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傳說》之王喜外傳(七)

作者:岳小兵

(Photographer:luSh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575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七章 王喜多次輪迴 今生再續聖緣

話說這個王喜那一世隨聖主殉難之後,靈魂飄飄渺渺地又去了另一空間。也不知過了多久時間,那位負責轉生的神又來問他,前方有四道門,一福,二祿,三壽,四智,任君挑選。

那王喜當然又選了智之門,他的潛意識告訴他,進了智之門就能找到最終的歸宿,他始終都是這麼想的。

那一世,王喜降生在文景之治的西漢初年,他成了一名擅於繪畫和雕刻的工匠,他擅長雕刻人物像、神仙像和珍禽異獸,手法精湛,他的很多玉馬雕像和配飾都成了當時王公的陪葬品,或許有朝一日考古的專家會從古墓中找到一二。

整個漢朝的四百多年間,王喜輪迴轉世當過工匠、方士(或天文學家)、儒生,以及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市井小民,但他在那幾次的輪迴中都兢兢業業地專研技藝,學藝的過程也不是一路順遂,箇中的辛苦也是倍於常人,所幸一生之中沒有太多的名利之物相擾,也是淡中取靜、平凡無波。

在西晉末年,他曾轉生成杜孫,因為避難巧入泰山,然後在泰山尋幽探勝,找到了福地洞天,後有神人點悟,修道至百歲之後下山雲遊,還與淵明一見如故,可惜犯了口戒,從此斷了修道機緣,也是憾事一樁。

直到隋末唐初,他又與聖主接緣,他又是一名帶刀的武士,跟著聖主征戰殺伐,最後在一場與敵人的惡鬥中重傷身亡,靈魂也飄飄離開身軀,但完全毫無痛楚,隱約間又看到亙古前眾人跪地朗讀誓言的那一幕,好像記起什麼,但始終想不起來是什麼。

在唐初,他也轉生成文人,也像李太白居士那樣對古詩著迷,可惜他的詩作沒有流傳下來,但他此後的生生世世卻保有這份作詩的記憶,那五言詩、七言詩好像就輕易地可順手拈來,一點也不費力。

來到北宋,王喜當過那王孝子,與丁大戶和丁管家有一段感人的相遇,此後的輪迴轉生中,他們因此一善緣而時常相聚,只是誰也想不起來前世究竟是哪些因緣。

北宋年間,王喜還是那位糊里糊塗進到黃山尋找靈氣的盧生,他早年遭逢事故、孑然一人,但是生性灑脫、一心向道,直到八旬才斷了塵緣,一心入黃山修道。

來到南宋,王喜就是王喜了,他隨著武穆王與金兵對抗,後來到了武夷山修道,最後巧遇那丁大戶和丁管家來遊山,臨別前送他們茶株,了了前世的善報。

到了明朝,王喜輾轉在閩南和扶桑(日本)之間輪迴,他曾是日本幕府將軍的下級武士,刀法了得,但漸漸厭惡那傷人的不祥之物,最後剃度進了寺院,了卻一生。

清朝初年,王喜又跟聖主接緣,那時他是康熙皇帝御前欽點的進士,授職翰林院編修,有幸參與《康熙字典》編撰的浩大工程,那一世,王喜終日埋首書堆,其後的每一世,王喜在讀書上總是智慧開竅,書中的道理總可一目了然。

清朝初年,王喜也曾短暫轉生美國和法國,在法國是宮廷侍衛,在美國是西部拓荒者。清朝中葉和末期,王喜曾出生在商家,學會經商管帳的買賣,大江南北終日奔波。

民國初年,王喜從軍,跟著蔣介石北伐、抗戰、剿匪,可惜在徐蚌會戰中慘烈身亡,死後,他的靈魂跟著國軍飄洋過海,來到台灣。

這一世,王喜是個女兒身,出生在台灣的某個小企業主家庭,從小體弱,備嘗疾病之苦,生死觀比同輩看更透徹,二十歲的某日,她偶然間得到一本聖書,翻開首頁,忽見一位慈眉善目的作者玉照,總覺得這人哪兒見過,好生面熟,但是就想不起來。

王喜於是將這本書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一邊讀著一邊流淚,書中很多事情似乎就是針對她寫的一樣,讀完後身體輕盈,多年的沉痾似乎減了大半,從此她與聖主再度接緣。

她的父親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小企業主,她有位兄長也在父親的底下做事,自有記憶以來,這兩位兄長就對她照顧有加、百般呵護。原來,她此生的父親是丁大戶轉生的,旗下的事業員工有上百人,這些人多數也是北宋時期丁大戶的家僕,而她的兄長卻是丁管家轉生的。

這兩位兄長看到王喜不再體弱多病也是一驚,慢慢對她所說書上的一些修煉之事漸漸有了好感,也陸續與聖主接上了緣分。她這世的父親雖年過五旬,修煉之後卻發生了一件奇事,原來他三十年前裝上的假牙常常出血,將假牙拔除之後,卻發現裡頭長出新牙,成了現代醫學奇蹟。

此世的王喜卻什麼前世的記憶也想不起來,但有一天,她忽然夢到一個場景,看到許多天上的神仙都跪在尊者座前,祂們都在朗誦著誓言,但說什麼始終聽不清楚,醒來後仍記憶猶新。

有時,她會夢見聖主對著她笑。有時,她會夢見輪迴轉生中的某一世,但醒後什麼也想不起來。在夢中,她有時身輕如燕、飄來飄去,還可穿牆過壁,也可衝向太空、一覽那無窮無盡的銀河世界。這些究竟是幻想、還是真實的,總是像謎一樣地存在,真真假假,王喜也不太清楚。

後記

這篇《王喜外傳》寫完了,作者總算鬆了一口氣。在創作的過程中,所謂凡事起頭難,開始構思的時候真的很難,就像前言講的,如果接不上那條天線,也就沒了創作的靈感,沒了開頭,也就沒了下文。

其後,作者也遇到寫作的困境,起頭之後接下來的劇情如何構思?一度陷入迷惘。到了最後兩章,作者也是用了好多天的時間才構思完成整個故事的。所謂起頭難,下文難,結尾更難,作者深有所感。

寫完這個王喜下凡的輪迴故事後,作者有時候看看文章內容也是很感動的,好像就真有王喜這麼個人、這麼個完整的生生世世輪迴故事。這些故事到底是真是假?作者也不完全知道,或許真的吻合了某些讀者的某一生、某一世,他或她看完之後也會淚水撲簌簌流下,有著莫名的感動。若能如此,也是作者的榮幸,勾起了讀者生生世世的記憶。

作者誠摯希望,這一生轉生在台灣的王喜,能夠精進不懈,莫忘初衷,兌現她史前的誓願,也不枉她千百年來捨卻天界的不死之身,以三界的肉身來這人間輾轉輪迴,經歷那九九八十一劫。祝她有朝一日圓滿功成,隨聖主重返天界,助聖主再造宇宙、扭轉乾坤。@*

點閱【地仙傳說】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天使們住在星星花園裡,這裡每朵花都象星星一樣閃光。有個小天使飛出了星星花園,她想到外面去看看。 她飛呀飛呀,前面忽然出現了一座山,山頂上有一個什麼東西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
  • 地被植物
    《致愛麗絲》從我的指尖流瀉出來,窗台上的眼淚花兒和窗框上盛開的三角梅沉醉在我的琴聲裡,她們的身影在陽光下、在琴聲中搖曳。 啊,這是陪伴我成長的一道多麼美麗的風景。
  • 一度遭受催淚彈和武裝機械攻擊,學生在硝煙瀰漫的環境岌岌可危,令全世界矚目。
  • 「如果我能飛一次,僅一次,該多好啊!」那時年少的我憧憬著,期盼著。雖然鳥兒嘴裡嘲笑我痴人說夢,但是也跟著我一起憧憬,她聽北方過來的大雁說,北方有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她想,如果我也能飛,她就可以和我做伴,一起看看去了。可是那是不可能的,哪有一棵樹會飛的?
  • 夏日的夜晚蛙聲一片,螢火點點,梔子花暗香浮動著,她坐在窗前讀著一本書,那本書是她從年幼時便開始和大人們一起閱讀,曾消解了她無數的煩惱,撫平了諸多的不平,解答了無數的疑惑。儘管此時的境遇,是她未曾遇到過而無法憑藉以往的知識經驗以及方法所能擺脫的。但是,她知道,那本書會告訴她答案。
  • 似乎是相同的場景,她在洗腦班門口,拉著媽媽的手,腦子中滿是疑惑,媽媽為什麼要關在這? 而此時,她的媽媽,在派出所門口拉著她的手,質問警察:「我的女兒沒做任何壞事,為何還要抓她?」 二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後,時空彷彿在腦中錯亂,誰都沒想到,迫害已經延續了又一代人。
  • 世間有暴政的地方就有牆,有牆的地方就能掩蓋、就有黑暗,有黑暗的地方就有人追尋光明,有追尋光明的人就能推倒牆,而牆推倒了,就是橋。
  • 在小慧沉痛的敘述中,阿斌不曾攔腰切話,遇疑插嘴。但想到妹妹年紀輕輕,竟被騙,離鄉背井、流落異地,吃了那麼多苦、受了那麼多罪……看上去,她也比過去堅強了,成熟了。
  • 阿斌忽然想到,姓秦的既是騙徒,一定不會說實話,他可能把小慧販賣到苗栗,也可能更遠,但絕不會在嘉義……
  • 四周霧濃如墨,阿斌不知身在何處,只見有一圈光亮的樹幹,粗粗密密地隱約霧中。他還有些知覺,老覺得自己在不停的摸索,想逃離這片濃霧迷離的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