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4月11日】197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尼克松在49個州勝出,整體得票率超過60%。美國電影評論家凱爾(Pauline Kael)當時表示,她對結果感到吃驚,因為她只知道一個人投票給尼克松。
不過,凱爾也承認,在她周圍的人都有類似想法,這自然會導致集體思維的問題,即一群人中的每個人都以相同的方式思考。
集體思維在接受過相同大學教育的專業人士中尤為普遍。我們與同行有天生的親和力,這種親和力使我們與一般公眾不同。我們最不想做的一件事,是在我們的同事和朋友之間造成裂痕。
這就是從幼兒園至高中的教育系統特別容易受到群體思維影響的原因。所有的教師、校長、課程顧問和學監都上過教育學院,都曾沉浸在主要是左傾(又稱進步)的教育理念中。
該理念通常被稱為以學童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強調學習應儘可能「自然」,學童應主導自己的學習。
此教育方式的擁護者認可基於項目及探索的學習,他們更喜歡跨學科項目,而不是特定學科的課程。左傾型的教育工作者認為,學校應專注於諸如批判性思維和協作之類的可轉移性技能,而不是特定的知識。通常的宣傳是,這是為學生準備最需要的「 21世紀技能」。
不過,該左傾教育理念實際上不是新東西,它在18世紀受到法國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支持,在20世紀初由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基爾帕特里克(William Heard Kilpatrick)推廣。在其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基爾帕特里克影響了數千教育工作者,其中許多人後來成為教育教授,並將該左傾理念灌輸給他們的學生,這些學生成為教師後,在學校實施該教育方式。
今天,該理念在整個北美已影響深遠,教育局的使命宣言中強調以學童為中心,學監及校長讚揚探索式學習,教育學教授鼓勵未來的教師更左傾。這就是集體思維的模式。
在對亞伯塔省幼兒園至高中教程改革草案的反饋中,我們看到了這種集體思維的過度反應。教育教授、課程顧問和許多教師指責新教程「不合適」,他們認為該教程草案對內容關注過多,對批判性思維等共通技能關注過少。這些反對者在報紙上發表評論、組織請願、接受媒體採訪、在社交媒體上發洩不滿。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些明顯的事實。例如,研究清楚地表明,背景知識與閱讀理解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對最新版《閱讀心理學》中發表的文獻的評估發現,對背景知識系統及有序的教學,顯著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新的亞省教程採用知識豐富的教育方式,可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閱讀者。可悲的是,教育界的集體思維,意味著該重要觀點很可能在討論中被遺漏。教條式地遵循特定的意識形態,可能會阻礙急需的課程改革。
教育界就像1972年的凱爾一樣,變成了只有一個聲音。集體思維需要受到挑戰,新想法應受到歡迎。 ◇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麥克·茲瓦格斯特拉(Michael Zwaagstra)是一名公立中學教師、公共政策前沿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和作家,著有《舞台上的賢者:教與學的常識性反思》一書。
原文Too Much Groupthink in Public Education刊載於英文大紀元。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 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