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畫不悟 宋朝宰相錯失道緣

文/宋寶藍
明 顧繡八仙慶壽掛屏 呂洞賓 軸。(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1496
【字號】    
   標籤: tags: , , ,

民間傳說中,呂洞賓時常變換真身,化身為衣衫襤褸的道人,遊走人間,啟迪人心。這天,陳執中宰相府上,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呂洞賓登門拜訪,展示了一幅仙畫,宰相目睹了神跡。然而,當他豁然省悟道人的身分後,卻已錯失了仙緣……

宋朝真宗、仁宗二朝,宰相陳執中為官清廉,敢於直言進諫。宋真宗久病不愈,且年事已高,但遲遲未能立儲。朝臣多是緘默不言,不敢冒然進言,勸天子早立東宮。陳執中進獻了三篇《演要》上表直諫,勸真宗冊立皇儲。

第二天,真宗皇帝先向輔臣出示了其它奏疏,眾臣都稱讚:「真好。」這時,真宗指著袖中的奏章,說:「這裡還有一道更好的。」取出來給輔臣看。因此事,真宗召陳執中到便殿,君臣對談了良久。宋真宗褒獎他直言規諫,擢其為右正言(官職,隸屬於中書省)。一個月後,宋真宗就冊立了太子,即日後的宋仁宗。

到了仁宗主政後,陳執中於慶曆五年(1045年)入相,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有一天他的女婿前來求職,希望岳父能給自己安排一個好差事。陳執中對女婿說:「官職是國家的,可不是我們臥室中的箱櫃裡裝的東西,女婿怎會得到呢?」

當時朝中諫官多次上言,說陳執中不學無術,不是當宰相的料。但是宋仁宗很器重他。後來,有諫官當著天子的面,公開質詢:「陛下之所以重用執中,而不想讓他人取代他,是不是因為他曾經在先朝,曾經上疏乞求立陛下為太子的緣故?何況先帝只有二個皇子,而周王已經薨逝,除了陛下還能立誰?執中又有什麼功勞?」

宋仁宗說:「並不是因為此,而是執中為人,從不欺瞞朕。」宋仁宗認為陳執中為官清廉,不徇私情,不會為了一己之利,做出欺騙天子的事。因而重用他。

陳執中在京城修建了一座宅院,有一天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開懷宴飲。不一會兒,來了一位衣著襤褸的道士。陳宰相問他:「你有什麼技能?」道士回答說:「我有一部仙樂。想演奏給大家聽,為宴席助興。」說著,就從腰間抽出一軸畫,懸掛在廳堂的柱子上。

畫上畫了十二名仙女,每人各自拿著一把樂器。道士呼喚她們從畫上下來。眾仙子飄然而至,井然有序地來到堂上。有兩名仙子拿著幢旛,在前面引導。其餘的仙女開始奏樂。因她們都是天女,每一位都是花容月貌,體態輕盈。頭戴「七寶冠」,穿著仙家的「六銖衣」。金珂玉佩,舉止從容莊嚴。而且她們的鼻子上,各有一粒黃玉,猶如黍米般大小。她們演奏的樂曲,清靈悅耳,遍徹雲霄。曲調非凡,不同於人間。

演奏結束後,陳執中詢問:「她們是何方女子?」道士告訴他說:「她們是六甲六丁[注]玉女。當人學道有成後,那些主宰身體三魂七魄、五臟六腑的諸神,就會化為她們。你是否願意學道?」

陳執中以為道士施展幻術,來迷惑他,心裡非常不高興。道士一看宰相的表情,繼而對諸天女說:「你們可以離開了。」遂即,她們都回到了畫裡。

道士取下畫軸,捲起來,就吞下了。他索要紙筆,寫下一首詩文,曰:
「曾經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間五百年。腰下劍鋒橫紫電。爐中丹焰起蒼煙。
纔騎白鹿過滄海。復跨青牛入洞天。小技等閒聊戲爾。無人知我是真仙。」

末尾題名「谷客」二字。寫罷即離去。剛走出大門,身影就消失了。

陳執中讀罷道人的詩文,他想了想,豁然對眾人說道:「谷客,就是呂洞賓啊。」原來,洞谷、賓客各是一組詞。

呂洞賓以「谷客」二字,隱喻了自己的道名。陳執中恍然醒悟,原來真人臨凡,然而自己有眼無珠,不識真仙。為此他悔恨不已。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注釋:

六丁六甲:司掌天干地支的神祗,有十二位神。早在漢朝,據《獻帝起居注》記載,已有對六丁六甲的祭祀。丁神六位: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在《續文獻通考》中則認為:「丁卯等六丁,陰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陽神玉男也。」

事據:《呂祖全書》(32卷本)卷2、《宋史》卷285、《青箱雜記》。@*◇

責任編輯:王愉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