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共肺炎(COVID-19)變成大流行病前,一些華人社區已經開始採取自我隔離及戴口罩等遏制病毒傳播的措施。有專家認為,這些做法獲得了好結果,應該讚揚。
按卑詩省最近發布的疫情數據,該省列治文市的華裔居民比例高達54.4%,全省最高。該市受病毒感染人數比例是每百萬居民444人,全省最低(全省平均是832人)。自5月18日以來,列治文沒有新增案例,這是溫哥華低陸平原唯一無新增案例的地區。
據CBC報導,世界衛生組織COVID-19(中共肺炎)臨床研究委員會共同主席穆西(Srinivas Murthy)博士說,雖然無法確定是否因為華人社區更早採用社交疏遠等更嚴格的防範措施,所以達到了良好效果,但顯然這兩者之間有聯繫。
卑詩大學傳染病專家菲利普斯(Peter Phillips)博士說,「證據很清楚」,華人社區的行動起了帶頭作用,在政府要求公眾採取自我隔離和戴口罩等措施前,該社區的很多成員已經這樣做了。
菲利普斯稱,世界上其它擁有大量華人居民的社區也取得了類似的成功。比如在意大利華裔人口比例(占25%)最高的普拉托(Prato),衛生官員稱讚該社區將當地的感染率降低到意大利平均水平的一半,因為許多華人居民採取自願隔離行動的時間,比政府要求的時間早了數週。
華人餐館2月份已接近關閉狀態
在加拿大卑詩省,《南華早報》的報導稱,今年2月份,在該省衛生當局稱當地的病毒傳播風險很低時,位於列治文的華人購物中心阿伯丁(Aberdeen Centre),已經是基本沒人光顧的狀態。
據CBC的報導,當時該購物中心的一名代表說,由於社區成員多選擇留在家中,中心的生意下降了30%,附近的餐館生意下降了約50%。
中共肺炎病毒最早在中國武漢市爆發,該市在1月23日被封城。雖然封城之舉使國際社會驚訝,但中共當局公布的受病毒感染人數並不多,沒有引起國際社會的足夠關注。華人因為與大陸的關係密切,以及通過中文在社交媒體了解到大量官方沒公布的信息,他們雖然身在海外,也很擔心自己的安全。
事實上,當時卑詩省和安省都有政府官員高調地去華人餐館吃飯,鼓勵公眾不用擔心,繼續正常生活。但是,幾週後,這兩省政府都被迫關閉了餐館和酒吧,以遏制中共病毒在社區傳播。
面對「歧視」目光
華人更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被認為是他們在加拿大受「歧視」的原因之一。
「華人社區看到了它(病毒)的來臨」,菲利普斯說,「他們為自己和社區的其他人做了正確的事。」
「可悲的是,他們成了『污名化』的受害者。」他說。
溫哥華警方上個月表示,他們已開始調查29宗發生在3月、4月和5月的、針對亞裔人士的仇恨犯罪,該數量約為去年同期的8倍。
據CBC報導,列治文市居民吳牙醫(Patrick Wu)和他的家人,從2月開始戴口罩。他說,那時他去到列治文市外時,因為很少非亞裔人士戴口罩,有人看到他戴口罩會感覺不舒服。「有時候我們在開車時,我忘了脫下口罩,有司機會就(開車)追上來看我。」
不過,吳牙醫說,儘管有負面的反應,他仍堅持戴口罩。他是基於自己的醫學知識、對SARS的痛苦記憶,以及海外媒體報導COVID-19(中共肺炎)可能帶來的破壞程度,做出了戴口罩的決定。
溫哥華居民張先生(Kenny Zhang)的一些朋友和同學有親戚在中國死於中共肺炎(COVID-19)。早在今年1月份,他認識的一些人去機場接來自中國的旅客時,開兩輛車,一輛車給本地的家庭成員乘坐,另一輛給來自中國的旅客乘坐,以便他們可以被立即隔離。
張先生說,自一月份以來,他和他的家人就一直處於接近隔離的狀態。
責任編輯: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