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絕句:清景
浮生在我多隨分,逝者如斯莫等閒。
要學梅花姿態雅,只留清景住人間。
《平水韻》上平十五刪
注釋:1、隨分:安分;守本分。唐·李端《長門怨》詩:「隨分獨眠秋殿裡,遙聞笑語自天來。」金 ·王若虛《自笑》詩:「何須豪逸攀時傑,我自世間隨分人。」2、逝者如斯: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後用以謂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二、絕句:故鄉
滄桑閱盡人間事,歲月消磨壁上痕。
寂寂青山繞村落,年年濁酒話寒溫。
《平水韻》上平十三元
注釋:1、寒溫:指問候冷暖起居。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忽有客通名詣瞻 ,寒溫畢,聊談名理。」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三折:「施禮罷,敘寒溫。」

三、絕句:寒露山居
蔬餐炭火誰家好?明月清風此處幽。
竹樹樓前觀夕照,桂花香裡近深秋。
《平水韻》下平十一尤

注釋:1、蔬餐:素食。宋·陸游《書房雜書二首》之一:「藥債多於酒,蔬餐薄過僧。」

四、絕句:印篆香消
紅瘦黃枯易感傷,回峰取次曉蒼蒼。
茶煙氣潤今朝墨,印篆香消昨夜霜。
《平水韻》下平七陽
注釋:1、感傷:李易安有詞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故云。2、取次:一個挨一個。唐·詹敦仁《寄劉乙處士》:「無窮風月隨宜樂,有分溪山取次收。」3、印篆:指篆香。宋·華鎮:「色潤窗紗綠,煙和印篆香。」宋·翁卷:「燈冷紗光淡,香殘印篆空。」
五、絕句:冬藏
天寒茶帶雪,地凍嶺停雲。
萬物皆蕭索,榮枯此際分。
《平水韻》上平十二文
六、絕句:月朦朧
生涯自得性和衷,計較千般總是空。
坐久不知香馥郁,詩成惟有月朦朧。
《平水韻》上平一東
注釋:1、和衷:和善。《尚書·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
七、絕句:雲開雨霽
花自芬芳水自清,雲開雨霽見分明。
一身浩氣隨行止,滿目青山亦送迎。
《平水韻》下平八庚
注釋:1、送迎:送往迎來。明·李廷是《送邵漢旬歸蘭溪》詩:「汝自謀行止,人誰解送迎。」
八、五律:本色生涯
先春無弱柳,破臘有夭桃。
行路安知累,謀生不覺勞。
工夫方本色,計較得纖毫。
只是天心善,非關眼界高。
《平水韻》下平四豪
注釋:1、先春:早春(立春過後都算是早春);破臘:臘月之末。宋·喻良能《陪通守李丈出郊》詩:「破臘梅花強半白,先春草色未多青。」 2、夭桃:豔麗的桃花。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3、天心:本性。
九、七律:鬧中取靜
遁跡蓬萊何處覓?安居鬧市此中尋。
雖無美酒酬知己,卻有幽香表寸心。
寒暑催人時節換,乾坤伴我物華吟。
月圓月缺空悲喜,花謝花開忘古今。
《平水韻》下平十二侵
注釋:1、遁跡:猶隱居;隱跡。《晉書·文苑傳·李充》:「政異徵辭,拔本塞源,遁跡永日,尋響窮年,刻意離性而失其常然。」2、蓬萊:蓬萊山 。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記·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首聯的意思是:想遁跡蓬萊仙境卻不知何處找尋,還不如在鬧市中去尋找心中的那份寧靜。
十、七律:立冬
搖落霜風黃葉地,登臨露菊碧雲峰。
虛名恰似波間月,困境何妨飯後鐘。
萬事勞心徒計較,一生直道最從容。
比鄰幸有芝蘭室,懷抱幽香氣韻豐。
《平水韻》上平二冬
注釋:1、飯後鐘:相傳 唐·王播少年孤貧,客居揚州惠明寺木蘭院,隨僧齋食。日久,眾僧厭惡,故意齋後才敲鐘。王播聞聲就食,撲空,因題下「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兩句詩。見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下。2、直道:猶正道。指確當的道理、準則。《禮記·雜記》:「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
十一、七律:時序大雪感懷
城中落葉因風過,岒上飛花作雪飄。
心似松篁姿獨秀,氣如蒲柳鬢先凋。
浮生碌碌情難去,往事悠悠夢未消。
室有幽香通造化,人無俗慮最逍遙。
《平水韻》下平二蕭
注釋:1、蒲柳:即水楊。一種入秋就凋零的樹木。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後因以比喻未老先衰,或體質衰弱。本詩的「氣如蒲柳」是指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容顏也易衰。@*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