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6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綜合報導)捷克成台廠搶攻歐盟市場堡壘,台灣是捷克第二大投資國,僅次於韓國;捷克為台灣在歐洲的第4大投資國,投資規模僅次於德國、荷蘭與英國,台灣ICT、EMS指標性大廠都在捷克佈局,例如鴻海的歐洲總部就設立在捷克。此外,台灣與捷克政治關係升溫,捷克政譚兩大重量級人物參議長維特齊與曾競選總統的參議員德拉霍斯,將分別在8月與10月訪台。
對此,台灣歐洲聯盟中心執行長鄭家慶受訪表示,綜觀歐洲市場發展,中歐高堡四國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集結成歐盟經濟體次集團,人才素質、國際交流高、招商引資誘因強,是吸引國際企業進駐因素,中歐成為前進歐洲的優勢據點,亦是台灣歷任政府開拓歐洲市場的重要橋頭堡。
鄭家慶認為,中共外交作風強勢,未顧及捷克利益與感受,把捷克政府當中共大使館的附屬單位,以經濟威脅捷克政府聽命於北京,是造成捷克反彈原因。
台灣有機會取代中資地位
中共揚言終止對捷克投資,對台灣來說「可能是一個機會」。他認為,捷克將積極招攬「外資」來取代中資,以填補經貿空缺,此時,台灣有機會補上中資離開後騰出的空位,這也是捷克對台灣的期待。
鄭家慶說,過去經濟掛帥,很多國家忌憚中國經濟實力或經濟誘因而自我審查,跟台灣保持交往距離。「中共剝奪台灣跟世界的合作機會,而我們只是希望一個公平合作的機會,不像中國大陸,台灣對捷克投資不會設前提條件。」
這次,捷克表達了一個清晰概念「我們是有底線的」,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拒絕「別的國家狹經貿利益,威脅我們該做什麼或不要做什麼。」
其次,從歷史發展來看,捷克從共產獨裁政權轉型民主政治,堅守「絲絨革命」自由民主法治價值,如同捷克參議長維特齊所言,「不能只是會數錢而已」,對於外國干涉民主自由與國家利益,仍會反彈並堅持捍衛。
鄭家慶表示,歐洲國家在社群媒體、國際連結、自由民主與公民社會的意識都相當強勁。用錢收買所有人,在歐洲幾乎不可能,只看經貿利益,不顧民主尊嚴的政客也會被人民所唾棄。
台灣與歐洲國家正式外交關係上,「以前是很多事大家不願意說,因為怕惹中共不開心;現在是,中國大陸惹得我們不開心」,各國開始跟台灣合作,仍不影響一個中國政策。
疫情的發生 解封各國自我設限
鄭家慶表示,對歐洲來說,中國是武漢肺炎的起源地,也是產品主要供應來源;另一方面,跟台灣在疫苗研發、口罩機技術等面向合作,符合歐洲國家利益,基於國家生存戰略關鍵產業,不會因中共反對就去不做。雖然歐洲國家的一中政策框架不變,但經歷肺炎疫情,意外「解封」歐洲國家對台灣的某些自我設限。
鄭家慶認為,接下來,歐洲各國會觀察捷克議長來台後,中國大陸的反制措施到底到何種程度?大家都在看。如果捷克安然,那其他國家也會更有底氣,來解除「中共恫嚇」的封印。,或許中共的恫嚇,沒有各國想像的那麼可怕或影響慘烈。加上,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難道中共還想另外點火,再闢歐洲戰場?這符合中國利益嗎?北京當局應好好思量。
鄭家慶表示,不像中共,台灣的合作不會有前提條件,剔除不必要的政治考量,「回歸正常的交流」,單純自由經濟往來,不代表他們就百分百「應該」歡迎台灣,或台灣就必然投資歐洲,大家依據各自國家與企業利益來評估,這才是常態。◇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