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中奖 - App Store

為民請命且以德立信 鄧訓積福蔭及後代

文/許茹
「鄧訓歲活千人,遺和熹之慶。」示意圖。圖為晚霞下的雷峰塔。(Yinweichen/維基百科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463
【字號】    
   標籤: tags: , ,

鄧訓是東漢光武帝第一功臣、大司徒鄧禹的第六個兒子,生於公元39年。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因為不喜歡文學,所以常常被父親責怪。

漢明帝即位後,最初任命鄧訓為郎中,其地位僅次於尚書。由於其樂善好施、禮賢下士,許多士大夫歸附在他的門下。

漢章帝時期,鄧訓被任命為謁者,監理從都慮直到羊腸倉間的漕運。此前十多年,太原地方官員已經驅使百姓疏通該區域的河道,但一直都沒有完成,這是因為漕運要經過389個險要的地方。在此期間,被淹死的人不計其數。

鄧訓接受任命後,進行了認真的考察測算,認為工程難以成功,就建議漢章帝停止這一工程,而改用驢車運輸貨物。這樣不僅每年節省數以億萬計的費用,而且挽救了幾千人的性命。這就是唐朝《冥報記》中所言的「鄧訓歲活千人,遺和熹之慶」的由來。

漢章帝時期,鄧訓被任命為謁者,監理從都慮直到羊腸倉間的漕運。圖為清乾隆年間繪製的《潞河督運圖》(局部)。(公有領域)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興想滅掉北方少數民族烏桓,烏桓單于遂心生怨恨,意圖謀反。章帝下詔令鄧訓統率黎陽營的士兵屯守在狐奴,以防其變。鄧訓上任後,採取了安撫接納邊境地區百姓的措施,從而使狐奴成為幽州地區百姓競相投奔的地方。

三年後,鄧訓被提升為護烏桓校尉,黎陽營的老部下都心甘情願地追隨其遷徙到邊疆。北方另一個少數民族鮮卑早就聽聞鄧訓的威望恩德,因此在其任期內,都不敢南下侵擾。

章和二年,漢朝護羌校尉張紆誘殺羌族部落「燒當羌」首領迷吾等人,招致諸羌部落大怒,擬發兵報復。朝廷十分擔心邊疆再起戰火,遂任命鄧訓取代張紆為護羌校尉。對於漢朝的態度,諸羌部落更加憤怒,遂相互消除仇怨締結婚姻,加強聯盟,最終集合了四萬多人,前去攻打鄧訓。

當時迷吾的兒子迷唐先與武威羌合兵共一萬多騎,來到塞下。他們並不敢攻打鄧訓,而是想先以武力脅迫月氏胡人,助己攻打漢朝。彼時,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內,能作戰的有兩三千騎兵,因為驍勇善戰,所以每次與羌人交戰,都能以少勝多。雖然他們首鼠兩端,與漢朝和北方少數民族同時保持聯繫,但漢朝仍時常收留他們,並為漢朝所用。

朝廷十分擔心邊疆再起戰火,遂任命鄧訓取代張紆為護羌校尉。(公有領域)

對於羌人與胡人的戰鬥,很多人都認為對漢朝有利。鄧訓卻不這樣認為。他指出:「張紆因為失信於羌族,導致羌族大動。我們在此駐守的兵力不足兩萬,加上運送軍需糧草的費用,朝廷將要耗費大量錢財,而涼州的官吏百姓已然是命懸一線。」他認為此前胡人各部落不滿意的原因,在於漢朝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恩惠、缺乏足夠的信譽。因此現在在他們處境危急之時,應該「用恩德來安撫他們,可能會起到作用」。

於是鄧訓下令打開城門,讓所有胡人的妻子兒女進城。因為這樣的善舉,湟中的胡人都說:「漢家常想讓我們相互爭鬥,現在鄧使君用恩德信譽來對待我們,開門接納我們的妻子兒女,我們才能夠與父母團聚。」這也使得胡人倒向漢朝,皆願聽命於鄧訓。於是鄧訓從胡人中選拔出數百個勇敢的少年,作為自己的隨從。

當時的胡人以病死為羞恥。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選擇用刀自殺。鄧訓聽說後,就派人將病重的胡人綁起來,不但不給他刀子,還派醫生醫治他們。這樣很多胡人都被治好了,大人小孩無不感激涕零。

後來,在鄧訓調集兵力對迷唐發起攻擊時,胡人都爭相效力,打敗了羌兵。

清 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冊之〈戒飭宗族〉,描繪東漢和帝和熹鄧皇后事蹟。(公有領域)
清 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冊之〈戒飭宗族〉,描繪鄧訓的女兒、東漢和帝皇后——和熹鄧皇后的事蹟。(公有領域)

永元四年冬,鄧訓病死在任上,時年五十三歲。愛戴他的胡人,每天來哭泣弔喪的有幾千人。按照胡人的習俗,父母去世了,子女們以悲傷哭泣為羞恥,只能騎著馬高聲呼號。然而,在鄧訓去世後,所有胡人都大聲哭喊,甚至有人還用刀子割自己,並說:「鄧使君已死,我們也追隨而去吧。」

而在鄧訓任烏桓校尉時屬下的官民,聽聞噩耗後,也奔走弔喪,以至於城中人都走空了。鄧訓得民心如此,蒼天可作見證。

在外樂善好施、體恤下士、以德立信的鄧訓,對子女的教育也很嚴格。其一生所積的福德也蔭及後代。整個鄧氏家族多人都身居要職、地位顯赫,但卻沒有外戚跋扈的惡行。其女兒鄧綏德才兼備、智慧超群,被選為皇后,在漢和帝去世後,輔佐過兩朝幼主;其兒子鄧騭位極人臣,在朝忠心耿耿、鞠躬盡瘁,在家恭順節儉、孝感動天。

明朝初年,護羌校尉所在地西寧開始有了城隍廟,鄧訓被奉為主持正義、懲惡揚善、護佑平安城隍爺,可見他在當地民眾中的威望。

參考資料:《後漢書‧鄧寇列傳》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曾提出系統的靈魂學說,物理學家德莫克利特也認為靈魂與太陽和月亮一樣是原子構成的。東方佛家學說更是認為生命有六道輪迴、人類的靈魂是不死的。
  • 馬森是明朝嘉靖、隆慶時期著名的賢臣。他的父親叫馬俊,四十多歲時才有了一個兒子,因此全家人將其視作珍寶,格外疼愛。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國語》有句名言:「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深入險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蹟因而被收錄在史書「忠義傳」中。(志清/大紀元)
    敵兵攻破京城時,有個人護送皇帝到敵營談判。他為了捍衛皇室尊嚴據理力爭,不顧性命大罵敵兵。直到他被裂頸割舌而死,罵聲才停止。這說的是宋朝靖康年間一段的忠義故事。靖康之變中,忠臣良將捨生忘死、救國赴難,千百年來被人傳頌不休。這位大臣身在敵營,至死大罵金人。最後,他得到敵國的敬重,被尊為靖康恥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為名臣,張養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為文學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對張養浩的了解,大概就是從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開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李綱雖是一位文官,卻像一道堅固的長城,守衛北宋都城開封,連金兵都是他的手下敗將!李綱一生堅持抗金,如果說皇帝堅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恥」也許就不會發生!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