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悠悠桂花香

作者:吳允良
font print 人氣: 291
【字號】    
   標籤: tags: , ,

抗戰前,我母親童年時住在南京,她記得那時大多數人家的院子裡都有桂花和臘梅,秋冬兩季馥香怡人,臘梅撲鼻,桂香薰漫。

《紅樓夢》對臘梅著墨不多,但多處可見桂花的踪影。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時值秋天,寶玉見自己園子桂花新開,想要插瓶,就先插了二瓶送給賈母與王夫人,聊表孝心。但並沒有提及是否有送給黛玉等眾姐妹,就寶玉的個性而言,既使不送花大概也會邀賞吧。

過了不多日,寶玉探春等成立詩社,湘雲搶先擬題作東,在寶釵籌劃下,請了賈母以及眾姐妹等一起到大觀園賞桂花吃螃蟹。

是日,賈母領著王夫人薛姨媽等一行人來到園中,問在那一處好。王熙鳯安排在藕香榭擺席,說那裡山坡上兩株桂花開得好,坐在亭子裡,伴著清碧河水,享受桂花桂香。

由是可見,大觀園中應多處都有桂花,寶玉當然也就不須再送桂花給園內的姐妹了。

那日藕香榭的亭內擺了三席,廊上也有二桌,大家吃吃笑笑,十分熱鬧。湘雲又讓人在山坡的桂樹下鋪上花毯,叫支應的小丫頭們坐著吃喝,像野餐一樣,其樂融融。

又有一年中秋夜,賈母帶大家到凸碧山莊賞月,席間折桂枝擊鼓傳花飲酒。月至天中,眾人陪賈母在園中賞了回桂花,再入席時,那壁廂桂花樹下傳來悠揚笛聲,在月光下,令人塵慮盡滌。

此番情景,可知大觀園的桂花頗高,樹下可以坐席可以吹笛。

桂花飄香(張本真 / 大紀元)

這似乎與我們平日所見不同,常見桂花多為灌木,高度齊腰或及肩,枝條纖細,少見高大成樹的桂花。

依記載,桂花是多年生常綠灌木至小喬木。因此桂花是可以長大成樹,只是生長緩慢,或因生長條件的差異,不易成樹。

然而在中正紀念堂是可以看到桂花樹,眼見幾十年前的灌木叢逐漸長大,已成了一片桂花林了。開花的季節,遠遠地就提醒你它的馥郁。

長大的桂樹高約三公尺許,仍保有瘦長的形姿;走進桂樹林,可以散步徜徉,伸展筋骨。站在樹下,那一片覆蓋的桂葉,樸淡靜穆,映著日光,又顯得琳瑯繽紛,枝柯伸展蜿蜒,錯落有致。

台灣桂花季長,由秋至冬再至初春,乳白乳黃的桂花,像小星星湧現閃爍在綠葉中。林中滿目都是桂花,肘邊、頰邊、頭頂上都藏著無數的桂花小星星,宛若桂花銀河世界。

花盛開季節,樹根新抽的幼枝也湧出絮絮桂花。有些桂枝被截斷養傷,截口邊有桂花直接掙出樹皮,無枝無葉,孑然綻放,彷彿孤懸在峭壁上奇株,十分特別。

桂花香氣濃郁,往往令人第一次聞到就喜愛。(Shutterstock)

桂花清芬幽甜,特有的香氣,往往令人第一次聞到就喜愛。冬天湯圓灑上蜜桂花,熱騰騰的暖胃暖心,是記憶中美好的時光。

和大觀園一樣,中正紀念堂園子裡也多處都有桂花樹,桂林邊有座椅,可為休憩。在想:若置几在桂花林中品茗,樹蔭、桂香、鳥啾,桂花偶有落下,正好掉在茶杯裡;落在桌上或髪上,楚楚可愛,也令人驚喜。此情此景,不能獨享,邀外婆母親同座,隔幾株桂樹再置一桌,邀其他親友也來同感這片清幽雅謐芬芳。@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桂花香、桂花雨、桂花美饌,飄溢著自然甜香氣。八月花盟主桂花高貴雅潔馥馥送香,到了中秋時分,花香已十分。想知道吳剛斫桂、桂子落秋月的故事嗎?桂在中華文化中代表什麼精神?
  •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裡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詩人楊萬里的《詠桂》,是桂花詩篇裡,最為點題的了。桂子是月宮裡的那棵樹,伴隨著廣寒宮裡的仙子嫦娥。是仙子的一念慈悲,方得廣種人間。於是,桂花的香,亦格外的體恤、可親。桂子嗅起來,前調是一種溫溫的油氣,彷彿燒柴火的灶頭油煙,有一種溫敦的暖。而後,桂花那種醇厚、馨甜的香,就浸潤而來,一整個秋光裡,空氣裡都是桂子在香。
  • 又是不知不覺被瀟瀟灑灑的雨露帶到一個洗得幾近透明的清秋,又是月上中天、桂子飄香的時候。桂花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即使從她被始載於先秦典籍時算起,也與我們相伴近30個世紀了。
  • 名苑蔽長街, 千株桂樹栽。 常年枝葉茂, 八月桂花開。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