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巴轉世靈童 未滿三歲廣通佛理

文/張菁
第六世噶瑪巴-通哇鄧敦從出生起就顯示出了諸多的神跡。示意圖,圖為藏區寺廟。(AFP)
font print 人氣: 1569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密勒日巴傳承的「白教」發展出很多分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是噶瑪噶舉派。它是西藏佛教中最早實行轉世制度的教派,由第一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杜松虔巴創立。其認定轉世靈童的方式是由噶瑪巴本人於前一生預言下一世的出生年份、父母姓名、出生時的特殊情況。雖然後來西藏其它教派也發展出轉世制度,但像噶瑪巴這樣於前一生預言下一世的認證方式仍非常罕見。

第六世噶瑪巴-通哇鄧敦於1416年2月出生於噶瑪寺附近的哦托色炯,他的父親是一位瑜伽士,母親懷孕時,他的父母都曾夢見極佳的夢境,預示著吉祥的兆頭。而他從出生起就顯示出了諸多的神跡。

通哇鄧敦一生下來就能夠坐立起來,並且注視著母親微笑,當他的臍帶被剪斷時,整個鄉鎮都瀰漫著一種人間未有的奇異香氣。

不久後,他的父母帶著他外出乞食,當來到第五世噶瑪巴的弟子凍巴甲扎哇的住地時,一看見凍巴甲扎哇,這個嬰兒就一直不斷地對他微笑,口中持續地發出「啊!啊!」的驚歎聲。凍巴甲扎哇心下驚奇,心中暗自問孩子:你是誰而這樣做?孩子就微笑著握住凍巴的手,回答道:「我是無生,我超越一切的名字和地方,我將引導許多眾生獲得解脫。」又說:「還需守密幾天。」人們只聽見他口中發出「啊啊、伊伊、嗚嗚」的聲音,凍巴甲扎哇感到這個孩子來歷非凡,對他是轉世靈童生出了堅定的信念,將他們留在自己家裡照顧。

孩子4個月大時,甲扎哇離家到瑪康地區去了,這時突然有一種說法:說甲扎哇在旅途中死去了。所有的人都感到悲哀愁苦,孩子卻十分歡喜還手舞足蹈。孩子的母親問他說:「甲扎哇會發生什麼事情嗎?」他回答:「不會遇著任何禍患。」

滿7個月大時,孩子被迎請到業康,他觀看佛像、經、塔等,還特別注視著帶黑冠的噶瑪巴像而發笑。問他這是誰?他邊雙掌胸前合十邊回答道「是我」。他這時已能夠說出諸佛的名稱,並會念六字大明咒語,還可以登高座為人們作加持。當其父將他抱在懷中時,凍巴甲扎哇握著孩子的手問道:「你是誰呀?」孩子答道:「我是德新協巴(第五世噶瑪巴)的轉生,你不知道嗎?」

來到拉欽時孩子剛滿一歲,孩子被問到為什麼來這裡,他手指著寺廟中第一世噶瑪巴-都松欽巴的靈塔說:「就是為了它!」他又把都松欽巴的黑寶冠拿在手裡,說:「這是我的」,一直攥著不鬆手。孩子在寺裡的那些天,那裡的覺巴(修行者)們在靜修中都看到了很多景象。一連三天,天上都降下了祥瑞花雨。

噶瑪巴前世的弟子——第三世夏瑪巴仁波切來到這裡,為通哇鄧敦正式認證,通哇鄧敦被宣布為第六世噶瑪巴,並為他舉行了升座大典。

接著通哇鄧敦被帶回噶瑪寺,他在很多方面都顯現出神跡來。比如通過加持,使流行的小水痘疾病消滅;發生旱災時,他只不過在用水玩一種遊戲,天上卻同時降下大雨;為佛像畫軸作開光法事時,他向空中拋擲青稞粒,有7粒青稞令人不可思議地停駐於空中;當人們把上一世法王用過的佛像、經、塔等東西混雜在其它佛像、經、塔中讓他辨識時,他準確無誤地挑出了法王德新協巴生前用過的物品。

堪欽巴是德新協巴的弟子,堪欽巴得到了點化,說道:「我的上師已來到康區。」於是召集僕從人等,每人發了一方哈達,並且告訴他們上師的父母有如此這般的皮膚異相。而靈童通哇鄧敦那時也模仿著堪欽巴的態度對別人說道:「將有見證人要來。」

見到通哇鄧敦,堪欽巴給他奉上見面禮,這時通哇鄧敦認出了他自己前生的念珠。當別人都離去後,堪欽巴請求道:「請你將你自己挂懷的一物賞賜給我。」通哇鄧敦說「是釋迦佛世尊」,說後將佛像賜與他,堪欽巴不由得淚流滿面。

當時他未滿三歲,但已經對僧人和信教民眾宣講教義,並能回答任何問題。他在寺中閉關靜修時,親見無數佛尊,受到極大啟發,並說出了很多神通預言。一次,凍巴甲扎哇到他的座前,請求他為當地的旱災降雨。他立即說道:「勒波嘎雅、格業欽波(護法神名字),現在降雨吧!如果不降,則本誓可畏。」剛一說完天上馬上降下了大雨。

他一生中足跡踏遍康區各地,宣講經義,教化眾生。1453年享壽38歲逝世,逝世前,他將佛像、法籍、黑寶冠以及往生口訣都交給僕從,並做了保密授記。當時出現了很多徵相預示這位法王的逝世,如發生地震、日月晦暝、天降花雨等。

轉世靈童往往帶著前世的記憶以及多世修行的妙果,早已證悟到佛陀的境界。來到世間,上師的教誨、靜修時本尊的開示,只不過在打開其原有的記憶。所以,他們為教化眾生而展現的種種神跡,就是讓信眾堅定對佛陀的信念。

參考資料:《聖行與妙果》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