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入夢感太后 題寫預言道鑄鐘

文/宋寶藍
浙江杭州淨慈寺
浙江杭州淨慈寺。(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326
【字號】    
   標籤: tags: ,

南宋時期,出了一位瘋僧濟顛。平日,他穿大街,遊小巷,恣意暢遊前街後院。世人笑他瘋癲,他笑世人看不穿。遊走人間大顯神通,向太后託夢,助小販轉生,留鑄鐘預言,上至皇族,下至販夫,皆被他如意善化。瘋瘋癲癲,遊戲人間,誠如濟顛所作《與常長老飲酒席間作》中的「悠然此地真堪樂,半是人間半是仙」。

在淨慈寺內,原來有一座壽山福海藏殿,因年久失修,已經塌壞。寺中長老盤算著,要起造大殿,需要三千貫錢,對於晨鐘暮鼓的出家人,修繕費猶如天文數字。

顯羅漢金身 向太后託夢

一天,長老問濟公是否能化得三千貫?濟公說,只要三日就能化得。化緣要開寫疏頭,濟公自幼生長於官宦之家,飽讀詩書,工於文章,文采極好,於是提筆蘸墨,一揮而就,題寫了一篇疏頭。末端題寫「募緣化主書記僧道濟謹題」。

次日一早,濟公拿著疏頭就去化緣,半途遇到毛太尉(毛君實),向他說起修造壽山福海藏殿一事。

毛太尉一聽,需要三千貫錢,直呼:「我哪有那麼多錢?」繼而說到,再等一兩月,等他想想辦法募集資金。奈何濟公要得急,限期三天之內就要化到這筆善款。毛太尉說濟公簡直是瘋子,三天之內誰能湊齊那麼多錢?濟公將疏頭丟給太尉,就起身離開了。

濟公回到淨慈寺,首座問他化緣之事如何?濟公說:「後天就能化完。」首座說他一文錢也沒化得,後天怎會化到?

第二天,濟公沒出寺門,坐在灶下捉虱子。僧眾看了也真是可氣。第三天,很平常的一天,然而誰也沒有料到,當今太后鳳駕會親臨淨慈寺。

這天早晨,太后宣旨,召見毛太尉。原來太后夜裡做了一個奇夢,看見一位金身羅漢對她說,淨慈寺要修造壽山福海藏殿,需要三千貫錢,說疏頭在毛太尉家,疏文末後題有名字。毛太尉聽罷太后所述,心中大吃一驚,暗自思量:濟公不是凡人。

太后決意捐獻三千貫錢,要和毛太尉一起到淨慈寺,認一認那金身羅漢。長老聽說此事,心裡想到:濟公顯聖,又恐怕被人識破,所以平日故作瘋態。

濟公施展神通,進入太后夢中,感得太后親臨寺院,助眾僧一臂之力,完成了這樁勝事。

未卜先知 留鑄鐘預言

有一天,濟公來到前洋司尼姑寺前。尼姑寺有一銅鐘,但已斑駁破損,需要重鑄新鐘。院主聽說了濟公的神跡,於是請他出面開寫疏頭,好拿去化緣募捐鑄鐘的資財。

濟公拿過紙筆,揮毫寫下十六個字:「師姑鑄鐘,有鐵無銅,若要圓成,連松智松。」寫罷,就起身離開了。院主看了不解其意,心裡很不高興。

時逢王太尉出殯,石太尉的二個左右親信,一個叫連松,一個叫智松,二人也來送殯。他們行至尼姑寺,恰巧看見桌子上有份疏頭,上面寫著「連松智松」四字。二人驚呼:「這是誰寫的?」院主說:「濟瘋子。」

連松直嘆,濟公預先寫了他們兄弟二人的名字,既然與佛門有緣,兄弟二人必當鼎力相助,鑄造這口銅鐘。

安排人轉生

濟公平日遊走於大街小巷,與大眾化緣。有一位王阿公以賣餶飿(音古垛)兒為生,素來與濟公交好。王阿公賣的餶飿是一種麵食,據說是宋朝的美味小吃。王阿公年老體衰,一夜之間撒手人寰。

王阿婆希望出殯那日,請濟公送葬下火,並希望濟公能說幾句偈語,為阿公送行。

濟公如約而至,念了一首頌語:
「餶飿兒王公,秉性最從容。擂豆擂了百來擔,蒸餅蒸了千餘籠。用了多少香油,燒了萬千柴頭。今日盡皆丟散,日常主顧難留。靈棺到此,何處相投?咦!一陣東風吹不去,鳥啼花落水空流。」

濟公舉起火把,對大眾說:
「王婆與我吃粉湯,要令王公往西方,
西方八萬四千路,如今端只在餘杭。」

話音剛落,遠遠走來一個年輕人,來到王婆面前報信。王婆有一個女兒嫁到餘杭,正值有孕在身,未能送喪。那年輕人正是她家的鄰居。原來,昨天夜裡,王家女兒生下一個男嬰,肋下寫著四個紅字「餶飿王公」。

眾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大吃一驚,原來濟公真有道行,有能力安排人再次轉生,短暫的生命之旅,有了延續的可能。@#

事據《濟顛道濟禪師語錄》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