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1月15日訊】提起《紅樓夢》,大家耳熟能詳,尤其是少年寶玉,憨頑純真,在母親面前就更無拘無束了。
但是這個菩薩散還真讓又痴又憨的寶玉說中了,菩薩散確實存在。

它記載在宋代大醫局所屬藥局,醫藥衛生部門官方的一種成藥處方配本,相當於藥物指南中。它專門治療眼睛問題。
現在好多人,大人、孩子,甚至老人,長時間眼睛掛在屏幕上,電腦、手機、電視、熬夜、加班,以致用眼過度,雙眼不堪重負而出現各種視疲勞、發炎的症狀。如眼睛發花、癢、乾澀、脹、痛、看東西費勁、看不清東西、視力減弱,甚至發紅、流淚,有時帶得頭暈腦脹的。
嚴重時,有人講,看了一天的屏幕,一抬頭,眼前人、眼前景都看不清,一片模糊,整個世界只剩下輪廓。這幾乎是現代人的通病。

主治眼疾的菩薩散
菩薩散不但能解除這些症狀,對很多常見的眼部疾病也有治療作用。
菩薩散只有五味藥,每種藥各具功效:荊芥穗、炒蒼朮、炒白蒺藜、炒防風、炒甘草。
荊芥穗:《本草綱目》記載,「散風熱,清頭目。治目中黑花。」目中黑花就是飛蚊症,眼睛老化後,玻璃體發生液化混濁,眼前見黑點飛舞,猶如飛蚊。
飛蚊症一般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或者年輕的近視人群,尤其是高度近視者,還有一些白內障術後病人等。大多數飛蚊症是眼睛老化的自然表現,被歸類為常見的老年病。但是也有很多年輕人,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導致用眼過度,或者本身高度近視,玻璃體提早發生液化混濁,感到眼前時常出現黑影遮擋、視野模糊,提前得上了老年病。

炒蒼朮:明目,治雀盲。雀盲者,傍晚時,「入目不見,眼目昏澀。」雀盲就是夜盲症,白天在黑暗處和天黑後不能視物或視物不清,對弱光敏感度下降,暗適應時間延長。多為維生素A缺乏所致,也有先天夜盲者。主要症狀為白天視覺幾乎正常,黃昏時光線漸暗則視物不清。因麻雀等某些鳥類系先天夜盲,故此症又名「雀目」「雀盲」「雀目眼」。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蒼朮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含量是魚肝的10-20倍,因此可以治療維生素A缺乏導致的夜盲症和角膜軟化症。
炒白蒺藜:入肝經,肝開竅於目。《會約醫鏡》記載,「散肝風,除目赤翳膜。」翳膜多指白內障,是老年人常見的目疾。兩眼像蓋了一層薄膜,乳白色,視力不佳,流淚,眼部分泌物多,嚴重者失明。炒白蒺藜可以除去翳膜。

炒防風:祛風。《日華子本草》載,「治風赤眼,止淚。」即對眼部炎症和過敏引起的眼紅流淚,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炒甘草:補中益氣,養正和中,顧護胃氣,調和諸藥。
這五種藥合在一起,祛風、除濕、清肝,對眼部疲勞、發炎、過敏、飛蚊症、夜盲症、白內障等眼部疾病都有治療作用。
五種藥以比例1.5:2:2:2:1,如荊芥穗15g、炒蒼朮20g、炒白蒺藜20g、炒防風20g、炒甘草10g,打成細末,用開水沖服,每次一勺。
原書最後記載了兩個字:神妙,指菩薩散的療效非常好。

眼疾病例
我有一位會計事務所工作的病人,他三年來一直眼睛不舒服,干、癢,眼前有霧蒙蒙的感覺,嚴重時發紅、干疼。西醫檢查後說,有一點慢性炎症,用消炎、潤眼的滴眼液治療,每個月複診,但炎症從來沒有完全消失。炎症明顯時就加用消炎的眼藥,不明顯時就只用潤眼液,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他的症狀時輕時重,一直困擾著他。

因為他的工作用眼較多,所以來到中醫診所求治。我開始給他服用菩薩散。
同時,用中藥王不留行顆粒貼在耳朵的眼睛反射點上,讓他每天按壓。這個反射點就在耳垂的中點位置上,非常好找,區域平整,黏貼牢固,按壓方便。可以用手按壓,也可以貼耳豆,每次1~2分鐘,一天按壓3~5次。

一個月後,他再次去眼科複查,炎症完全消失。這是三年來的第一次,他眼睛清爽了,不再用滴眼液了。
所以,菩薩散救人於黑暗之中,真是名符其實。
其它護眼法
平時怎樣保護眼睛呢?可以遠眺,眨眼,旋轉眼球。
我還教他冷洗熱敷,用涼水洗眼,然後熱敷雙眼,如此可以保護視力。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適度放下手機,離開屏幕,這樣才能防止眼疲勞,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冼慧
中醫師,三十餘年臨床經驗,主治各種中醫疑難雜症。
觀看更多【慧聊養生】視頻。
責任編輯: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