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謾神像 斥責龍神 北宋富翁的教訓

文/杜若 整理
「龍」在中國社會裏,是一種尊貴、吉祥、莊嚴、神聖的象徵。(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9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北宋時,德州有位富翁。他聽說五台山有尊肉身菩薩,特意千里迢迢地前去朝拜。豈料,因侮謾神佛,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高士圖 唐寅
王在的家境非常殷實富足。圖為明 唐寅《高士圖》局部。(公有領域)

宋哲宗時期,德州(今山東德州陵城區)有一位市民名叫王在,家境非常殷實富足。元佑五年(1090年,庚午年)仲夏,他帶著妻子和家僕遊覽五台山,當天晚上就住宿在真容院。

第二天一早,王在穿戴上整潔的衣冠,禮拜文殊菩薩像。然而到了晚上,王在就流露出輕慢的表情。僧人省彥負責接待客人,看到了這一幕,趕忙前去謁見王在。

省彥說:「我在這裡住了四十多年,接待過很多客人。今天看您拜謁佛像之禮,一開始似乎很謹慎,但後來就怠慢了。您為何會表露出不愉悅的神情呢?」

王在憤怒地說:「在來這兒之前,聽說這裡有尊肉身菩薩,所以才不遠千里而來。如今一看,只不過是一個泥塊罷了。我一想到如此長途跋涉,旅途顛簸,實在勞苦。」言外之意,王在似乎是在抱怨這趟行程很不值得。

省彥說:「這是什麼話?昔日,大聖人降臨在鷲台,屢次顯現出神聖的瑞相。唐朝景雲年間(710年—711年),處士安生目睹文殊菩薩真容,親自塑像。他因擔心塑像不準確,所以祈求菩薩顯聖。後來菩薩前後現化真身七十二次。唐睿宗時期(662年—716年),天子特賜『真容目』作為寺院的匾額。您怎能這麼輕易地出言不遜呢?而且這座山裡,還有龍神守護。倘若您那番不敬的話觸怒了龍神,恐怕您將無安身之地了。」

王在狂妄地說:「一條龍怎能降禍於我呢?」(Fotolia)

王在狂妄地說:「一條龍怎能降禍於我呢?」省彥趕緊勸他說:「您來到這裡,輕侮神像又不把龍神放在眼裡,恐生不測之禍了。您現在最好趕快向神明認錯懺悔吧。不然的話,您的身體必會碎於龍神的爪牙之下。」王在仍不在意,不肯悔改認錯。

後來三日,王在帶著家人遊覽東台。當時有上百人夜宿於台頂的化現堂。一天半夜,忽然一陣雷震大發,猶如天坼地裂一般。瞬間,大堂的牆壁上已經出現了一個窟窿,一團火隨即竄入。一會兒的功夫,一團火又從裡面噴了出來。再一看王在的身體,竟然都已經碎了。而他的家僕得以倖存。

由於夜宿山頂,氣溫寒冷。王家家僕事先借了寺院的一件棉衣來禦寒。雖然他裡面外面的衣服都被燒毀了,唯獨借來的棉衣還在。王在的妻子和家僕火化了王的遺骨,就悽然下山了。凡是聽說這件事的人,都感到震驚和傷嘆。@*

事據《廣清涼傳》

責任編輯:王堇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推開石窟厚重的大門,流光溢彩的佛國世界撲面而來。西方的古老藝術,中華王朝一千多年的文明,都將自己最虔誠和精純的技藝獻給神佛,演繹出舉世驚歎的人間聖境。凝望那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畫,我們似乎到達了與神明最近的距離。
  •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不見盛唐長安城,不知中華盛世之頂峰;不見唐朝繪塑藝術,不知敦煌石窟造像之精華。唐朝是中華古代最繁華昌盛的時代,敦煌的佛教藝術經過兩百多年的醞釀和積澱,也在這時大放異彩。
  • 唐朝佛教盛傳,相較前朝又有時代的特點。比如唐人崇信大乘佛教,宗派眾多,有淨土宗、密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等,其中以淨土宗最為流行。人們嚮往的,是佛經中描繪的極樂世界,那裡沒有戰爭、災害、貧窮、疾病諸般苦難,只有歡歌笑語的太平盛世。這種風潮同樣反映在石窟的變化上。
  • 明朝時,陝西蒲城羅秀才因招待了一位僧人,與其結下奇緣。圓紙成明月,木龍化真龍。秀才遨遊一番後,僧人相贈一份特別的薄禮,並預言「殷邦十五,鬼井奇祲」。難懂的字眼,揭曉著怎樣的傳奇?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