傳》中亦有詳盡的描述,至於《水滸傳》中有多少歷史真實的部分,可能要留待時間與後人去驗證,這裡要提的是書裡關於楊志賣刀的那一段。

楊志押送花石綱失敗被撤職後身無分文,走投無路。只能面對現實,出售手上僅有的祖傳寶刀。他深知寶刀的價值,在街上叫賣時,索價三千兩白銀。當時七品縣令月薪約五十兩,寶刀之價相當於地方官五年的薪資,能負擔此價格的人可謂寥寥無幾。可是禍不單行,遇上了潑皮無賴牛二糾纏鬧事,在打鬥中,楊志誤殺了牛二。

在犯下命案後,楊志自動前往官府投案。因被殺的牛二是當地有名的惡霸,所以被從輕發配至北京充軍,那口寶刀則遭到沒收。

經過一番陰錯陽差,楊志還是無奈地落草為寇,最後在梁山與宋江等一同接受朝廷招安。投效朝廷後,楊志隨宋江南征北戰,在征討遼國中立下戰功,又陸續平復王慶、田虎等流寇。由於在戰場上英勇的表現,官府返還了他那把家傳寶刀。原本要隨軍南征、討伐方腊的楊志此時卻身染重病,臨終前,他將寶刀交與姪兒楊再興後便病逝。

在南北宋交接的混亂時期,到處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持有家傳寶刀的楊再興也曾一度迷失,投效在流寇曹成門下。不過日後,他受岳飛感召,成了其麾下岳家軍的一員猛將,楊再興憑著寶刀和家傳武藝,隨著岳飛南征北戰,奮勇殺敵,立下無數汗馬功勞。

岳家軍抗金,氣蓋山河。(王雙寬 提供)

紹興十年(西元1140年)岳飛率十萬軍渡過黃河,進行第四次北伐。在郾城大捷後,楊再興率三百輕騎於郾城北小商橋和金兵十餘萬主力遭遇,這一戰,楊再興憑著寶刀力戰群雄,殺敵二千餘人後英勇戰死。而這口楊延昭曾經隨身的佩刀也隨著楊再興戰死,而下落不明。

楊家寶刀的故事就終於此,而楊再興雖死,但終於報答了岳飛的知遇之恩,也了卻了叔父楊志沙場報國的心願,不負其先祖楊延昭和楊家將忠義傳家的精神。

參考史料:

《水滸傳》明朝 施耐庵 原著 繆天華(校註) 三民書局 2020年11月出版
《楊家將(穆桂英)傳說》高雪松 整理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5年出版
《楊家將外傳》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趙雲雁 搜集整理

點閱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 廉廣畫了一隻大鳥。畫完後,試著呼叱,大鳥果然展翅欲飛,於是廉廣乘上大鳥飛出牢獄,大鳥載著廉廣一直飛到泰山頂上才落下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再連破二陣之後遼軍對接近宋軍大本營的各陣加強兵力防守,對此穆桂英及楊宗保又找來將士們商議後續破陣對策,各路將士到齊後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後台徐徐走來,正是本臥病在床的楊延昭。
  •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忽有兩虎驟然奔至,狼群嚇得四散奔竄。
  • 這些昧了良心、只認錢財而草菅人命的賊寇,長久以來盡幹壞事,以為人不知鬼不覺的逍遙法外,可「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那城隍感動於朱公的仁民、愛民胸懷,利用夢境以詩謎點化因而破案,冤情得以昭雪。所以為人得安分守己才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