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比分-1xbet中文-国内 博彩平台

疫情下回憶 拉斐爾你在哪裡?(下)——2019羅馬之旅與拉斐爾的三張畫

文/農生
《聖容變形記》(The Transfiguration)(405cm × 278cm)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7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1年06月30日訊】(承上文疫情下回憶 拉斐爾你在哪裡?(上)——2019羅馬之旅與拉斐爾的三張畫

拉斐爾〈西斯丁的聖母〉,1513年。
拉斐爾《西斯丁的聖母》,1513年。(公有領域)

拉斐爾對調度畫中人物的場景構圖,幾乎在他每一幅祭壇畫中,都顯露出他的多重時空的思維。例如:《西斯汀聖母》和《聖容變形記》,這兩幅畫也是流傳最廣、爭論最多的兩幅畫。

先說《西斯汀聖母》聖母(Madonna)抱著她的孩子,飄浮在一片漩渦狀的雲層上,旁邊是聖西克斯圖斯(St Sixtus)和聖芭芭拉(St Barbara)。在這幅畫的腳下,有兩個天使(cherub,九重天體裡的第二高等級天使)凝望著沉思。

《西斯汀聖母》(Sistine Madonna,1512)是拉斐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尤其是畫作下方的兩個小天使(Putti)被複製成各式各樣的商品,從明信片到咖啡杯、領帶,凡我們能想得到日常生活的小東西。而這幅畫的身世坎坷。該作品於1754年,由當時薩克森國王奧古斯都三世購得,並放在有「易北河旁的佛羅倫斯」之稱的德勒斯登(Dresden)。二次大戰德國戰敗,德勒斯登遭盟軍報復性轟炸了三天三夜。這個建於十八世紀美麗的巴洛克城市幾乎全毀,拉斐爾的這幅名作下落不明,後來才發現被紅軍帶到莫斯科去了。二戰結束,歷經12年,蘇聯才把這幅畫還回當時共產東德的德勒斯登國家畫廊。

此畫對人物的描繪,一直是藝術與神學爭議的焦點。畫中的聖母與聖嬰的表情帶著憂傷與恐慌,像是預示耶穌將被釘十字架的事;左下方的聖西克斯圖斯(在西元258年他曾經當了四天教宗,就被羅馬君主處死)也是面帶驚恐手指前方;唯一表情寧靜的是右側的芭芭拉,下方的兩個小天使則若有所思。

拉斐爾在這幅畫中做了個人對神學的思考,聖西克斯圖斯右手所指的前方是什麼?聖嬰聖母不似不食人間煙火甜美的聖母聖嬰。這幅畫不但是描繪了《聖經》人物的心理狀態,也呈現畫中人物與觀眾的互動關係(聖西克斯圖斯的手勢)。甚至假想天界的狀況(兩個小天使的觀望與沉思)。《西斯汀的聖母》完成於《雅典學院》之後一年。

《聖容變形記》的形式與風格

拉斐爾對神學的思考與多維空間,同時出現在一張畫上,在《聖容變形記》有了更進一步的呈現,這是拉斐爾生前最後一張畫,尚未完成就驟然而逝,畫作下層部分患癲癇的男孩與眾人,由他兩位學生完成。但是構圖與畫的內容無疑是拉斐爾的。討論這張畫的文章非常多,尤其是從16世紀到20世紀初,有220多篇。曾被譽為全世界最著名的一張畫,一直到近代才被達文西的《蒙娜麗莎》超越了。16世紀佛羅倫斯藝術家兼藝術史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曾說,《聖容變形記》是拉斐爾最美麗最神聖的作品。

《聖容變形記》下半部人物,扭曲的姿勢採用矯飾主義(Mannerism)手法。使得這些人物有著戲劇性與張力,以及明暗對比的使用,呈現了從文藝復興轉變到矯飾主義的前奏。這與下半部分是由拉斐爾的兩位學生完成有關。啟蒙主義的哲學家孟德斯鳩則提出,前面的癲癇男孩搶了基督的身形。

但是十八世紀德意志的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認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是為互補的。底部是受苦並需要耶穌幫助的人(強調混亂和黑暗的場景),頂部發光是耶穌的力量,在底部的人們需要耶穌的力量。批評這幅畫的人都將此畫分為二段(二元論),這是傳統西方人的宇宙觀。歌德也是分為兩段來看。他們將畫二分法。上半部表現救贖,下半部表現混亂的勢力。中國畫則是多重視點,不是上下而是陰陽與二元論的觀賞,不是一個概念。

邱馨賢以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構圖上的三段景代表三種層次:前景表現凡俗世界,中景表現求道之人,遠景表現神界。
邱馨賢以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構圖上的三段景代表三種層次:前景表現凡俗世界,中景表現求道之人,遠景表現神界。(atrium.co提供)

19世紀英國風景畫家透納(Turner)1811年在英國王家學院教透視學時,曾經用金三角分析過《聖容變形記》的構圖。但我認為他就技巧分析這張畫的構圖,忽略了拉斐爾精神層次與內涵。

19世紀英國風景畫家透納(Turner)1811年在英國皇家學院教透視學時,用金三角分析過〈聖容變形記〉的構圖。
19世紀英國風景畫家透納(Turner)1811年在英國王家學院教透視學時,用金三角分析過《聖容變形記》的構圖。(公有領域)

如果我們用中國畫多重視點的論述來看《聖容變形記》,會有不同的領會。這裡特別要引用國立故宮博物院前工作人員邱馨賢對《谿山行旅圖》一篇深刻的論述來解讀。她以《谿山行旅圖》構圖上的三段景代表三種層次,前景:凡俗世界(勞苦眾生,汲汲營營);中景:好道求道,修道的層次(求道之人);遠景:宇宙最高意志主宰(神,自然界)。

用中國畫多重視點的論述來解讀〈聖容變形記〉,三角形的頂端是至高神格,上層是基督,中層是使徒,底層表現俗世。
用中國畫多重視點的論述來解讀《聖容變形記》,三角形的頂端是至高神格,上層是基督,中層是使徒,底層表現俗世。(農生提供)

同樣的,《聖容變形記》用中國畫多重視點的論述來解讀,三角形的頂端是至高神格,上層是基督,中層是使徒,底層表現俗世。借用邱女士解構《谿山行旅圖》來看《聖容變形記》對於西方學者爭論不休了幾世紀的構圖似乎不成問題。反而是這幅畫的耐人尋味之處。

〈聖容變形記〉(The Transfiguration)(405 cm × 278 cm)。 (公有領域)

從《雅典學院》到《聖容變形記》,拉斐爾在構圖上超越了文藝復興藝術家剛發現不久的透視學,他呈現的是多重空間與視點的構圖。超越了藝術與文化的界限。

這一場疫情還沒了,今後人類將走往何方?當我愉悅又感動地回憶著,親睹拉斐爾在天主教王宮裡,繪製了超越各種學說派別、宗教信仰的《雅典學院》原作,真實感受到人類在這一期文明中,曾有過和諧、包容、文明、優雅的視野與宏觀。然而,500年後的今天,面對的卻是全世界前所未有的紛擾,極權大國無底線的迫害宗教信仰、種族,甚至活摘器官。與惡為伍的人流,教育體系的錯亂,時刻一觸即發的對立與威脅……不禁問:拉斐爾你在哪裡?(全文完)◇

解讀《谿山行旅圖》請閱讀 https://artium.co/zh-hant/node/23

責任編輯: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學院已滲透到德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藝術、意識形態、宗教等等,而且它是處心積慮、精心布局的,極具欺騙性、毀壞性地幹著這一切。因此,揭示其真實面目尤為重要,這正是撰寫本文的目的所在。
  • 美國大選激戰的節奏被按下了「快進鍵」。川普法律團隊透露,本週他們將在被稱為「腐敗窩」的喬治亞州提起訴訟,並將之形容為「挑戰魔鬼」,外界評論,川普團隊最激烈的法律大戰本週正式拉開帷幕。
  • 意大利佛羅倫薩著名的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ies),以收藏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而聞名世界,因中共病毒大流行而被迫關閉數月後,於 2021年1月21日在嚴格的安全保護下重新對公眾開放。
  • 拉菲爾《雅典學院》。(公有領域)
    記得有位十九世紀英國詩人造訪威尼斯時,對著波光瀲豔美麗的威尼斯感嘆道:「噢!提香你在哪裡?我思念他的色彩,藍,紅的,金色的⋯⋯」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