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相輝映的東西文化:濟公與聖若瑟

神韻舞蹈演員王南希
(神韻藝術團官網)
font print 人氣: 169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些和尚道士狀若瘋癲,行為異於常人。雖然他們表面看似瘋癲癡愚,實際上卻具足神通。濟公是其中大名鼎鼎的人物。而在西方,最為人熟知的古怪修士名叫聖若瑟.庫比蒂諾,他與濟公有著極為相似的特點。

濟公是南宋時人,聖若瑟是1600年代的意大利托缽會修士,在平常人眼中他們都性情乖僻,具有不可思議的超能力。他們都曾被驅逐、被欺侮,卻最終被人們尊敬和膜拜。

聖若瑟.庫比蒂諾

(神韻藝術團官網)

有「飛行修士」之稱的聖若瑟曾在做彌撒時升空。不過在當時,漂浮未被認為是一種神性能力的覺醒,反而被認為是修習巫術後獲得的能力。聖若瑟曾因此而被送上天主教異端裁判所。

1962年的電影《不情願的聖人》描繪了聖若瑟的一生。他從小笨拙,沒有耐心,學習能力和記憶力都很差,幾乎做不好任何一件事。他的母親送他去餐館做幫工、去鞋匠那裏做學徒,他卻把所有事都辦砸。最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夠收容他的地方,那裏是佛朗西斯修道院。

在他成為修士之前,他必須接受培訓,做一些僕人的工作。他雖然身分卑微,卻虔誠地信仰著上帝。神奇的是,在修道院裡工作的他竟然一改往日笨拙粗鄙的形象,他變得有禮、謙遜又慈愛。他甚至變得舉止得體,還能夠完成本職工作了。

很快,聖若瑟開始展現神蹟。一次正當他跪在地上虔誠聆聽著主的頌歌時,整個人開始緩緩升空。

聖若瑟一生被記錄的升空次數共達70次之多。當他的神蹟被逐漸傳開後,人們遠道而來向他尋求神聖的教誨,也向他懺悔一生所做的惡事。聖若瑟也常以仁慈之心幫助眾人。

濟公

(神韻藝術團官網)

濟公是神韻舞劇《濟公搶親》的主人公,更是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角色。您可能在電視劇中看過他那經典的形象——一身破僧衣、一雙破僧鞋,手執破蒲扇。

據說濟公原名李修緣,是宋朝名門之後。李家世代信佛,修緣的父親李茂春是生活在天台山附近的一位信佛的善人。相傳李修緣在降生之時,附近國清寺羅漢堂的第十七尊羅漢突然倒塌,再加上後來濟公的神蹟廣為流傳,於是人們相信濟公就是五百羅漢之一投胎下世,度化世人。

李修緣年滿十八歲時父母雙亡,於是他投奔杭州靈隱寺出家為僧。法名道濟,因他不戒葷腥,食肉喝酒,舉止悖於常人,行事又出人意表,於是被稱為「濟癲」。

明末清初,有文人寫成《濟公傳》一書,收集整理了歷代口耳相傳的那些關於濟公的神奇軼事,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屬古井運木的故事了。

相傳,濟公在靈隱寺時就曾因展露神通而遭到同門妒嫉,時常受到詆毀。當一直庇護濟公的元空長老圓寂後,濟公就被趕出了靈隱寺,他一路化緣乞討,最終投奔淨慈寺棲身。淨慈寺在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發生了一起火災,寺中建築幾乎全毀。重修寺院的工程浩大,其中最難解決的是木材運輸的問題。濟公施展神通,將錢塘江中的木材瞬時移到了古井中,人們從古井中往上拉木頭,拉出來的木材剛好是所需的用量。當時寺中的許多人都親眼見到了這件神蹟。

***

西方的聖若瑟被尊為基督教的聖人,而東方的濟公被稱為活佛。東西的信仰截然不同,卻有著共通的特點:這些棲身在修道院或寺廟裡的人物,因為展現了非凡的神蹟和高尚的德行,成為平民百姓心目中真正的濟世救人的神佛的信徒。

(點擊閱讀原文)

——轉載自神韻藝術團網站

(神韻網站授權轉載,版權歸神韻藝術團所有)
點閱【遙相輝映的東西文化】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