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七星彩 开奖结果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南朝人誤入山洞 遇到漢代的道家隱士河上公

文/許茹
《高士傳》記載,「河上丈人,不知何國人,自隱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號河上丈人,亦稱河上公。」示意圖。圖為明 仇英《楓溪垂釣圖軸》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508
【字號】    
   標籤: tags: , ,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劉宋統治時期,湖南辰谿縣滕村有個叫文廣通的人,有一段不凡的奇遇。他的這段奇遇被記述在南朝人鮑堅寫的《武陵記》中。

話說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正在田間的文廣通看見有頭野豬在吃自家的莊稼,就舉箭射去。野豬中箭流血,掉頭便逃。跟隨著血跡,文廣通追出去了十幾里,之後血跡消失在一個山洞前。

膽子很大的文廣通遂進入洞中,走了三百多步,眼前豁然開朗,竟然是另一片天地。但見數百家房舍矗立在眼前,而他射中的野豬已經跑進了一個豬圈中。文廣通不知道自己究竟到了什麼地方。

正在納罕時,一位老翁從一座房子中出來,問道:「你就是射我豬的人吧?」文廣通答道:「豬吃我的莊稼,並不是我無故射它的。」

老翁又道:「牽著牛踩了人家的莊稼是不對,但因為這就把人家的牛搶走,就更不對了。」聽罷,文廣通心下慚愧,就向老翁稽首賠罪。老翁說:「知道錯了能夠改,就不算錯誤了。這頭豬命中該得這樣的報應,你也不必賠罪了。」

說罷,老翁招呼文廣通進屋。進屋後,只見大廳中有十幾個戴著章甫冠、穿著寬袖單衣的書生,正在聽面朝南坐在一個臥榻上的博士講授《道德經》。而西屋則有十個人相對而彈著一弦琴,五聲自成韻律。

進屋後,只見大廳中有十幾個戴著章甫冠、穿著寬袖單衣的書生,正在聽面朝南坐在一個臥榻上的博士講授《老子道德經》。示意圖。圖為宋人繪《孝經》插圖。(公有領域)

這時,有童子擺上了酒菜,老翁請文廣通一同飲酒。文廣通喝得半醉,覺得身體很舒服,但也不宜再喝,就辭謝不喝了。他靜靜地觀察外邊路上的行人,覺得和外界沒什麼不同,只是這裡的環境更加清虛獨遠,是個難得的所在,於是打算住在這裡不走了,因此詢問老翁。

老翁沒有答應文廣通的請求,反而派了一個童子送他出去,並叮囑童子一定關好大門,千萬不要再讓外人進來了。

文廣通和童子沿著山洞往回走,邊走邊聊。童子告訴他,屋裡的那些人都是賢人,當初是為了躲避夏桀的殘酷統治來到這裡的,因為修道所以都成了神仙。那位講授《道德經》的,是昔日頗有名氣的河上公。

圖為《漁樵耕讀畫冊(二)冊.松磵聽琴》。(公有領域)

文廣通這才知道,自己誤打誤撞進入了地上仙人的洞府,而那位偶遇的河上公,在漢代時就相當有名。史載,漢文帝時,對老子《道德經》推崇備至,不僅自己熟讀,還要求王公大臣們都得誦讀。不過,對於書中的一些內容,漢文帝還是不太明白,就希望有人可以給自己指點迷津。

一天,文帝聽說河上公精通《道德經》,就派使者前去請教。河上公對使者說:「道尊德貴,這麼嚴肅的事情怎麼能通過別人來代問呢?」於是文帝駕臨河上公的河邊小茅屋,親自向其請教。

不過,文帝覺得以帝王的身分來請教還是心有不甘,就對河上公說:「《詩經》上講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內莫非王臣。老子也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君王屬於這『四大』之一。你即使有道行,可還不是朕的子民嗎?為何這麼自高自大,不將君王放在眼裡呢?」

河上公聽罷,拍掌騰空而起,離地有幾丈之高,並穩穩地懸在空中。然後對文帝說:「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又不為人所累,怎麼能算是你的臣民呢?」

示意圖。圖為明 仇英《玉洞燒丹》局部,藏於國立台北故宮博物館。(公有領域)

漢文帝知道自己遇到了高人,馬上跪拜道:「我實在是無德無才,承蒙祖上福蔭,才繼承了帝業。但我才疏學淺,深憂難堪重任。雖然我忙於治理世事,可我一心向道,由於我的愚鈍無知,難以明了經書的真義,祈望您能給予我教誨。」

河上公見文帝一片誠心,就將兩卷經書授與文帝,並說:「回去後,好好研讀這兩卷經書,你所有的疑問都會迎刃而解。這兩卷註解道經的著作,只傳了三個人,你是第四個,切記,萬不可顯示與他人。」

說罷,河上公就突然消失了。漢文帝心中明白今日遇見了神人,因此異常珍惜這兩卷經書,從此手不釋卷,認真研讀。

從漢文帝時期到南朝劉宋王朝,已是幾百年走過,而文廣通卻在偶然間撞見了河上公,再次佐證其果真是仙人。

讓文廣通沒想到的是,送他出山洞的童子居然也是漢朝住在山陽之人,名叫王輔嗣,他到此就是來向河上公請教《道德經》中的一些疑惑的。這說明王輔嗣應該也是道家修煉之人。他在河上公的門下當了十紀(十二年為一紀)的掃地僕人後,才做了守門人,但還沒有機會得到修道的要訣。

示意圖:明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公有領域)
送文廣通出山洞的童子也是漢朝住在山陽之人,名叫王輔嗣,他到此就是來向河上公請教《道德經》中的一些疑惑的。圖為明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公有領域)

二人來到山洞口後,文廣通與王輔嗣依依惜別,他感覺再也不會與其相見了。等出了山洞,他看見曾用來射野豬的弓箭都已經朽斷了。

等文廣通回到家中,家人和村民都大吃一驚。大家都以為他早已經死了,所以其家早已給他辦了喪事。原來他在洞中只待了不長的時間,但人世間卻已過去了十二年。

第二天,文廣通帶著村民來到那個山洞口,只見巨石塞之,怎麼鑿也鑿不開了。看來那個送他的童子王輔嗣為了不再讓俗人進入仙境,將大門關得嚴嚴實實。而文廣通有緣見到仙人,應該也是有很大的福分啊。@*#

參考資料:

《神仙感遇傳》
《神仙傳》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