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nba盘口

里根圖書館、山羊和自由世界

作者:李梅
圖為里根圖書館中的柏林牆。(李梅/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天氣漸熱,山坡上的灌木和野草變得乾燥和枯黃,防火季到了。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的紀念圖書館繼續採用傳統的方法,放養山羊來吃掉野草。
去年10月底,一場山火逼近了里根圖書館,而當時聖安娜熱風正以65英里的時速刮過,但圖書館沒有受損。除了直升機滅火和消防員們的努力之外,放養的山羊吃掉了很多的野草,也有助於阻止山火蔓延。

今年,當地的承包商送來了大約360隻乾淨漂亮的山羊,打開車門後,山羊們一隻隻下來,跳躍著上了山坡。這個項目由文圖拉縣消防局提供,每年一次,每次大約兩週時間。

山羊是強壯但友好的動物,幾乎可以吃掉所有能看到的植被。山羊們的「工作」乾淨、高效而且自由,它們一定很享受這份工作。

里根圖書館裡保存著很多珍貴的歷史紀錄,參觀者可以看到很多的影像資料,在室外還豎立著約一米寬的「柏林牆」殘塊。里根總統1987年在西柏林牆處呼籲:「戈爾巴喬夫,推倒這面牆!」四年後,蘇共解體。

1991年,在圖書館開幕典禮上,六位前總統和時任總統出席了開幕式,其中之一的前總統里查德‧尼克松(第37任)在演講中說:「32年前,我在莫斯科訪問時,赫魯曉夫對我說,你的子孫將生活在共產主義社會,我說,不,你的子孫將生活在自由的社會。那時,我確定赫魯曉夫是錯的,但是心裡不確信我是否正確。」

尼克松堅信美國不會成為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國家,但他當時不確定蘇聯什麼時候能成為自由的社會。那時的蘇維埃非常強大,而且共產主義思想和實踐遍及東歐、亞洲、非洲和南美的國家。尼克松說:「感謝里根總統,他堅信自由和民主的理念並爲之奮鬥,他堅信美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面。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了,戈爾巴喬夫的子孫生活在自由的社會中。」

就在週四(7月23日),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松總統的紀念圖書館發表演講,號召自由世界聯合起來戰勝中共的暴政。這些年來,中共高官紛紛把掠奪的財富轉移到國外,子女成為自由世界的公民。人們希望儘快結束中共的暴政,不止是高官的子女親屬,全體的中國人都能生活在自由的世界裡。◇

責任編輯:方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美國第一夫人南希‧里根(Nancy Reagan)上週在洛杉磯住所因心臟衰竭離世。3月9日(週三)一早,她的靈柩從聖莫尼卡移至里根圖書館,並開放弔唁兩日,不少民眾前往表達追思與不捨。
  •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出訪友邦巴拉圭和貝里斯,過境美國洛杉磯時參觀里根(雷根)總統圖書館,並在圖書館裡展示柏林圍牆的紀念殘壁前發表公開談話。蔡英文引述已故美國總統里根生前談話表示:任何事情都可以談,唯獨自由跟未來不能妥協。
  • 週三(2019年10月30日),加利福尼亞州西米谷(Simi Valley)大火蔓延,眼看著就要殃及「羅納德·里根總統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但野火繞來繞去就是無法靠近。除了消防員的保護之外,一個其貌不揚的小英雄也助了圖書館一臂之力,這就是「山羊」。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電影從媽媽秀雅留給兒子鄭志浩的畫冊開始,用動畫的形式引出雲國及企鵝母子間溫暖的親情故事,讓影片一開始就具備了一種夢幻般美好,也暗示了後續劇情發展脈絡。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新世紀影視於二零二五中國新年正月十五推出的電影《賣房》,目前在乾淨世界平台熱播並引發廣泛討論。因為電影的內容非常寫實地觸及到當今中國的老齡化社會現實以及產生的一系列養老問題、房子問題、贍養問題、職業道德、人生心態等話題
  • 家庭關係是電影創作的永恆題材,翁子光執導的《爸爸》、祝紫嫣執導《但願人長久》、賈勝楓的《流水落花》三部電影都是以親情為主題,聚焦於不同的家庭背景與親子關係,展現家庭內部的矛盾、創傷與難以割捨的愛。人生聚散有時,但血濃於水的情感,為子女的無私付出,面對命運逆轉,親人之間的情感掙扎與遺憾,香港在大時代下的愛與痛,都引起觀眾共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