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退化性膝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成因包括運動過量,但如果是退化性關節炎,適當運動會比不動更能幫助恢復。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膝關節炎盛行率達15%、近350萬人受疼痛之苦。其中,50-59歲近2成、60-69歲患者超過3成、70歲以上則近4成,也就是50-69歲患者已達5成。
吳醫師指出,膝蓋退化早期症狀,包括痠痛無力、膝窩緊不靈活、蹲下後不易站起來、偶爾膝蓋積水。晚期症狀膝蓋出現疼痛、蹲下時疼痛有困難、股四警機漸萎縮、膝關節形成內翻遍型,及行走距離減少。
而造成關節退化的原因有四種,年紀、曾經發炎、曾經感染、曾受創傷。今日出席記者會的黃太太,即是過去20年,曾陸續受過多次創傷,造成嚴重積水腫脹疼痛。

台中68歲黃太太說,兒子去年因為骨折到中山附醫就診,因此也選擇到醫院處理長期膝關節問題,過去20年她曾摔倒過四次,2次在菜園、1次載孫子被狗撞到,最近一次是浴室滑倒,經過微創處理並無效,到去年膝蓋突然腫大疼痛不堪,才又就醫。
經吳醫師判斷,黃太太相對年輕,建議使用Persona客製化膝關節系統。黃太太說,原以為術後會很痛,但大約二周就可以行走。醫師建議要減重、少蹲,每天慢走,連右腳纖維化都可以趨緩、一併復健。
吳醫師指出,治療膝關節疼痛的方式,包括減重、服止痛藥、在關節內注射藥物、增生治療、細胞治療。手術治療,則有關節鏡治療、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關節置換手術。
中山附醫也公布健保膝關節襯墊,及最新Vit E襯墊做比較,後者在磨損率、抗氧化剝落效能都高出許多,而此一研發即是針對關節炎年輕化、與亞洲人結構等進行改善。
責任編輯: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