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大觀】東漢沛國人張道陵

作者:小穹
張道陵帶著弟子到了蜀地,在鵠鳴山住下,寫了二十四篇論著道法的文章,同時精進思維、修煉心志。示意圖,圖為明 仇英山水畫 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39
【字號】    
   標籤: tags: , ,

張道陵,東漢沛國人,原是太學中的學生,精通五經。晚年時他感嘆說:「即使精通五經,也無益於延年益壽啊!」於是轉而研習長生之道。聽說蜀地百姓大多心性純厚、容易教化,而且當地名山眾多,張道陵便帶著弟子到了蜀地,在鵠鳴山住下,寫了二十四篇論著道法的文章,同時精進思維、修煉心志。

某日,忽然有一眾神仙御龍駕虎、金車羽蓋,浩浩蕩蕩的從天而降,有的自稱柱下史,有的自稱東海小童。仙人們將《正一明威》的道法傳授給張道陵,張道陵得道之後,有了治病的法力,百姓對他十分信服,尊他為師,很快他門下就聚集了弟子數萬。

張道陵設立了「祭酒」一職,分管諸位弟子。還立下一些規制,讓弟子們按照情勢需要,輪流交納米糧、布帛、器物、紙筆、柴草等物,並派人修整道路。縣裡原有許多需要修復的橋梁道路一直無人過問,在張道陵的帶領下,大家都非常賣力地參與除草、清淤、修整路橋,毫不推辭。

張道陵還以廉恥悔過之心化育民眾。他不施刑罰,只立規則:凡是有疾病的人,都把自己有生以來所犯的罪過寫在紙上扔進水裡,與神靈定下盟約,並以個人性命擔保絕不再犯。如此一來,人們都會謹記自己的誓約,一旦生病,首先反省過錯,既是治病,同時也有了羞愧之心,不敢明知故犯,而且還因為敬畏天地神明而努力改過。在此之後,那些犯過錯的人都棄惡向善了。

張道陵雖已煉成丹藥,卻沒有立即升天。此時他已能使用分身之術把自己分成幾十個人了。他常常在居所門前的水池中泛舟遊玩,當來訪的道友、賓客擠滿庭院和街巷時,他就用分身與客人談話應酬,真身仍留在船上。

張道陵常常在居所門前的水池中泛舟遊玩。圖為清‧錢杜《人物山水圖》。(公有領域)

儘管弟子眾多,但張道陵只將一個叫王長的人視為真傳弟子。後來他又說:「有一個從東方來的人,也能得到我的真傳。此人應該在正月初七中午到來。」並描述了此人的相貌身材。到了正月初七中午,果然有個叫趙昇的陌生人從東邊而來,相貌正和張道陵描述的一樣。

其後,趙昇經歷了七次考驗,才終於得到張道陵的真傳。

第一試,趙昇初次造訪張道陵,門人不但不給通報,還連著辱罵他四十多天。趙昇就在門外露宿了四十多天,這才被領進門,見到張道陵。

第二試,趙昇在田裡看守莊稼。夜裡來了一位絕色美女,自稱是遠行的旅人,請求借宿,並主動和趙昇同床而睡。第二天她又以腳痛為由,繼續逗留了幾天,在此期間屢次以言行挑逗趙昇,但趙昇始終舉止端正,不為所動。

第三試,趙昇在路上走著,忽然看見一大堆金銀。他碰都不碰,視若無睹地走過去了。

第四試,趙昇進山砍柴,突然衝出三隻老虎撲上來撕咬他的衣服,但並不傷害他的身體。趙昇面無懼色,泰然自若地對老虎說:「我是個修道的人,從年少時起就沒做過不正當的事,所以不遠千里來拜師求道。你們這是要幹什麼呢?難道是山神派你們來試探我嗎?」沒一會兒,老虎就起身離開了。

第五試,趙昇在街上買了十幾匹絹綢,付完錢後,老闆卻聲稱沒收到錢。趙昇便脫下自己的衣服,換錢買絹補償那個老闆,一點也不怨恨生氣。

第六試,趙昇看守糧倉時,有一個乞丐來討飯。這人衣裳襤褸、面目骯髒,身上的膿瘡散發出陣陣惡臭。趙昇不但不嫌棄他,反而十分同情地流下眼淚。他脫下自己的衣服給那人穿,用自己的口糧招待那人吃飯,臨別時還將自己份內的糧食送了一些給他。

儘管弟子眾多,但張道陵只將一個叫王長的人視為真傳弟子。示意圖,圖為明 仇英《玉洞燒丹》局部。(公有領域)

第七試,張道陵帶弟子們登上懸崖,山崖下方的石壁上長著一株如人手臂般粗細的桃樹,樹上結著很大的果實,樹下就是萬丈深淵。張道陵說:「你們當中誰能摘得那桃子,我就把道法的訣竅傳授給他。」當時有三百多人趴在山崖邊看,個個嚇得雙腿戰栗汗流浹背,都不敢在懸崖邊久留,最後都退了回來。只有趙昇說:「有神靈看護著,怎麼會有危險呢?我有仙師在此,必不會讓我無端端葬身山谷。既然是師父讓摘這桃子,想必這桃子一定能摘得到。」說著縱身一躍,穩穩地跳到桃樹上,摘下一堆桃子。然而石壁陡峭,沒有可供攀援的地方。趙昇便把桃子逐一扔上山崖,共有202顆。張道陵把桃子分給眾弟子,自己吃了一顆,留了一顆給趙昇。這時張道陵伸手去接趙昇,只見他的手臂忽然增長了兩三丈,趙昇一下子就回來了。

等趙昇吃完桃子,張道陵站在懸崖邊笑道:「趙昇心性純正,所以跳到樹上,身子都不晃一下。為師也想跳下去,想必能摘得最大的桃子。」弟子們都勸張道陵不要跳,只有趙昇和王長默然不語。張道陵往下一跳,卻沒落在桃樹上,不知掉到哪裡去了。四方都是高聳入雲的山峰和深不見底的山谷,連路也沒有,弟子們都嚇得悲號起來,只有趙昇和王長神色平靜。過了一會兒,趙昇和王長議論道:「師父就像我們的父親一樣,如今他跳下懸崖,我們豈能安心待在這裡。」說完,兩人一起跳下懸崖,沒想到正好落在張道陵面前。

張道陵盤坐一帳中,看見趙昇和王長,微笑著說道:「我知道你倆會來的。」爾後向二人傳授了修行的真機。三日後師徒三人一同回去,眾弟子看見他們歸來,又驚又喜。

後來,張道陵和趙昇、王長都是白日飛升而去,餘下的眾弟子仰頭看著三人漸漸消失於雲霄天際。

張道陵早知趙昇是有緣之人,仍對他考驗了七次,才肯將真法傳授,可見修煉的嚴肅與嚴格。《西遊記》有詩云:「真經必得真人取,意嚷心勞總是虛。」修煉的機緣固然寶貴,但意志的堅定、心性的端正才是真修得道的根本。如果趙昇不是憑著對修道的正念通過了「七試」,他又怎能得到真機、修成真人呢?@*#

參考資料:《神仙傳》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