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膝關節退化、疼痛,是年紀漸增的族群,常有的身體狀況之一。健身教練珍珍(施怡如)指出,要保養膝蓋,鍛鍊臀肌最重要。
許多人知道要加強大腿的力量,便能保護膝關節,卻不知道,更應該要優先加強「臀部」的力量,才是最為治本的辦法。臀肌靠近身體軀幹的中央,可謂人體的動作「馬達」,發力上絕對是最有效率。若是觀察專業運動員,通常也都會發現他們擁有結實的臀部肌群。
然而,現代人大多採取坐姿,髖關節失去良好的活動性,臀部肌群也通常都伴隨虛弱無力。如果能把沒在工作的臀肌喚醒,長期「過勞」而受害的膝關節,自然大幅減輕負擔。
下列三個動作,膝關節的參與較少,能夠在膝蓋壓力較小的情況之下,特別針對臀部來做訓練。
鍛鍊臀肌、保養膝關節的動作 單腳硬舉最推薦
1. 橋式
這個動作居家就可以進行,算是最入門的形式,鍛鍊臀部兼腿後側肌群的動作。練習時,建議鋪設瑜伽墊。
預備:雙腳屈膝踩地,腳掌朝前,腳踩的寬度與骨盆同寬。肚子微微收緊,腰部輕貼地面,不可以凹腰產生空隙。
動作:吐氣時,利用臀部與腿後側的力氣,將臀部推高至身體從肩膀到膝蓋一直線。吸氣回到預備姿勢。

Tips:動作過程中,臀部與大腿往上推至身體保持直線就可,肚子也要微微出力。不需刻意將髖部往天花板頂高,避免過度使用凹腰的形式來完成動作。
2. 蚌殼式
此動作需要利用彈力帶當作阻力。一樣是利於居家練習的方式。
預備:彈力帶套至膝蓋上方約10 公分處。身體採取正側躺,雙腳屈膝相疊,膝蓋約呈90 度。
動作:吐氣時,利用臀部及大腿的力氣,抵抗彈力帶圈住的阻力,將單側大腿(膝蓋)往上抬,如同開蚌殼的形式一樣。吸氣回到預備姿勢。

Tips:動作過程中,不需追求將彈力帶撐很開,而是講究保持骨盆的穩定性,不前後歪斜。做動作時,一定要將注意力放在臀部,而非彈力帶圈著的膝蓋處哦!
3. 單腳硬舉
這是我針對膝蓋不適的族群,在初期階段會多加鍛鍊的最主要動作。

這個動作有以下三大優點:
● 避開膝關節壓力
單腳硬舉的膝關節彎曲的幅度很小,主要都是髖關節在動,因此,能在膝蓋幾乎無壓力的情況下,非常有效的刺激臀部,甚至大腿後側的肌群。
● 更接近真實的動作模式
還記得我們曾提過訓練的「功能性」嗎?橋式、蚌殼式雖然也能刺激臀部肌群,但身體呈現正躺、側躺的情況下,與真實世界的動作模式相差較遠。相比下來,單腳硬舉屬於站立的運動形式,比較接近弓箭步等日常生活中,較實用的動作形式。
● 有助於加強身體平衡
此動作訓練到臀部肌群中的「臀中肌」,而臀中肌正是身體維持骨盆平衡的最重要肌群。若此肌群有力,有助於防止跌倒,對於肌力較弱的長者族群,更是不可或缺。
珍珍教練小教室:加強臀肌,也能避免踝關節傷害
從幫助身體保持平衡的觀點看來,若是臀肌有力,除了能減輕相鄰的膝關節負擔,甚至也能減少「踝關節」失去平衡而扭傷的機會。身體是非常奇妙且環環相扣的,看似相距很遠的踝關節,只要擔任身體主要馬達的臀肌太弱,也都會連帶遭殃。
摘自《珍珍教練的40+50+60+增肌慢老重訓課》 采實文化出版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40歲後易膝關節疼痛 常做3動作 預防膝蓋退化
· 很多人坐下的方式錯了!不傷膝蓋的正確坐法
· 運動會不會造成膝蓋退化?醫師完整解析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