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被查- 线上博彩全攻略

「醫聖」喻昌先學禪後學醫 煉黃白之術救濟窮人

文/顏丹
喻昌年少時,有異人授於他黃白之術。(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7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清朝初年,三吳兩淮的名醫中出了這樣一位奇人。他就是被明朝萬曆三十八年的探花、明末清初的禮部侍郎錢謙益稱為「醫聖」的喻昌。

喻昌(1585~1664年),字嘉言,其「喻」姓與其身世有關。喻昌本姓朱,是明朝宗室中人。改朝換代後,因「諱其姓,加朱以捺為余」,「後又易禾以刖(一說易朱以則)為俞。」明崇禎時,他曾以副榜貢生入京,上書言事,但「憤欲有為,卒無所就」。他「學博才宏」,到了「順治初尋詔徵」,卻「力辭不就」。

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亦是明朝遺臣。他與喻昌互為知己好友,二人相差三歲,卻卒於同一年。喻昌喜歡下圍棋,「弈品居二三手,達旦不倦。」康熙三年(1664年)的某一天,在與圍棋國手李元兆對弈了三天三夜後,他「斂子而卒」。當時,他「歿於錢牧齋家,牧齋以為坐化龕奉之」。

喻昌「坐化」並非虛言,他曾「披剃為僧」,「自儒而之禪。」喻昌無後,他的外甥從錢謙益家「負遺骸歸」靖安時,「舟遭風浪,首尾盡毀折,獨骸龕一艙無恙,屹然湖中。」後來將其骸龕放置在靖安的一座寺廟裡,「有盜其旁銅環者,立中瘋斃。」直至清道光年間,其「遺骸尚不壞」。

喻昌喜歡下圍棋,「弈品居二三手,達旦不倦。」(fotolia)

喻昌「通禪理」,且「自禪而之醫」。他大器晚成,最終「以醫名,治療多奇中」。有一次,他坐船回鄉,行至一個村落時,看到一位少女在河邊搗衣。他注視良久,忽然命人停船,對一個身強力壯的下人說:「你到岸上去,悄悄靠近那女孩,然後從身後抱住她,我不叫你放開,你千萬別鬆手。」下人照他的話去做了,惹得那女孩憤怒不已、大聲斥責,並把她的父母從屋子裡叫了出來。

眼見這位壯漢就要被女孩的父母痛打一頓了,喻昌才走到近前,慢慢對他們說:「我是喻嘉言,今天碰巧看到你們家的女兒,感覺她大病將至,於是很唐突地想用這種無禮的辦法救她。我並無惡意。」女孩的父母對喻嘉言的名聲有所耳聞,便不再追究。

喻昌接著問道:「你們的女兒還沒出過痘疹吧?」夫婦倆回答「是」。喻昌說:「她這幾天內就會出悶痘,恐怕難以救治。我之所以讓下人激怒她,就是想趁著她的悶痘還未發出來時,先泄一泄她的肝火,使病勢減弱,才可用藥。等她一發病,你們就來北城外的一個地方取藥,可別耽誤了。」

幾天後的一個夜晚,果然有人來敲喻昌家的門,此人正是那日在村裡遇到的女孩的父親。他告訴喻昌,女兒得了熱病,煩躁不寧。喻昌問他:「孩子皮膚上有要出痘疹的樣子嗎?」他回答:「痘疹已經現形了。」喻昌聽後欣慰地說:「你女兒有救了。」最後,那個女孩喝了喻昌配的一劑托裡解毒湯,痘疹就全發出來了,病也好了。

北城外有一些破舊的屋子,那裡常被人用來停放棺材。一日,喻昌路過時,看到一口剛停放不久的棺材底部正在往下滴血。他很吃驚地去詢問鄰近的居民。有人告訴他:「鄰居家有位婦人死了,於是把棺材停放在這裡。」

喻昌一聽,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對他說:「你妻子並沒有死,死人的血一般色黑而無澤,活人的血則是鮮紅的。我見你妻子棺木底下流出的血甚是鮮紅,應該還有救,你不妨打開棺木,讓我看看!」

棺木打開後,喻昌便為裡面的婦人診脈。原來這位婦人是因為難產而失血過多,昏迷了一天一夜,好在她脈息尚存。喻昌在她的心胸之間扎了一針,針未拔出,就聽到了嬰兒呱呱落地的啼哭聲。這時,婦人也能起身了。於是,她的丈夫背起復活的妻子,抱著剛出生的孩子,高興地回家了。

針灸一些救命穴位,可以救治情況危急的病人。
喻昌在婦人的心胸之間扎了一針,針未拔出,就聽到了嬰兒呱呱落地的啼哭聲。(Shutterstock)

一個縣城有位大人辭官在家,她的夫人年至五十,突然出現了嘔吐、不思飲食的症狀。很多醫生來看過,但他們開的藥都不見效。這位大人只得把喻昌請來。診脈時,喻昌側首沉思了許久。診脈後,他拍著大人的肩膀說:「看來,上了年紀的人還會有童心啊!您的夫人不是得了病,而是懷了身孕,我剛才沉思良久,就是想辨別一下腹中的胎兒是男是女。從脈象上看,是陽裹陰,我想必定是男嬰。」結果果真與他預測的一樣。

對喻昌的神妙醫術最有感觸的,恐怕要數他的摯友錢謙益了。錢謙益有天去朋友家赴宴,吃完飯後坐轎子回家,過迎恩橋時,轎夫不慎跌倒了,導致他從轎子上摔下來撲倒在地。從那以後,他就出現了奇怪的症狀。站著時,眼睛朝上看,腦袋往下栽,但只要平躺著,就不會這樣。他多次請醫生來看,就是不見好。

那幾日,喻昌去外地治疾了,錢謙益就派人去把他請回來。喻昌趕到他家,弄清了來龍去脈後,就對錢謙益說:「此病易治,別怕!」

隨後,喻昌對錢謙益的管家說:「把你們府上強壯能跑的轎夫多叫些來。」喻昌讓人為他們備好酒菜,說:「你們要儘量地吃飽喝足,還可盡情地玩耍娛樂。」之後,喻昌讓他們站在庭院的四個角上,讓兩個轎夫架著錢謙益的胳膊一起跑,從東跑到西,從南跑到北。

轎夫們可輪流跑,只是不能讓錢謙益停下來。他上下顛簸得很難受,喻昌卻全然不顧,還是讓他繼續跑。過了好一會兒,才讓大家停下來。這時,人們驚奇地發現,錢謙益的病已然痊癒了。

當時還有其他醫生在一旁觀看,卻不得其解。喻昌對他們說:「那天轎夫摔倒,錢謙益撲倒在地,導致他左邊的一葉肝臟發生了痙攣。攙著他快跑,就是為了疏通肝葉上的經絡,使其舒展。肝葉恢復正常,肝氣才能順暢,他的奇怪症狀也就消失了。這種病絕非藥物所能治療。」

錢謙益有天去朋友家赴宴,吃完飯後坐轎子回家,過迎恩橋時,轎夫不慎跌倒了,導致他從轎子上摔下來撲倒在地。圖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錢謙益經此一事,更覺喻昌的醫術妙不可言。在錢謙益的心目中,喻昌既是「醫聖」,也是「古之上醫」。他看過喻昌的醫學著作之一《尚論篇》後,就稱讚此書是「發揮仲景之精微,補正叔和之遺闕,參以妙語,得之神解」。他認為喻昌的「高談正一」,是繼承了莊子之學;其「深入不二」,如維摩詰在世;其為人是「盧照鄰之贊孫思邈」,即「道合古今,學通術數」。

據清史記載,喻昌的醫術「往往出於妙悟」,而這種「妙悟」又以儒、釋、道為依託。正如錢謙益在詩中所言,喻昌是「有道通儒梵行僧」。

喻昌年少時,有異人授於他黃白之術。後來,有人找上門來,要拜他為師,想求此燒煉丹藥、點化金銀的祕術。喻昌說:「先師授我此術是有條件的,我只能用此術來濟世救人,絕不能貪圖私利。而且,我還發了誓,願意承受天譴或無後的懲罰。這些你們都能接受嗎?若在此立誓,我就將祕術傳給你們。」聽完這話,想學祕術的人就再也不提拜師的事兒了。

有人懷疑這只是喻昌的託詞,可他無後卻是事實。而他所說的濟世救人也並非妄言。是凡有貧窮的患者來找他看病,他都會在「藥籠中預貯白金,或三星,或四五星」;「量其病之輕重為多寡雜白金於藥中,予之」,並告訴他們:「歸須自檢點,乃可煮也。」病人回家後打開藥包,發現裡面果然有銀子,於是「喜若天賜」;「藥未進而病已去其半」。

喻昌煉此術很有節制,也十分隱祕。他不常煉,「煉亦不過十金,多則廿金而已」;「掌火者皆隔,於穴中運扇,不令一人見。」

喻昌的仁心仁術為諸多醫家所敬仰。到了雍正年間,南昌名醫曹必聘率眾醫將喻昌的骸龕從靖安迎回南昌,將其安放在城南百福寺中。寺內還有其塑像和畫像,清朝內閣學士翁方綱為其畫像題詞曰:

國醫藏高手,床頭寓意草。
成名寧在藝,萎蛻或疑仙。
真像留荒寺,遺骸表古阡。
行人識徵士,瞻拜禮加虔。

百福寺的僧人在寺旁另建了一座喻先生祠,並將其靈柩安葬在仁義賢德卻不願為官的東漢「南州高士」徐稚的墓旁。「徵士」同樣是品行高潔卻不願出仕的隱士。喻昌「立志不仕」,卻心繫民間窮苦之人;他「隱於醫」,卻依然能「展其蘊,必不僅為良醫也夫」。@*#

參考資料:

清‧佚名《絳雲樓俊遇》
清‧朱欒《江城舊事》
清道光四年《新建縣誌‧人記》
道光二十七年《靖安縣誌‧寓賢》
《清史稿‧列傳》
《傷寒尚論後篇》王端序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 在中國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製作出功能顯著或療效神奇的藥丸。這與他們掌握的祕術,尤其是修煉出的神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世間雲遊時,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頗有悟性的人,他們就會拿出這樣的藥丸,目的是讓人能有所了悟,從而促成修煉的機緣,踏上返本歸真之路。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有關異人的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並不少見。他們一般隱居在山野之中修煉著出世之道。到一定層次後,便具備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於某種異能異術。當機緣成熟時,他們會出山尋找有德之士,比如懷有大慈惻隱之心的行醫者,將能治病救人的祕術或法術傳給他們,使之得以善用,並讓世人也能福蔭並感恩於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質。(Shutterstock)
    古代醫者多以救人性命為重,甚少有拿醫藥當牟利手段的。為窮苦的病人出義診,動輒還施金、贈藥的醫生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代中國民間大夫對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
  • 明代的許多御醫的一生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因帝王愛重而在醫官的最高品階上連任了好幾朝;有的敢直言進諫,勸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則與帝王暢談養生之道,讓其清心寡慾、保養正氣。這些御醫都是品性高潔之人,醫術更是不同凡響。他們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還能通過診脈預測出其福禍吉凶。
  • 他們深知,煉就醫術之前,先要領悟醫道。心中有道,望、聞、問、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於病痛疾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