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1月20日訊】自從2019年開始,香港人開始流散於世界各地,香港的本土公民社會逐漸被政權瓦解,所有事情都看似很絕望。
但一切只是剛剛開始,民族意識開始萌芽,新的公民社會在海外開始建立,從此香港人不止是香港人,而是香港民族,是港裔。
香港民族離開福地之後,面向國際是一步一擂台。除了融合當地社會之外,同時也要建立族群社區保存民族性以及港裔文化。
這事的確不容易,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萬事都有一個開始。我們也要開始思考究竟何謂香港民族,或者我們希望自己的民族應該是怎樣?
這件事雖然不可操之過急,但如果不在未來5至10年之內打好基礎,現實就是很容易會有許多人逐漸忘記2019年發生過的事,以及忘記所有人作出了的犧牲。為了不白費2019年開始的犧牲,我們有責任鞏固當時我們所得到的,這樣才可以使這場運動有價值。
關於香港民族的特性,我覺得不需要過於放棄以前舊有的嶺南文化。香港文化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崇優,部份嶺南文化傳統是值得學習的。另外一個特色是貫通東西方文化,一直以來香港人都以貫通東西方文化自豪,我們不一定要全部放棄這些值得傳承的嶺南文化。同時我們也需要理解香港殖民地歷史所留給我們的特色,尤其是扎根於英國的香港民族,我們應該以同時身為香港民族和英國港裔的身份自豪。
很多來到英國的香港族群,已經慢慢形成自己的「香港城」,這是無法阻止的,但如果只係停留於這個層面,不再尋求進步,就只會重複幾十年前老華僑在英國的失敗例子,最終只會成為另外一條唐人街。
在英國的香港民族如果想走出這個困局,就要向其它在英國有成功例子的少數族裔取經,例如印度人甚至猶太人,又或者波蘭人。他們融入英國的程度都比香港人高,但同時能夠保存自身文化與民族性。他們在英國已經活了幾代人,經歷了英國社會幾十年來的變遷,大部份都不會考慮離開英國返回自己家鄉,但他們依然保存了自己的民族性,這一方面香港人可以借鏡,學習怎樣在不返回自己來源地的情況下,保存自己的民族性及文化。
以上提及的少數族裔,在英國扎根多年,不少族人在社會上已經擁有較高地位。這些能夠攀上高位者,大多並非靠在自己的印度城或者猶太城裡打拼而出人頭地。這就是學懂怎樣融入,你要懂得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就要了解當地文化,並且將一些優質的東西內化。
而我們香港民族有責任在這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鞏固自己的民族社群,利用我們的經驗及民族精神去抵抗共產黨的滲透。
當有一天我們要與共產黨決戰的時候,香港民族需要有心理準備去貢獻自己保衛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