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仙成公興居人間七年 受點化寇謙之得道

文/周曉輝
寇謙之與成公興一起進入深山隱居修行。(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91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北魏太武帝時期,南雍州刺史寇贊的弟弟寇謙之(365年—448年)早年就喜好仙道,心懷遠離塵俗之心。他小小年紀就讀了不少天文、曆數、老莊之書,還自己看書修行張魯之術,亦修煉丹藥服食,但因為沒有師父的教導,因此學了多年,也不見什麼成效。

後來,也許是寇謙之本身就有仙緣,又一心向道,誠意感動了上界神仙,遂上界派了仙人成公興來點化、引導他修行。

謫仙成公興點化寇謙之 

為了與寇謙之接上這份緣,成公興先是到寇謙之的姨母家做工,寇謙之看望姨母時看見身體強壯、幹活不知疲倦的成公興後,就請求姨母讓他跟自己回家工作。得到姨母的同意後,寇謙之帶著成公興回到了自己家中,讓他開墾住宅南邊的棗田,他則坐在樹下推算。幾天裡,成公興幹活之餘常常來看其推算。

一天,寇謙之推算七曜的運行時間,卻遇到了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臉上不覺露出了惘然的表情。古人將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星合稱為「七曜」。成公興遂讓寇謙之按照自己所說的再推算一次,很快解決了問題。

這樣的算法讓寇謙之大開眼界,寇謙之這才意識到成公興絕非凡人,便站起身施禮,請求拜其為師,成公興卻固辭不肯。成公興只問寇謙之是否願意跟自己一起隱居避世修行,寇謙之欣然同意。於是,二人沐浴齋戒三日後,進入了仙山華山。成公興讓寇謙之住在一間石室中,自己則出去採藥,回來後兩人一起服食,因此他們都不感到飢餓。

之後,成公興又與寇謙之一起去了嵩山。在嵩山,他們找到了一個三重石室,住在第二重中修行。

七年後的一天,成公興對寇謙之說:「我在世間不能久留了,明天中午就要離去了。待我死後,麻煩先生為我沐浴,自然會有人來迎接我。」

說罷,成公興進入第三重石室,不久仙逝。寇謙之恭敬地為其沐浴。第二天中午,門外來了兩個道童,一人手裡拿著法衣,一人手持缽和錫杖。寇謙之將他們帶到成公興的屍體旁,成公興突然起身,穿上法衣,持缽執杖離去。

之後,成公興又與寇謙之一起去了嵩山。圖為《嵩山北面》。(公有領域)

成公興去了哪裡?早前京兆灞城人王胡兒去世的叔父曾將王胡兒帶到嵩山的一座山峰上,那裡坐落著一些金室玉堂,其中一座金碧輝煌的屋宇門上寫著「成公興之館」,裡邊卻空無一人。王胡兒很奇怪,便問叔父。叔父說:「這是仙人成公興的館舍,因為他的過失導致失火燒毀了七間屋子,所以被貶到人間七年,來引導寇謙之修道。」

王胡兒回來後告訴了大家,大家這才了解到前後因果。

寇謙之受封天師 預言唐朝興起和皇帝更迭

成公興仙去後,寇謙之在嵩山更加精進修行,始終不鬆懈。他還收了幾十個徒弟。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神瑞二年(415)十月的一天,寇謙之忽見太上老君駕祥雲、在眾仙人玉女的簇擁下降臨。太上老君授予他「天師」之位,並授予他經誡二十卷,又傳授給他高深的道術,讓他將來在人間輔佐國君、教化生靈。

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十月,又有太上老君的玄孫來到嵩山,也傳給他一部真經,並讓寇謙之統領嵩山一帶。

北魏太武帝時,寇謙之入世宣揚道法。他親赴魏都平城獻道書於太武帝,在大臣崔浩的幫助下,得到了太武帝的信任,被封為國師,他與四十多名弟子在京城東郊建立了道場。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神瑞二年(415)十月的一天,寇謙之忽見太上老君駕祥雲、在眾仙人玉女的簇擁下降臨。圖為《朝元圖》(又名《神仙赴會圖》。(公有領域)

擁有預知功能的寇謙之,多次作出準確預言。如太武帝打算出兵討伐十六國的夏國赫連昌時,有大臣勸阻,認為難度很大。太武帝便向寇謙之詢問吉凶。寇謙之說「一定能取勝」。果如其言,太武帝出兵戰勝了赫連昌。

北魏大臣崔浩慫恿太武帝「滅佛」,寇謙之竭力勸說,崔浩聽不進去。寇謙之於是預言道:「你以後會被殺,而且還會遭到滅門之禍。」其後,崔浩果真被殺,其族被滅,其姻親也受其牽連,全都被處死。

寇謙之在嵩山修行時,經常在石頭上刻字記事,這些石頭都藏在嵩山中。唐高宗上元初年(674年),洛川郜城縣有一個藥農在山中採藥時,發現了這些刻了字的石頭。他把石頭獻給縣令樊文,之後層層送達,直至高宗手中。石頭上記述的事很多,但言辭深奧難解。因為搞不懂,高宗就下詔將石頭藏於內府之中。

石頭上的字可以辨認的有「木子當天下」「止戈龍」「李代代,不移宗」「中鼎顯真容」「基千萬歲」等等。

直到唐玄宗李隆基時,世人才完全明白這些預言的含義。所謂「木子當天下」,是說唐朝李氏受天命該當皇帝;「止戈龍」是說則天武后要臨朝當政,因為「止戈」為「武」,所以指武則天;「李代代,不移宗」是說武則天後,皇權又轉回到李氏手中;「中鼎顯真容」,是指睿宗的廟諱,因為「真」是睿宗的諡號;「基千萬歲」中的「基」是玄宗的名字,「千萬歲」是指他經歷的時間長久。歷史的進程與預言完全吻合。

得道成仙 屍解而去

448年,寇謙之仙逝。在他沒了呼吸後不一會兒,口中便噴出似煙雲狀的氣體,飛出了窗外,到天空中才消散。隨即他的屍體變長,弟子們量了一下,有八尺三寸。三天後,逐漸縮小,到放進棺槨中時,只有六寸長了。弟子們知曉這是師父得道成仙,屍解而去了。

參考資料:

《魏書‧釋老志》
《朝野僉載》

責任編輯:李婧鋮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