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術士傳奇:施展搬運功 用飛符變天子

文/宋寶藍
唐宣宗時期,有一位術士名叫董元素,傳說他身懷異術,善於使用符篆,役使鬼神。(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1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時期,有一位術士名叫董元素。此人來自江南。當時的百姓都傳說他身懷異術,善於使用符篆,役使鬼神。

宣宗聽說他的事蹟後,派人召請他來到宮中。唐宣宗看到他的相貌很是奇特,對左右侍臣說:「這個人看起來深不可測。」於是下令讓董元素在翰林院留宿。

到了夜裡,唐宣宗召來董元素,問他:「聽說你身懷神術,如今南方的柑橘正好成熟了,愛卿能否弄些來?」

董元素回奏說:「這是小事!」他請宣宗找來一個盒子,放在天子的床榻前。

一會兒的功夫,有一股細細的微風穿過帷幕後。董元素打開御榻旁的那隻盒子,宣宗看到裡面裝滿了新鮮的柑橘。

董元素說:「這是江陵枝江縣的柑橘,臣擔心若去遠處取柑橘,會耽誤時間。」

唐宣宗嘗了嘗柑橘,露出驚歎的表情,繼而對他說:「想必愛卿要什麼東西都應該不難吧?」董元素趕緊回答說:「如果不是奉了天子之命,臣哪敢擅自去取呢?私自去取,必會遭到神明譴責的。」

第二天,唐宣宗讓宗室家的一個小孩兒吹奏銀笛。到了半夜,那個小孩爬到宮中的一棵高樹上。宣宗皇帝和董元素都聽到了他吹奏的笛聲。

皇上佯裝說道:「最近竟發生這樣的怪事,愛卿是否能為朕驅逐他?」董元素笑著說:「就是一個小孩兒而已!」於是畫了一道符扔了出去。頃刻間,就聽不到笛聲了。

第二天,宣宗喚來小孩兒詢問。小孩說:「我剛要吹笛子,似乎有人從我嘴邊把笛子拔走了。因為在黑暗中,我也沒辦法。」

隔天,唐宣宗又讓小孩帶了十多支笛子爬到樹上,像之前一樣吹奏。宣宗和董元素都聽見了,只見董元素嘴裡吐出少許氣息,笛聲立即又消失了。

宣宗感到很奇怪,第二天又喚來小孩詢問。原來那個小孩被一陣風給吹到了宮牆外,沒辦法爬回樹上了。

為了繼續測驗董元素的奇術。一天,唐宣宗命人在後花園挖了一個地穴,猶如屋子一般大。他命人在裡面點上蠟燭,讓幾個侍從在裡面敲鼓。

宣宗對董元素說:「這裡又出現妖怪了,愛卿可以驅逐嗎?」於是董元素又畫了一道符扔了出去,不久之後,就聽不到鼓聲了。

第二天,皇上責問地穴中的侍從。他們回答說:「我們剛敲完鼓,就看到有太監來宣旨,說不用敲了。」

當天夜裡,宣宗又讓侍從在地穴裡敲鼓,還告誡他們說:「不管誰來宣旨,都不要停止!」

可是不久之後,宣宗又聽不到敲鼓聲了。到了次日,宣宗皇帝又詢問是怎麼回事?侍從回答說:「昨夜,陛下親自來說不讓敲鼓了。臣等不敢違抗皇命。」

宣宗皇帝說:「今晚就算是我來,你們也不要停止敲鼓。」可是這天,鼓聲又消失了。

次日,侍從們奏報說:「昨晚,我們看到一條赤龍鑽進了地穴。大家都被嚇跑了,所以鼓聲也就停止了。」

從記載看,董元素的符咒可以幻化成太監或宣宗本人,甚至是另外空間的生物赤龍。宣宗皇帝經過多次試驗後,親眼目睹了董元素的神奇異術,因此對他非常敬重。

董元素施展的奇術之多,甚至都難以一一記述。宣宗皇帝優待這位奇人異士,賞賜了豐厚的禮物。但董元素在京師待了半年後,便堅持請歸,要回江南。宣宗只好放他回去。從此之後,他消失了蹤影,誰也不知道他最後去了哪裡。

(據南唐《中朝故事》卷下)@*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朝兩位能預知未來、生死女術士把浙東道巡察使李褒官府中一幫人的未來命運和生死都給說中了。附篇八字命理分析,身過弱的命,為何實在不宜從事投機取巧之事呢?皆因命中財多身弱皆是禍也。
  •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有能人術士,或早早堪破天機,預知社會走向,或提前揭示個體命運,告知富貴禍福。而世人往往在歷史走過後,才猛然發覺一切確實是早有安排,一切都是天定、命定,有些後悔也來不及了。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