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奇】誰看懂了上天的告誡

文/杜若
圖為2008年3月22日,一名流亡藏傳佛教僧侶走在印度達蘭薩拉的山坡上。(MANAN VATSYAYANA/AFP via 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氣: 384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在古典小說《水滸傳》中,五台山文殊院的智真長老是位佛門高人。他修行有素,擁有宿命通功能,能看到過去和未來之事。他分別為魯智深、宋江說了一首偈語,對他們日後的命運提出告誡。那麼魯智深、宋江各自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在告誡之外,是否另有他人也了悟上天的垂象呢?

魯智深第一次上五台山,拿著趙員外給的度碟,說要出家。但眾僧看他相貌凶惡,不像看經念佛的出家人,不同意他出家,怕他以後鬧事連累了眾人。於是智真長老就去打坐,以觀魯智深的來源。也就一炷香的功夫,智真出定後對眾人說,魯智深這個人有些來頭,他對應著天上的星宿,心地剛強正直,現在看起來有些凶暴愚頑,命運有些混雜不純淨,但是以後他會獲得清淨大自在,成就非凡的正果,將來你們都比不上他。

醉打五台山 花和尚上梁山

一炷香的時間,智真長老看到了魯智深的生命來源,看透了他的品行稟性,也看到了他日後的功果。所以堅持為他剃度,並賜法名「智深」。但是其他人都不相信,一個打打殺殺的人,日後怎能成就正果?

在五台山,魯智深多次醉酒,亂打僧眾,攪鬧佛場。然而,智真長老也知道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很有根器,很有道心,只因他塵緣未了,還要在塵世中走一遭,償還殺生之債。於是給他安排了一個去處。

智真長老修書一封,讓魯智深去東京大相國寺投奔智清長老。智清讓他管理菜園子。後來魯智深為救結義兄弟林冲,得罪了太尉高俅,被官差追捕,逃出了東京,經過一番波折,最終來到梁山。因他背上有刺花,眾人都叫他「花和尚」。

宋江率梁山全夥接受招安後,奉聖命征討外夷和內寇。魯智深均隨梁山大軍東征西討,戰功赫赫。征遼得勝後,魯智深陪同宋江上五台山,參拜智真長老。

四句偈語揭曉宋江和梁山之運

智真長老警示,當宋江看到大雁分飛時,若再向東走,梁山的眾英雄就再也沒有團圓的時候了。圖為清 惲壽平《湖山小景.蘆汀雁影》。(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宋江向長老詢問梁山兄弟們的前程,智真寫了四句偈語:「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隨後也對魯智深說了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長老送給宋江的偈語,既預示了命運,也指點了一條出路。「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這二句是智真長老的警示,當宋江看到大雁分飛時,若再向東走,梁山的眾英雄就再也沒有團圓的時候了。「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這兩句是為宋江等人指點了一條更好的出路。當宋江率軍路過雙林鎮時,至此若能止步,人生就能福壽雙全!

在秋林渡,宋江看到天上的鴻雁高低亂飛,失去了飛行的次序,這個徵象含有驚鳴的意思。「浪子」燕青射殺鴻雁,宋江有感於心,心中一陣悽慘,悲哀傷情。其實,這已是智真長老的示警在應驗了。

智真是一代大德高僧,他心懷慈悲,為宋江等人點明了福壽雙全的辦法。只是宋江終是捨不掉功名榮華、光宗耀祖等心念,最終與福壽擦肩而過。著實應了那句話:「時人苦把功名戀,只怕功名不到頭。」

一點靈光乍現 花和尚聞信而寂

智真為魯智深說的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指的是魯智深立下的兩個大功,在萬松林活捉夏侯成,以及生擒方臘。魯智深在烏龍嶺追趕夏侯成,進到深山裡迷了路。忽然遇到了一位僧人,幸得僧人指點,魯智深次日有機會擒住了方臘。他立下大功,但並不想為官,只想找個清淨的去處,安身立命。

宋江剿除方臘後,班師回京。梁山的先鋒將領在杭州六和寺安歇。魯智深於八月十五中秋夜,聽到錢塘江潮聲,以為是戰鼓聲,準備出去迎戰。寺僧告訴他那是潮信。魯智深心中忽然大悟,想起了他師父的偈語:「聽潮而圓,聞信而寂。」當夜就坐化圓寂了。

魯智深起身於綠林,是一代英雄豪傑,一生不通文墨,卻能將智真的話牢牢地記在心裡。那一點靈光乍現,他豁然頓悟,成就了正果。

看雁序分飛 浪子燕青心自警覺

睿智的燕青以史為鑑,懂得進退存亡的道理選,擇功成身退。(王嘉益/大紀元)

宋江有忠義之心,多次得到神明庇佑。在最終的劫難到來之前,慈悲的神佛給了他機會,讓他自己去理解,去選擇。然而面對上天的示警,宋江沒有看懂。而在長老的告誡之外,卻有一人看懂了上天的垂象,他就是浪子燕青。

燕青看到大雁各自亂飛時,心生警覺。他以史為鑑,懂得進退存亡的道理。當諸將享受戰功榮耀時,燕青已經感知大禍就要臨頭,再不走就來不及了。於是急勸主人盧俊義離開。盧俊義堅持要留下,他想衣錦還鄉,封妻蔭子,並不想交出官誥隱退。燕青又以劉邦殺功臣之事勸諫,盧俊義仍是拒絕。燕青拜別主人,並給宋江留下四句口號:「雁序分飛自可驚,納還宮誥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灑脫風塵過此生。」

睿智的燕青看懂了「雁序分飛」的徵象,留下寥寥數言,匆匆離開了。他選擇功成身退,成為灑脫的小乙散人。盧俊義是否衣錦還鄉?宋廷奸臣當道,朝中的奸臣高俅、楊戩嫉賢妒能。他們在皇帝御賜的食物中放了水銀,毒害了盧俊義,導致他溺水身亡。

面對長老的告誡,上天的垂象,梁山英雄不同的選擇,也帶來了不同的結果。@*#

出自《水滸傳》(120回本)/004回/17回/90回/110回/119回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是煞神還是天將,是群盜還是英雄?一百零八位星宿神君,隨一道黑氣自地底湧出,化作金光轉生人間,化身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留下一段赤膽忠魂的傳奇。其殺伐行徑教人膽寒心悸,而他們的忠義豪情卻又教人擊節讚歎。
  • 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推出趙小寶「春風化雨.執筆一生」創作展,展出63件作品,係匯集了趙老師多年的創作精華,多為水彩及油畫,最特別的是,現場還展出8米長的水滸傳人物畫,人物的表情活靈活現、躍然紙上,結合連環漫畫與水墨的高超技法令人驚豔!
  • 人說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金聖歎稱之為「六才子書」之一。可知其妙才表現?《水滸》道了哪些人們耳熟能詳的金玉奇言呢?
  • 解讀童謠像猜謎語,那個滅苻堅、欺司馬的「石頭」,各自指的是誰呢?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