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師道-張天師系列

亂世在劫妖魔出 張天師承命振天綱

文/李翼雲
清 任熊繪,蔡照初刻《列仙酒牌》——張道陵(張天師)。(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9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從歷史的脈絡來看,東漢末年,道教天師張陵到四川(蜀)修煉,冥冥中,有著天意的安排。在蜀地,有一樁重要的天命任務等待他的到來。

憐百姓被鬼祟所害  四處鎮妖驅邪

蜀地峰巒瑰偉,山清水秀,自古即是尋仙修道之地。張陵在陽平山、西城山等地精勤修煉,並獲得上師贈送天書,十年間,修得高深道行,能「飛行遠聽,分形散影」。

人們經常看到他明明在池塘裡泛著小舟,同時又在廳堂裡誦經,還在茶几旁與人交談,而在不遠的山徑上,還有一個他正拄杖徐行。眾人對他散影分身的神通,都感到萬分歎服。

雖然張陵過著與世無爭的修道生活,但是他逐漸發現這些充滿山水靈氣的山區有著許多暗黑的空間,百姓的生活並不平靜。

一日,村野的鄰人奔告求助:城西有一隻白虎精,喜歡喝人血,村里的居民每年都要殺死村民來滿足嗜血的虎精。張陵一聽,遂招來白虎精,告誡它不可濫傷人命,虎精於是消失無蹤。

不久,又有人報告說:附近有大蛇藏在山洞,經常會吐出毒氣,瀰漫長達三五里,很多路過的行人都因此中毒而死。張陵於是用道術禁止大蛇傷人,百姓遂得平安。

此外,青城山下,有一個古龍穴,每到夏秋,就會有水妖作怪,湧出大水淹沒農作,因此張陵施法,用一塊石頭,鎮住了水怪;在彭山縣每每有猙獰惡鬼驚擾百姓。張陵在那鬼前一心不亂地誦經,那鬼繞了一圈不敢靠近,隨即退走。

諸如此類的妖異之事,屢見不鮮。張陵嘆息道:「亂世在劫,蜀地蛇毒鬼氣綿延山谷間,百姓常常不知不覺被鬼祟所害,真的很可憐!」張陵因此經常幫助當地的百姓,鎮妖驅鬼,行善積德無數。

天師慈悲世人 老君下臨授天命

此時,張陵苦煉三年的九鼎神丹,終於煉成了,只要服用了神丹,他就可以飛行升天,但他卻一直猶豫著。

他對弟子說:「我學成了高深道術,應該要幫助生民百姓,為國家興利除害,飛昇天庭時,才不會感到心中有愧啊!如果只是利益自身,對人間卻無所助益,這就不是修持大道者該有的慈悲了!」

張陵心生此念,天上的太上老君隨即感知:「張陵艱苦修行,還能以眾生為念,慈悲心一出,因緣已俱足了,我將授以寶典神器,助其完成使命。」

夜晚,睡夢中的張陵被滿天紫雲、香花天樂驚醒,只見五條白龍駕著寶車而至,車上太上老君手持寶扇,容光照人,令人不敢逼視。

原來,蜀中一帶,深藏瘴癘妖魅之氣。長久以來,這個深層的暗黑淵藪,一直是天庭的心頭之痛。

自上古以來,六個時空的魔王都盤踞在此地,群魔總數達數億之多。他們侵奪人類的空間,混跡常人中,附身人體為禍,連大白天都光明正大出來作惡,甚至有所謂的「鬼市」,誘惑人類與鬼交易,敗壞人心,傳播疾病。

太上老君將肅魔降妖的重任委任給張陵,授予丹符密籙,命為天師,更賜予陰陽劍、隱劍逃、都功印等法器,並傳授他更高層的道法,令張陵密修一千日。

大約三年後,張天師道法臻至精深難測,足以令邪鬼不敢正視。於是,張天師帶領神兵天將,出戰六天魔鬼。

大戰六天魔王 再正乾坤天綱

面對數億鬼眾,天師治妖的方式,可謂四兩撥千金,優雅而不失氣勢。張天師在青城山擺開陣勢,龍虎神兵各自排開。當鬼軍呼嘯而至,拿著刀箭石頭進攻時,張天師只舉起手一指,一朵巨大的蓮花擋住鬼軍的去路,再怎樣也前進不了。

於是,鬼軍改換策略,手持千把火炬前衝,張天師同樣用手一指,火把上的火突然爆燃成火海,反向延燒,鬼妖們紛紛哀聲痛苦呻吟,趕緊逃竄。

聽聞敗績,八大鬼帥率領各路鬼兵數萬,上山圍城。弟子們見敵軍陣勢浩大,非常緊張,只見張天師拿出丹筆,遙向鬼陣,在空中揮了幾筆,鬼兵全都立即死亡,八大鬼帥紛紛跪下叩頭乞求殘命。

張天師聽了,良久沉思不語,最後他拿起丹筆倒揮幾下,死去的鬼兵就全部復活了。張天師命鬼眾立即遠離,自此不得再行惡,否則將誅無赦。

鬼帥們跟天師乞憐說:「本來這整個領域空間都是我們的,你現在至少留一半給我們吧!」天師斷然拒絕。於是鬼眾退回報告鬼王。

鬼王會合六天魔王,領百萬鬼兵,將青城山團團圍住。弟子來報:鬼兵多到難以阻擋,怎麼辦呢?只見天師以丹筆一揮,鬼兵皆死,六天魔王倒地叩頭不已,大呼饒命。

張天師顯然心中已有定見,他頭也不回,丹筆豎畫一筆,青城山裂開為兩半,他在斷崖的壁面上,以丹筆立下約定:

人是白天的主人,鬼只能在夜間活動。

陰陽兩界分開,各有主管及存身之地。

違反律法者,天師道必定加以誅戮。

為了讓魔王臣服,最後張天師還示現了多種神通,如投身入大火中,足踏青蓮而出;身體穿入木石、鋼鐵中,又能穿透而出;變化成身長七十二萬丈,廣五十二萬圍(古代兩隻手臂合抱的長度稱一圍)、立在蓮花寶臺上的巨人。

魔王們與天師鬥法連連失敗,終於心服口服,同意在石碑上立下誓約而去。

張天師將六天魔王囚禁於北酆,將眾鬼趕往西北不毛之地,自此,幽冥陰間獨立成為另一個界土,人鬼各走各的路。張天師解除了蜀地生民千年以來的魔咒,歸正天綱,立下無量功德。(未完,待續)

(參考史料:《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神仙傳》)

——轉自《明慧之窗

點閱【天師道-張天師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